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后的一个礼拜天,栀兰的儿女们都聚到了她的家里,热热闹闹地玩了一天。吃完晚饭,他们坐在一起聊着筱媛学校的事。
栀兰高兴得凑到这边看看,再凑到那边看看。她看到儿女们有说有笑的,就问人家,”你们又在一起讲我什么坏话呢?“
儿媳妇笑着说,”妈,我们刚才都夸你聪明呢,说你画得画好看,哪敢讲你的坏话呀?“
晓和把大姐筱媛叫到一边说:”大姐,我想跟你商量个事儿。”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沉重。
“我这几天在矿上值班,看见一个小姑娘,是个孤儿,我想把她领回来,放在你学校行不行?“晓和详细地介绍了那个孩子的情况。
过了元旦,矿上的工人都放假了,晓和在矿上值晚班的时候,他发现职工宿舍的灯还亮着,以为是工人们着急回家,忘记关灯了。
他推开门一看,一个七、八岁模样的小姑娘正双腿跪在炕上,趴在铁皮柜子上写作业。
“叔叔好!”小姑娘见到晓和,大大方方地叫着。
晓和大吃一吃。”孩子,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呀?你……不害怕吗?“当他看到这个可怜的小姑娘,孤零零地一个人在这么冰冷的宿舍里,不但不哭不闹,还能顽强地写着作业,鼻子一下子就酸了。
栀兰听到女婿的话,也走了过来,眼神里满是关切:“这孩子怎么回事啊?家里人呢?”
晓和叹了口气,缓缓道出了女孩的遭遇。女孩叫媛媛,今年十岁,刚上初一。从小她妈妈就离家出走了,从三岁开始,她就跟爸爸相依为命。
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不久前,她爸爸又因公伤去世,媛媛一下子就成了孤儿。
“矿上一开始把她送到福利院了,可媛媛在福利院待了两天,说啥都要回来上学,她自己一个人走了二十多里地的山路,又回到了矿上。”
晓和的声音有些哽咽,“矿里也没办法,只能先让她在宿舍住着,打算过完年再把她送回福利院。”
说到这儿,晓和顿了顿,眼眶微微泛红:“自从那天我在宿舍看到她,这几天我都没睡好觉,一想起她那个小模样,我心里就难受得不行。”
他抬手擦了擦眼角,把在宿舍看到的景象细细说给家里人听:
铁皮柜子上摊着作业本,小姑娘脸蛋冻得通红,小手写几笔就停下来搓一搓,地上的煤炉没烧旺,屋里冷得像冰窖,连呼出的气都能看见白霜。
“我跟她唠嗑才知道,这孩子学习特别好,自从上学以来,从来都没考过第二。说起话来,小嘴嘎吧溜脆,特别招人喜欢。”
晓和的语气里满是惋惜,“她要是在咱家,好好培养,准能有出息。可要是再送回福利院,这孩子这辈子可能就毁了。”
栀兰听了,心里猛地一揪。她活了大半辈子,苦日子见得多了,可一想到那么小的孩子,孤零零地守着空荡荡的宿舍,连顿热乎的年夜饭都吃不上,眼眶就忍不住发潮。
她看着女婿,语气坚定地说:“这小姑娘太可怜了,你把她领回来吧。她还这么小,要是真送到福利院,她这一辈子不就完了吗?”
晓和却摇了摇头,声音低了下去:“我也想过,可咱家条件太差了,我每月就那两百多块工资,欢欢乐乐都还那么小,正是需要花钱的时候,实在没能力再添一口人。”
正如晓和所说,一个平常家庭,多一个孩子,可不是添双筷子那么简单,要操心的事太多了。可要是不把媛媛领回来,晓和心里又寝食难安。
刚才,他听到大家聊到学校的事,才突然想起筱媛学校的事。
晓和转过头,眼巴巴地看着筱媛,带着一丝恳求说:“大姐,你看能不能先把她放在你的学校里?等过几年,欢欢、乐乐稍大一点,我们手头宽裕了,再把她领回来。”
筱媛一听,想都没想就爽快地答应了:“这有啥不行的?每年照顾那么多贫困学生,不差这一个孩子。你就放心地把她领回来交给我吧,所有的费用都不用你们管,我来想办法。”
“谢谢大姐,你可帮我大忙啦!” 晓和如释重负地笑了,眼里含着泪花,“你可不知道我这些天有多难受,一想起这件事,心里就难受得睡不着觉。”
舒婉也在一旁附和道:“大姐,孩子上初中这几年你先多费心,等欢欢、乐乐大一些,媛媛上高中了,我们来管,绝不能让孩子受委屈。”
慧婕也连忙表示:“等小源再大一点,不用我太操心了,我就跟舒婉一起管媛媛,咱们姐妹几个一起把孩子拉扯大。”
姐妹三人当场拍板,就把领养媛媛的事定了下来。
栀兰一听,高兴得直拍巴掌,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
“太好了!上学的时候让她在学校住校,寒暑假和星期天就让她跟着我,我肯定能照顾好她,把她当亲孙女待。我现在有七个孙子,正好缺一个女孩子,这下可圆满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栀兰就起了床。
她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又找出新洗过的被褥,仔仔细细地铺在为媛媛准备的小床上,还在枕头边放了一个崭新的布娃娃,希望孩子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晚上,晓和把小媛媛领到栀兰家。小姑娘远远地站在晓和身边,瘦瘦小小的,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袄,头发有些凌乱,一直低着头,怯生生地攥着晓和的衣角,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
“媛媛,这是姥姥。” 晓和轻轻把孩子往前推了推,柔声说道。
媛媛慢慢抬起头,栀兰这才看清她的模样:
梳着两条细细的小辫子,小脸蛋白里透着黄,一看就是长期营养不良,眼角下还有许多浅浅的雀斑,但那双眼睛却格外亮,像藏着星星,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说是十岁的孩子,可她的个头,看起来也就七八岁的样子。
“姥姥。” 媛媛小声地叫了一声,声音细得像蚊子叫,说完又赶紧低下头。
栀兰看着孩子这副模样,心里疼得不行,连忙走上前,轻轻拉住媛媛的手。孩子的手冰凉,栀兰赶紧把她的手揣进自己的口袋里暖着: “好孩子,以后这儿就是你的家了,不用怕。”
筱媛她们几个人早就约好,晚上下了班带着自己的孩子都去栀兰家,一方面是让媛媛和家里人都认识一下,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孩子感受到家里人对她的欢迎,让她尽快融入这个大家庭。
傍晚时分,大家陆续赶到栀兰家。一见到媛媛,所有人都被她的小模样惊住了:天哪,已经到了二十世纪了,怎么还会有这么瘦弱的孩子啊?
舒婉忍不住小声说道,“这十年,她是怎么过来的呀?”
明明已经是冬天,穿着大棉袄还冻得够呛,可媛媛身上的小棉袄又薄又小,里面好像就没有别的衬衣了。
见过家里的舅舅、舅妈,姨和姨夫后,媛媛渐渐放松了一些,跟着几个小弟弟一起到旁边的房间里玩去了。
栀兰看着孩子们的身影,转头对儿女们说:“孩子这么大了,她自己的事儿,应该都能记住,咱们就别给她改名字了,也别让她改口。”
她又朝着三女婿说:“孩子是你领回来的,她之前跟你叫叔,以后就还叫叔,跟舒婉叫婶子。对家里其他人,就随着欢欢乐乐他们两个孩子叫,这样孩子也能更自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