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几位提交申请的博士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
“你们的方案,理论性都很强,但离落地还有点远。‘雏鹰计划’不是让你们写论文,是要你们真刀真枪干出点东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几张年轻而略带不服气的脸。
“现在,有个现成的难题,摆在面前。三车间那台进口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加工新型复合材料叶片时,表面质量不稳定,废品率高达15%,厂里头疼很久了。”
“这个难题,就作为‘雏鹰计划’的攻关课题。你们谁有信心牵头拿下?”
现场一片寂静。
几位博士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错愕和犹豫。
这个课题,太具体、太硬核、太“脏”了!要整天泡在油污的车间里,跟老师傅打交道,跟难啃的材料和娇贵的洋设备较劲……远不如在电脑前建模型、跑仿真来得“优雅”。
而且,风险极高!搞砸了,可是要负责任的!
看着他们的反应,何雨柱心中暗叹。
他点名问道:“张明,你是学复合材料加工的,你怎么看?”
张明是去年引进的清华博士,理论基础最好,但也带着明显的书卷气。他推了推眼镜,谨慎地回答:“何老师,这个课题……难度很大。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层间应力、刀具磨损机理都很复杂,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要做,但问题等不及。”何雨柱打断他,“我要的是解决方案,能尽快降低废品率的方案。也许不完美,但得有用。”
张明张了张嘴,没再说话,低下了头。
何雨柱没有勉强,目光转向其他人。
沉默中,一个略显紧张的声音响起:“何工……我……我想试试。”
说话的是王浩,一个普通院校毕业的硕士,平时话不多,但动手能力极强,是刘师傅的得力助手。
何雨柱有些意外:“王浩?你说说看。”
王浩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稳:“我跟着刘师傅维护过那台设备,对它比较熟。我也查过一些资料,觉得表面质量不稳定,可能跟切削振动和冷却方式有关。我想从优化装夹、调整切削参数、改进冷却喷嘴入手试试……虽然可能不够‘高级’,但或许能先解决一部分问题。”
他的方案,没有高深的理论,甚至有些“土”,但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基于对设备和现场的熟悉。
何雨柱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好!就你了!”他一锤定音,“王浩,这个课题由你牵头!‘雏鹰计划’的名额给你!需要什么人,需要什么资源,直接跟我提!”
决定一出,几位博士脸上露出明显的不服和轻视。
让一个硕士牵头?还是用这么“土”的办法?何主任是不是糊涂了?
何雨柱没有解释。
他知道,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项目启动。
王浩的压力巨大。
他学历背景不如人,方案被质疑,团队里还有不服气的博士。
但他有股韧劲。
他几乎住在了三车间,围着那台五轴机床转。一遍遍试切,记录数据,观察铁屑形态,倾听切削声音,跟操作老师傅请教。
他设计的优化方案,看似简单,却直指要害:重新设计了工装夹具的压紧点和支撑方式,有效抑制了薄壁件加工时的颤振;调整了切削速度和进给量的匹配,避免了材料撕裂;改进了冷却液的喷射角度和流量,确保了有效散热和排屑。
效果立竿见影!
废品率从15%骤降至5%以下!
虽然离完美还有距离,但解决了燃眉之急!车间主任乐得合不拢嘴。
王浩没有止步。
他利用“雏鹰计划”的经费,购置了振动分析仪和高速摄像机,深入分析加工过程的动态特性,进一步优化参数。
他甚至尝试将振动信号引入“雨柱二号”系统,开发了一个简易的颤振预警模块。
成果扎实,影响实实在在。
之前不服气的博士们,哑口无言。
何雨柱趁热打铁,在实验室召开了项目总结会。
他让王浩详细汇报攻关过程和心得。
王浩讲得朴实无华,但充满细节和真知灼见,尤其是对现场问题的敏锐观察和快速试错能力,让在座的理论派们深受触动。
何雨柱最后总结,语气严肃:
“今天这个会,不仅仅是为了总结一个项目。我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创新能力,不是体现在论文的深度和模型的复杂度上,而是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勇气上。”
“王浩的方案,可能不‘高级’,但管用!为什么?因为他脚踩在地上,眼盯着问题,手摸着设备!”
“我们实验室,不需要纸上谈兵的‘理论家’,需要的是能下地干活的‘实干家’!是敢啃硬骨头、能打硬仗的‘战士’!”
他的话,像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
尤其是那几位博士,低下了头,陷入了深思。
这次“雏鹰计划”的选拔,像一次无声的宣言,彻底扭转了实验室的风气。
年轻人们开始意识到,贴近实际、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研究选题不再追求虚高,而是更加注重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何雨柱则开始有意识地“放手”。
他将更多的项目决策权下放给小李、王浩等骨干,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
他不再事必躬亲地指导技术细节,而是更多地扮演“导师”和“教练”的角色,在他们遇到方向性困惑或重大挫折时,给予点拨和支持。
他推动实验室建立了“技术沙龙”制度,定期让年轻人分享工作进展和失败教训,营造开放、包容、相互学习的氛围。
他甚至开始物色和培养更年轻的好苗子,给他们压担子,提供舞台。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有决策失误,有项目延期,有内部争执。
何雨柱也时常感到煎熬,需要强忍住亲自下场的冲动。
但他坚持住了。
因为他知道,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