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的轮廓在晨光中愈发清晰,青灰色的城墙连绵起伏,像一条蛰伏的巨龙,守护着这座中原腹地的重镇。萧绰一行人在城外十里处的驿站休整,准备今日午时入城。驿站庭院里,将士们正擦拭兵刃、整理衣冠,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既期待又凝重的气息——即将面对后周的最高统治者,这场会面的成败,将直接决定未来的天下格局。
萧绰坐在驿站的正厅内,案几上摆放着昨日拟定的盟约草案,可她并未细看,目光落在窗外庭院中忙碌的身影上,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远。昨日在营帐中关于拆分辽国、以和谈代征伐的决断,虽已坚定,可真要面对符太后与柴宗训,如何措辞、如何争取对方的理解与支持,仍是萦绕在她心头的难题。
韩德让走进正厅时,见她神色若有所思,便轻声问道:“娘娘,午时即将入城,各项准备已就绪,是否再核对一遍盟约细节?”
萧绰回过神,摇了摇头,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盟约条款已反复斟酌,无需再改。我只是在想,此次会面,我们所求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同盟,更是各族安宁的未来。可人心复杂,朝堂博弈更甚战场征伐,如何才能让符太后与柴宗训真正相信我们的诚意,而非将我们视为临时的棋子?”
话音刚落,庭院中传来一阵低低的交谈声。原来是几位年长的亲卫,正围在一起闲聊,说起往日在辽地与汉人商贩打交道的经历。其中一位老兵感慨道:“当年在蓟南城,我曾与一个汉人掌柜打交道,起初以为他软弱可欺,没想到几次相处下来,他待人真诚,凡事留一线,反而让生意越做越大,连契丹贵族都愿意光顾。”
另一位老兵附和道:“是啊,打仗靠的是刀枪,可过日子、打交道,靠的还是人心。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硬来反而办不成事。”
萧绰听着窗外的闲谈,心中忽然像是被什么东西触动了。她想起昨日研读的楚汉历史,刘邦之所以能赢,不仅是因为知人善任,更因为他懂得体恤民心、拉拢各方势力;而项羽虽勇,却刚愎自用,不懂变通,最终众叛亲离。北魏的汉化改革,之所以能成功,也是因为统治者懂得尊重其他民族的习俗与利益,以包容换融合。
这些年,她一心想着以武力复仇,以征伐扩大势力,却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人情世故。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结盟谈判,最终面对的都是人,都是人心的向背。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萧绰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通透。这句话并非辽地或中原的古语,而是她年少时,曾听一位游历四方的中原行脚商偶然提及,据说出自一位乱世中的枭雄之口。彼时她只当是市井俚语,未曾在意,如今想来,却道尽了世间相处的真谛。
韩德让闻言,微微一怔,随即若有所思:“娘娘此言,寓意深远。打打杀杀只能逞一时之快,却不能长久立足。真正能凝聚人心、成就大事的,是懂得尊重他人、体恤民情、信守承诺的人情世故。”
“正是如此。”萧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明悟的光芒,“耶律璟之所以众叛亲离,便是因为他只懂打杀,不懂人情。他滥杀无辜,漠视百姓疾苦,违背君臣之义,最终落得人人得而诛之的下场。而我们,若想实现拆分辽国、各族安居的构想,仅凭武力与盟约是不够的,更要靠人情世故,靠我们的诚意与担当,打动后周,赢得各族百姓的信任。”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将士们相互整理衣冠的身影,继续说道:“此次前往洛阳,我们不仅是来谈盟约、谈军事合作,更是来谈人情、谈信任。我们要让符太后与柴宗训看到,我们并非嗜杀好战之辈,而是真正为天下苍生着想;我们要让他们相信,归还燕云十六州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坚守承诺的体现;我们要让他们明白,拆分辽国不是软弱退让,而是为了永久的安宁。”
“娘娘说得是。”韩德让走上前来,眼中满是赞同,“后周推行仁政,符太后深明大义,柴宗训陛下少年老成,他们所求的,也不过是中原故土的完整与天下的太平。我们以人情待之,以诚意动之,再辅以盟约的约束,想必能达成共识。”
萧绰微微颔首,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她想起清泠川畔将士们真诚的夸赞,想起女儿们纯真的笑容,想起那些跟随她一路走来的人,正是因为她懂得体恤将士、关爱下属,才能凝聚起如此强大的力量。这份人情,是她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此次谈判最有力的筹码。
“准备一下,我们即刻入城。”萧绰的声音坚定而从容,“记住,今日会面,言辞不必锋芒毕露,姿态不必卑躬屈膝。以真心换真心,以诚意换诚意,这便是最好的人情世故。”
延寿女与观音女早已梳妆完毕,身着淡粉色襦裙,亭亭玉立地站在厅外。听到母亲的吩咐,两人眼中满是期待与崇敬。她们能感受到,母亲此刻的心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通透与坚定。
将士们迅速集结完毕,两百亲卫身着统一的便装,腰佩兵刃,神情肃穆却不失亲和。萧绰换上一身淡紫色宫装,虽依旧端庄,却少了往日的肃杀,多了几分温婉与从容。她翻身上马,月白色的披风在晨光中轻轻飘扬,目光坚定地望向洛阳城的方向。
“出发!”
一行人马缓缓朝着洛阳城走去,晨光洒在他们身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萧绰骑在白马上,心中默念着那句“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她知道,接下来的会面,将是一场没有刀光剑影的博弈,一场关乎人心向背的较量。
进城的官道上,行人络绎不绝,有商贩、有书生、有农夫,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安稳的神色,尽显后周境内的国泰民安。萧绰看着这一切,心中愈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她要的,不是血流成河的胜利,而是这样人人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她要做的,不是一个只懂征伐的暴君,而是一个懂得人情世故、守护苍生的明主。
洛阳城的城门缓缓映入眼帘,守城的士兵身着整齐的铠甲,神情肃穆,却并未对他们表现出敌意。韩德让上前出示了事先通报的文书,士兵们随即放行,并引着他们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人声鼎沸,一派繁华景象。萧绰的目光缓缓扫过街边的百姓,他们或驻足观望,或低声议论,眼神中虽有好奇,却无畏惧。这份安宁与祥和,正是她想要为辽国各族百姓争取的。
“娘,您看,洛阳城好热闹啊!”观音女拉着萧绰的衣袖,眼中满是新奇,“要是我们蓟南城也能一直这么热闹就好了。”
“会的。”萧绰微微一笑,声音温柔却坚定,“只要我们坚守初心,懂得以人情待之,以诚意换之,不仅蓟南城能如此,辽国的各族百姓,天下的苍生,都能过上这样安稳幸福的日子。”
队伍继续前行,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萧绰的心中,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紧张与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从容与坚定。她知道,这场会面,不仅关乎盟约的成败,更关乎天下的未来。而她,将以人情世故为刃,以诚意初心为盾,在洛阳的朝堂上,为各族百姓的安宁,为心中的太平盛世,奋力一搏。
皇宫的轮廓渐渐清晰,红墙黄瓦,气势恢宏。萧绰深吸一口气,勒住马缰,目光坚定地望着那扇象征着权力与秩序的宫门。她知道,真正的较量,即将开始。而她心中那句“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将成为她此次谈判的最高准则,指引着她,走向那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