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尚未散尽,李恪率领的三百精锐已抵达黑风峡谷外围。眼前的景象与河西平原的开阔截然不同 —— 两侧山峦如刀削般陡峭,岩石泛着青黑色的冷光,稀疏的沙棘与骆驼刺顽强地扎根在石缝中,风穿过峡谷时发出呜咽般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连胯下的 “踏雪” 都不安地打着响鼻,不愿再向前迈步。
“全队下马,步行探查,马蹄裹布,禁止喧哗。” 李恪翻身下马,压低声音下令。士兵们迅速照做,将马蹄用粗布包裹严实,手持弯刀,呈扇形向峡谷深处推进。百骑司的暗探老周走在最前方,他常年在边地侦察,对痕迹的敏感度远超常人,手指不时拂过地面的碎石,目光警惕地扫过四周的岩壁。
行至一处山坳时,老周突然停下脚步,俯身指向地面:“殿下,您看!” 李恪快步上前,只见沙地上印着数枚新鲜的足迹 —— 足迹大小不一,鞋底纹路复杂,既非唐军士兵的军靴样式,也不同于猎户常用的草鞋痕迹,更奇怪的是,足迹旁还留着两道浅浅的车辙,车辙间距较窄,像是小型马车留下的,且车辙边缘仍有湿润的泥土,显然是刚经过不久。
“这附近没有村落,也没有商道,为何会有马车与陌生人足迹?” 李恪眉头紧锁,心中升起一丝不安。他命人沿着足迹与车辙方向追踪,行出约三里后,前方的一片开阔地引起了他的注意 —— 地面上散落着数块黑色的篝火余烬,余烬中心仍有微弱的温度,用手触碰,能感受到残留的暖意;四周还散落着几个破损的陶碗,碗底沾着未干的粟米粥,显然此处曾有一支队伍临时驻扎,且离开时间不超过一个时辰。
“殿下,您看这个!” 一名士兵在篝火旁的碎石堆中,捡起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金属碎屑。李恪接过碎屑,指尖触到的瞬间,心中猛地一震 —— 碎屑质地冰凉坚硬,表面泛着与父皇手中玄铁令牌相似的银灰色光泽,用匕首轻轻刮擦,碎屑边缘露出的纹路,竟与令牌上的云纹刻痕有着相似的工艺痕迹!
“是‘影先生’的人!” 李恪瞬间反应过来,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这块金属碎屑绝非寻常物品,结合此前百骑司追查的玄铁令牌线索,足以断定,有 “影先生” 的势力先一步抵达了黑风峡谷外围,且刚刚离开。他们在此处扎营,显然是在监视峡谷动向,甚至可能已深入峡谷探查过时空坐标的秘密。
“立刻派两名精锐,快马返回凉州,向父皇禀报此处情况:黑风峡谷外围发现‘影先生’势力踪迹,对方已在此扎营,现刚撤离,留有玄铁碎屑为证,我方将继续深入探查,务必请父皇暂缓前来,待摸清对方动向再做决断!” 李恪当机立断,将金属碎屑小心收好,交给传令兵,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他深知,“影先生” 的人突然撤离,或许是察觉了己方的侦察,也可能是去通风报信,若父皇贸然启程前来,恐会陷入对方设下的陷阱。
传令兵领命后,翻身上马,沿着来时的路疾驰而去,马蹄声在寂静的山谷中渐渐远去。李恪则重新调整部署,将三百精锐分为三队:一队由老周带领,沿着 “影先生” 撤离的方向追踪,重点排查沿途是否有埋伏或暗哨;一队留在原地,仔细搜查营地周边,寻找更多线索,尤其是对方可能遗留的文书、标记;自己则率领一队,向峡谷深处缓慢推进,探查峡谷入口的情况,同时与此前驻扎在峡谷外围的探索队取得联系。
“记住,无论发现任何异常,都不可擅自行动,需先回报再做打算。‘影先生’的人手段诡秘,我们必须谨慎行事,绝不能中了对方的圈套。” 李恪对士兵们叮嘱道,手中紧握着腰间的长枪,目光扫过前方深邃的峡谷入口 —— 那里云雾缭绕,看不清内部景象,却仿佛有一双眼睛,在暗中窥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深入峡谷半里后,空气中的压抑感愈发强烈,两侧岩壁上的岩石开始出现不规则的纹路,像是被某种能量侵蚀过一般。老周突然示意队伍停下,指着岩壁上的一处痕迹:“殿下,这里有攀爬过的印记,岩壁上的碎石是新脱落的,应该是有人刚从这里爬上去过。”
李恪抬头望去,岩壁陡峭光滑,却在离地三丈高的位置,有一处明显的凹痕,凹痕边缘残留着新鲜的泥土,与 “影先生” 营地的车辙泥土成分相似。“看来对方不仅在谷底活动,还在岩壁上设了观察哨。” 他心中愈发警惕,“继续前进,但速度要放慢,注意观察岩壁与地面的每一处细节,任何异常都不能放过。”
队伍继续向峡谷深处推进,阳光透过峡谷缝隙,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李恪走在队伍中间,指尖不时摩挲着口袋中的金属碎屑,心中思绪翻涌 ——“影先生” 的势力为何会提前抵达?他们撤离后去了哪里?是否已找到时空坐标的具体位置?这些疑问,都需要在接下来的探查中找到答案。而他更清楚,此次探查不仅关乎能否揭开 “影先生” 的阴谋,更关乎父皇的安危与大唐的未来,容不得半分差错。
前方的峡谷越来越窄,云雾也越来越浓,隐约能听到远处传来的、与父皇描述相似的低沉 “嗡鸣” 声。李恪深吸一口气,握紧长枪,眼神坚定地向着峡谷深处走去 —— 无论前方有多少危险,他都必须走下去,为父皇扫清障碍,也为大唐守住这处关乎时空秘密的关键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