特别是国防工业和高精尖领域,对精密机床的需求极为迫切。”
何雨柱点头:“这正是我想要攻克的难题。
一年前我就开始研究高精度机床的设计,但因为农业项目而中断。现在我希望能够继续这项工作。”
部长眼睛一亮:
“太好了!我们就需要你这样有准备、有想法的人才。
我给你组建一个专门的研究团队,由你全权负责,需要什么资源直接向我汇报。”
何雨柱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农业机械化关乎百姓温饱,工业现代化则关乎国家强盛。两者同样重要,但后者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大。
走出工业部大楼,何雨柱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附近的机械厂。他想要亲眼看看当前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厂区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地操作着各种设备。
何雨柱注意到,许多机床确实已经老化,精度明显不足,工人们需要反复修正才能达到要求的标准。
一位老师傅看他驻足观察,走过来问道:“同志,看什么呢?”
何雨柱回过神:“老师傅,这些设备用了多少年了?”
“哎,有些还是建国初期引进的二手机床,用了二十多年了。”
老师傅叹气道,“精度越来越差,维修越来越频繁。我们都盼着能有新设备啊!”
“厂里没有更新计划吗?”
老师傅苦笑:“外汇紧张,进口设备太贵。国产的又......达不到要求。”
何雨柱心中一震。
他意识到,工业领域的问题比想象的更加严峻。
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资源、外汇、人才培养等多重因素。
但面对挑战,他反而更加坚定了决心。
夕阳西下,何雨柱站在工厂大门外,望着远处冒烟的烟囱和忙碌的厂房。
这里将是他的新战场。
他从包里取出那叠工业设计图纸,轻轻抚摸封面。
农业机械化让龙国人民吃饱了饭,而工业现代化将让龙国真正强大起来。
“一步一步来。”他自言自语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先解决精密机床问题,然后是一整套工业体系......”
远处,下班铃声响起,工人们说笑着走出厂门。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生活的希望,正如那些在丰收田野上欢笑的农民。
何雨柱深吸一口气,将图纸收回包中,迈开坚定的步伐向着新的方向走去。金秋的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农业与工业,饱饭与强国。
他知道,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
四九城的天空湛蓝如洗,几缕薄云悠然飘过。何雨柱提着沉甸甸的行李包,站在工业部大楼前,深吸了一口气。
他刚刚与部里的领导谈完话,脸上还带着几分未褪的兴奋红晕。
“小何啊,你这个想法很好。”
部长拍着他的肩膀说,“高精度机床确实是咱们现在的短板,你能主动请缨去基层搞研发,这份担当很难得。
红星厂那边我会打招呼,你就挂职总工程师,专攻这个项目。”
“谢谢部长信任,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期望。”何雨柱郑重地保证道,心中早已勾勒出未来的研发蓝图。
走出工业部大门,何雨柱没有立即赶往红星厂报到,而是转向了回家的路。
他已经整整一年没有好好陪伴家人了。
去年此时,他前往全国各地调研农业机械化方面遇到的问题,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期间虽然也曾回京述职,却总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连一顿团圆饭都没能好好吃上。
想到这里,何雨柱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他想象着父母斑白的鬓发,妹妹长高了多少,还有那对双胞胎弟妹,去年离开时才刚刚会踉跄走路,现在怕是已经满院子跑了。
拐进熟悉的胡同,一棵老槐树依然挺立在巷口,枝叶比去年更加茂盛了。
几个孩子正在树下嬉戏,见何雨柱过来,都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叔叔。
“柱子哥回来啦!”
不知是哪个眼尖的孩子先认出了他,一声呼喊顿时让整个胡同热闹起来。
何家住在胡同深处的一个四合院里,此时院门虚掩着。
何雨柱轻轻推开,只见母亲张小娥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缝补衣裳,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花白的头发上,泛着柔和的光泽。
“妈!”何雨柱声音有些哽咽。
张小娥闻声抬头,手中的针线啪嗒落地。她眯起眼睛,仔细辨认着逆光中的身影,随即脸上绽开惊喜的笑容。
“柱子?是柱子回来了吗?”她急忙起身,快步迎上前来,双手颤抖地抚摸着儿子的脸庞,“瘦了,瘦多了!在外头肯定没吃好。”
何雨柱握住母亲粗糙的手,心中涌起一阵酸楚与温暖。
“妈,我回来了。这次不走了,能在四九城待很长一段时间。”
这时,屋里的人听到动静,纷纷跑了出来。
最先冲出来的是十岁的小妹何雨水,她像只小鹿般蹦跳着扑进何雨柱怀里:“哥!你可算回来了!我想死你了!”
紧接着是何大清,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工人虽然步伐不再矫健,但脊背依然挺直。他站在门口,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欣慰,却只是淡淡地说:“回来就好。”
最后出来的是那对双胞胎。
两个小家伙怯生生地躲在门后,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大哥哥。
何雨柱离开时,他们才一岁,记忆早已模糊。
“雪儿,雷儿,这是你们大哥啊,快叫哥哥。”张小娥招手让两个孩子过来。
何雨柱蹲下身,从行李包里掏出两个彩绘的小木偶——这是他在南方出差时特地买的礼物。两个孩子眼睛顿时亮了,慢慢挪步过来,接过了礼物。
“谢谢哥哥。”雨雪小声说道,雨雷则只是腼腆地笑了笑,躲到了母亲身后。
“爸,妈,我这次回来,是部里安排我到红星厂工作,专门搞技术研发。”何雨柱一边说着,一边扶着父亲走进屋里。
何大清闻言眼睛一亮:“红星厂?那不是咱以前的老单位吗?好,好啊!回去好!”
张小娥则关切地问:“那是不是就能常住在家里了?不用再东奔西跑了?”
“是的妈,这次我能天天回家住了。”何雨柱笑着回答,看着母亲顿时舒展的眉头,心里既温暖又愧疚。
何雨水拉着哥哥的衣角,迫不及待地插话:“哥,你知道我今年学了什么吗?老师夸我数学全班最好!我还学会了写作文,背了好多古诗呢!”
何雨柱疼爱地摸摸妹妹的头:“我们雨水真厉害!等下给哥哥看看你的作业本好不好?”
“当然好!”何雨水骄傲地挺起胸脯,“我还有好多奖状呢,都贴在墙上!”
一家人说说笑笑走进屋内。何家的摆设依旧简朴却整洁,墙上果然贴着几张何雨水的奖状,旁边还有何雨柱多年前获得的劳动模范奖状,被擦得一尘不染。
何雨柱放下行李,仔细端详着这个他生长的地方。靠墙的五斗柜上摆着一张全家福,那是一年前他临走前照的,照片上的每个人都笑得灿烂。而现在,他真切地站在这个画面中的场景里,感受着家的温度。
“柱子,你先歇着,妈去给你做点好吃的。”张小娥说着就要往厨房去。
何雨水却拽住母亲,嚷嚷起来:“不要不要!我要吃哥哥做的饭!哥哥做的菜最好吃了!妈你都做了一年了,让哥哥做嘛!”
何雨柱不禁笑出声来。他自幼喜欢钻研厨艺,后来虽然走上工业技术的道路,但做饭的手艺一直没丢,尤其是那手刀工,堪称一绝。没想到小妹还一直惦记着。
“好好好,今天哥哥下厨,给大家露一手。”何雨柱卷起袖子,“正好我带了点外地特产,让你们尝尝鲜。”
何大清皱眉道:“你刚回来,累着呢,让你妈做就行了。”
“爸,我不累。在外的日子,最想的就是咱家厨房了。”何雨柱真诚地说。
张小娥见状,也不再坚持,只是眼角的皱纹都笑开了花:“那妈给你打下手。雨水,去院里拔几棵葱来。老何,你带着两个孩子玩,别碍事。”
厨房里,何雨柱熟练地系上围裙。他打开自己带回来的行李,里面除了几件衣物和书籍,竟然全是各地特产:花椒、菌干、腊味、老抽......
“哟,带这么多东西回来,路上多重啊。”张小娥既心疼又惊喜。
“难得回来一趟,就想着让大家都尝尝。”何雨柱边说边开始处理食材。他的刀工果然了得,切菜声节奏明快,如行云流水。
何雨水拔了葱回来,就赖在厨房不走了,非要看哥哥做饭。她小嘴叭叭个不停,给何雨柱讲这一年里发生的种种趣事:学校来了新老师,胡同口的老槐树结了好多槐花,她学会了跳皮筋,期末考试得了双百分......
何雨柱一边忙活,一边认真听着,不时发出赞叹。他注意到母亲在一旁悄悄抹眼泪,知道那是喜悦的泪水。
不到一个小时,一桌丰盛的晚餐就准备好了:腊味煲仔饭、香菇炒青菜、红烧茄子、葱爆羊肉,还有一锅热气腾腾的西红柿鸡蛋汤。
“开饭喽!”何雨柱高声喊道,一家人围坐桌前。
何大清拿出珍藏已久的老白干,给自己和儿子各倒了一小杯:“来,柱子,陪爸喝点。”
何雨柱举起酒杯:“爸,妈,这一年我不在家,辛苦你们了。这杯我敬二老。”
张小娥忙说:“不辛苦不辛苦,你在外为国家做事,是光荣的。就是总担心你吃不好睡不好......”
何雨水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羊肉塞进嘴里,顿时眼睛瞪得溜圆:“哇!哥做的菜还是这么好吃!比妈做的好吃多了!”
张小娥假装生气地瞪了女儿一眼:“小没良心的,嫌妈做的不好吃,那你别吃啊!”
何雨水赶紧抱住母亲的胳膊撒娇:“妈做的也好吃,但哥哥做的更有味儿嘛!”
一家人哄堂大笑,连一向严肃的何大清也笑得露出了牙花子。
饭桌上,何雨水果然开始显摆她这一年学到的知识。她背诵了《静夜思》、《春晓》等古诗,还流利地背出了乘法口诀,甚至开始讲解简单的几何知识。
何雨柱惊讶地发现,小妹确实聪明过人,许多概念一点就通。
他忍不住想:若是努努力,这丫头说不定能成为个女科学家呢。
“哥,你知道什么叫平行线吗?”何雨水得意地问。
何雨柱故作不知:“这个嘛,哥哥还真不太清楚,你给讲讲?”
何雨水顿时来了精神,拿起两根筷子在桌上比划:“就是永远都不会相交的两条线啦!就像铁轨一样!”
何雨柱心中一动。
他正在准备研究的高精度机床,不正是需要极其精确的平行度和垂直度吗?
连一个小学生都能理解的概念,在实践中却是如此难以实现。
“雨水真聪明。”何雨柱由衷赞叹,“将来想做什么呀?”
何雨水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要像哥哥一样,当工程师!造机器!”
何大清闻言哈哈大笑:“好!咱家出两个工程师!看老王家还显摆他家儿子考上大学不!”
张小娥嗔怪地拍了下丈夫:“你就知道跟人比!孩子平安健康最重要。”
说说笑笑中,晚饭吃得格外漫长。那对双胞胎开始还有些怕生,后来也逐渐放开,缠着哥哥要听故事。
何雨柱便讲起他在各地的见闻:长江的浩瀚、黄山的奇秀、草原的辽阔......
但他没有讲述那些艰苦的条件,没有说那些因设备落后而不得不人工完成的繁重劳动,没有提那些因为精度不够而造成的材料浪费。这些沉重的话题,不该出现在团聚的餐桌上。
饭后,何雨水主动帮忙洗碗,一边洗一边继续给哥哥讲学校的事。何雨柱注意到,小妹虽然活泼爱闹,但干起活来一丝不苟,碗洗得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
等收拾妥当,何雨柱从行李中取出给每个人的礼物:给父亲的是一顶厚实的工人帽,给母亲的是一件柔软的羊毛衫,给雨水的是整套的学习用品和几本课外书,给双胞胎的则是两个可爱的布老虎。
何雨水拿到新书包和文具,高兴得又蹦又跳,当即就把所有书本装进去试背,在屋里走来走去。
何大清试戴帽子,大小正合适,嘴上却说“花钱买这个干嘛”,眼里的笑意却藏不住。
张小娥抚摸着那件质地良好的羊毛衫,心疼地说:“这得花多少钱啊,你在外头不容易,省着点花。”
“妈,您就放心穿吧,儿子现在工资不低。”何雨柱帮母亲披上羊毛衫,大小正好合身。
夜色渐深,双胞胎开始打哈欠。张小娥忙着安顿两个孩子睡觉,何雨水则坚持要再陪哥哥一会儿。
何大清点起旱烟,深吸一口,缓缓问道:“在部里干得好好的,怎么想到要下厂里去?”
何雨柱正色道:“爸,您是老工人,知道咱们现在最缺什么。我在部里看了太多报告,纸上谈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特别是高精度机床,这是工业母机啊,没有它,什么精密制造都谈不上。”
何大清点点头:“是这个理儿。红星厂的情况我了解,设备还是那批鬼子时期留下的老机床,精度早就跟不上了。厂里不是没打报告要求更新设备,但外汇紧张,进口设备太难了。”
“所以我们要自己搞出来!”何雨柱眼中闪着光,“部里已经批准了我的方案,就在红星厂组建研发团队,就地攻关。这样既能研发新设备,又能帮厂里解决实际问题。”
何大清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有把握吗?”
何雨柱诚实回答:“难度很大。但总得有人去做。我在见过一些他们的先进设备的资料,心里有个方向。
再加上咱们龙国人的聪明才智,我相信能成。”
“好!有志气!”何大清一拍大腿,“明天我去厂里找老伙计们打个招呼,让他们多支持你工作。”
何雨水在一旁听得入神,插嘴问:“哥,什么是高精度机床啊?”
何雨柱想了想,拿起妹妹的铅笔和作业本,画了两个简单的图形:“你看,如果我们要做一个零件,比如圆形的齿轮,就需要机床能够非常精确地切割金属。精度越高,零件就越完美,机器运转就越顺畅。”
他接着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圆和一个标准的圆:“如果机床精度不够,做出来的零件可能就是这样的,而不是这样的。
这样的零件装在机器上,很快就会磨损,甚至导致机器故障。”
何雨水睁大眼睛:“我明白了!就像我写字一样,写得歪歪扭扭就不好看,写得工整就好看!”
何雨柱笑着点头:“差不多这个道理。不过精度要求可比写字高多了,可能是一根头发丝的几分之一的误差都不能有。”
何雨水惊叹道:“那么精确啊!哥你真厉害!”
聊着聊着,已近深夜。
张小娥安顿好双胞胎,过来催促何雨水去睡觉。小丫头不情愿地撅起嘴,非要哥哥答应明天继续给她讲机床的故事,才肯回房睡觉。
何雨柱回到自己久违的房间,一切陈设依旧,且一尘不染,显然母亲经常打扫。
他推开窗户,让夜风吹进房间。
四合院里静悄悄的,只有蛐蛐在墙角鸣叫。远处隐约传来火车汽笛声,那是通往工业区的货运专线。
何雨柱从包里取出厚厚的资料和笔记,在书桌上摊开。
最上面是一份《关于高精度数控机床研发方案的初步设想》,这是他熬了无数个夜晚写成的。
他深知这项任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如今国家建设处处受制于精密制造能力的不足,从军工到民用,从科研到生产,无不呼唤着更高精度的加工设备。而国外对此技术封锁严密,只能靠自己摸索。
选择红星厂也有深意。
那里有他父亲工作多年的老同事,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老技工,虽然设备陈旧,但工人们的技术底子扎实,而且厂领导求贤若渴,一定会全力支持研发工作。
何雨柱正沉思着,轻轻敲门声响起。张小娥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走进来:“刚才光顾着说话,没见你吃多少。妈又给你下了碗面,趁热吃。”
何雨柱连忙接过,面条的香气扑面而来,上面还卧着两个荷包蛋。他忽然想起小时候,每次熬夜学习,母亲总会这样端来一碗面。这么多年过去了,味道一点没变。
“妈,谢谢您。”何雨柱声音有些哽咽。
张小娥慈爱地看着儿子:“跟你妈还客气什么。快吃吧,吃了早点休息。刚回家,别累着了。”
母亲走后,何雨柱慢慢吃着面条,心里暖融融的。家的感觉,就是这样简单而真切。他发誓这次一定要把握好与家人相处的时光,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顾工作。
吃完面,何雨柱继续翻阅资料,但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工作的压力似乎也变得不那么沉重了。
他注意到书桌抽屉似乎被打开过,轻轻拉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他历年来的获奖证书和设计图纸,最上面是何雨水最近的一张满分试卷,显然是母亲精心整理的。
何雨柱会心一笑,收起资料,决定今晚不再工作。他吹灭油灯,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熟悉的声响,很快进入了梦乡。
这一夜,他睡得格外踏实。
第二天清晨,何雨柱被院里的动静唤醒。他起身一看,母亲已经在厨房忙碌,父亲在院里打太极拳,何雨水则坐在槐树下朗读课文。
何雨柱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感觉神清气爽。他走进厨房,接过母亲手中的活计:“妈,我来做早饭吧。”
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米粥和煎饼就上了桌。何雨水吃得特别香,连连夸哥哥做饭好吃。
饭后,何雨柱打算先去红星厂报到。何大清说要同行,顺便去看看老同事。
父子二人并肩走出胡同,何大清突然说:“柱子,搞技术研发是好事,但厂里情况复杂,你刚去,要多听多看少说话。有些老师傅脾气倔,但手艺是真的好,要尊重他们。”
何雨柱点头:“爸,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的。”
走到胡同口,何大清忽然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儿子,郑重地说:“咱们国家需要高精度机床,这个任务重啊。但你记住,不管多难,家里都支持你。”
何雨柱望着父亲满是皱纹却坚毅的脸庞,重重地点了点头。
阳光洒在父子二人身上,拉长了他们的身影。何雨柱知道,前路充满挑战,但他有家的支持,有国家的需要,有满腔的热忱和扎实的技术。他相信,龙国人一定能造出属于自己的高精度机床。
这一刻,何雨柱心中充满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