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那一声\"好\"字掷地有声,在空旷的大厅内回荡,带着西凉男儿特有的豪迈与决绝。然而,厅内紧绷的气氛却并未因此松弛,反而因韩遂那阴恻恻的介入而变得更加微妙难测。
庞统心中那根稍稍放松的弦瞬间再次绷紧。他深知,马超虽勇,性情刚烈,易于冲动,但西凉真正的决策,往往绕不开韩遂这个老谋深算的\"叔父\"。此人心思缜密,狡黠多疑,在羌胡与汉人势力间纵横捭阖数十年,绝非马超一言可决。
\"孟起贤侄壮志可嘉,庞先生言之亦是不无道理。\"韩遂捻着颌下几缕稀疏的胡须,浑浊的眼珠在庞统与马超之间转了转,慢条斯理地开口,声音如同钝刀刮过粗糙的皮革,\"不过,贤侄啊,出兵关中,非同儿戏。非是咱们西凉儿郎怕了曹操,而是需得谋定而后动。曹操在潼关一线,经营日久,守将钟繇、曹洪等皆非庸才,且关中诸将,多受曹操恩惠,未必肯望风归附。我军纵然骁勇,亦需从长计议,周密部署,更要谨防……背后之敌啊。\"
他这话语焉不详,目光却似有意若无意地瞥向了西方,以及……马超身后那些面带桀骜之色的羌人部落首领。庞统立刻心领神会,韩遂所指,不仅是河西走廊那些时叛时降、难以驯服的羌胡部落,可能还包括西凉内部其他对马超不满、或与韩遂暗通款曲的势力,甚至,就是暗指他与马超这看似牢固、实则脆弱的联盟本身。
马超闻言,高涨的情绪为之一滞,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浓眉紧紧锁起,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但并未立刻反驳。他勇则勇矣,但也并非完全无谋,深知韩遂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西凉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若主力东出,后方不稳,轻则粮道被断,重则老巢被端,后果不堪设想。昔日他与韩遂联军攻曹,便是因为内部猜忌,被曹操离间,最终功败垂成,此乃切肤之痛。
庞统将二人神色尽收眼底,心念电转,知道必须再下一剂猛药,彻底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并将韩遂也牢牢绑在这辆对抗曹操的战车上。他丑陋的脸上挤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容,沙哑的嗓音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
\"韩将军所虑,实乃老成谋国之言。不过,请将军放心,我林军师智深似海,对此早已洞若观火,并已有周全考量。林军师有言,若二位将军决心已定,挥师东进,我荆北愿再助一臂之力,以固盟好,共襄盛举。\"
\"哦?林军师还有何良策?愿闻其详。\"韩遂挑眉,露出感兴趣的神色,身体微微前倾,显然庞统的话引起了他真正的注意。马超也投来探寻的目光。
\"其一,\"庞统伸出第一根手指,语气沉稳,\"除先前承诺之军械粮草外,我荆北可秘密派遣一支精通攻城器械制造、操作与维护的工匠队伍,随军行动。此队工匠,皆是我荆北军工坊之精锐,熟知井阑、冲车、投石机、云梯等诸般攻城利器之构造、运用与临战改进。他们可助将军快速打造、修复攻城器械,指导士卒熟练操作,针对不同城池特点,制定最佳攻坚方案,必能极大提升破城效率,减少我军儿郎之伤亡!\"
马超眼睛骤然亮起,呼吸都急促了几分:\"此言当真?!\"西凉铁骑野战无敌,来去如风,但攻坚拔寨确是最大短板,往往需要付出数倍于敌的伤亡代价,甚至久攻不下,徒耗钱粮士气。若有荆北这支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工匠队伍随军,无疑能极大弥补西凉军的这一短板,让他东出潼关、夺取关中的把握大增!
\"军中无戏言。\"庞统肯定道,目光炯炯,\"林军师对此极为重视,人选早已选定,只待盟约一定,即可随第二批援助物资秘密抵达西凉。\"
他顿了顿,观察着韩遂依旧深沉的神色,伸出第二根手指:\"其二,林军师在并州、河内等地,亦布有些许眼线人手,与当地对曹操苛政不满的豪强坞堡,素有往来。届时,可令其大肆散布流言,宣称将军乃奉天子密诏(自然是假托),讨伐国贼曹操,同时以金帛诱之,策动这些地方势力,袭扰曹军并州方向的粮道,牵制其驻防兵力,使其不能全力支援关中。虽未必能造成太大破坏,但足以让曹操后方风声鹤唳,分散其心神。\"
这后半句虽有画饼之嫌,虚实难辨,但在眼下这氛围中,却显得极具诱惑力,仿佛荆北的触角早已深入曹操统治的腹地,为其盟友创造了更多的可能与战略空间。韩遂浑浊的眼中,终于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精光。
庞统知道火候已到,目光转向韩遂,语气变得意味深长,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示:\"至于韩将军所忧之'背后之敌'……林军师亦有一言,托统转赠将军:'攘外必先安内,联盟贵乎诚心。若有宵小,首鼠两端,欲坐观成败,收渔翁之利,则必为天下英雄所共弃!反之,若精诚合作,勠力同心,则关中千里沃野,物阜民丰,又何妨与知己者共分之?届时,划渭水而治,亦非不可商议。'\"
这番话,前半句几乎是明着警告韩遂:别再打着背后捅刀子、保存实力、甚至趁机吞并马超地盘的小算盘。老老实实跟马超一起干,林凡和天下势力都会盯着你。后半句则是赤裸裸的利益许诺:打下关中,好处少不了你的,甚至可以和你\"共分\"关中!这直接触动了韩遂内心深处最大的野心——他不甘心永远屈居马超之下,或是困守西凉一隅。
韩遂脸色微变,干瘪的脸上肌肉抽搐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但很快被掩饰下去。他深知林凡和庞统不是易与之辈,自己的心思似乎已被看穿。他干笑两声,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林军师言重了,言重了!老夫与孟起贤侄乃生死之交,荣辱与共,自当同心协力,共讨国贼,以报国仇家恨,岂有他念?庞先生多虑了,多虑了!\"
庞统见好就收,不再紧逼,脸上堆起笑容,拱手道:\"如此,实乃天下苍生之幸!亦是我主与林军师之愿!那统便在此,预祝二位将军旗开得胜,早定关中,成就不世之功,名垂青史!\"
接下来的数日,庞统便留在冀城,与马超、韩遂及其麾下重要的谋士将领,如马岱、庞德、阎行、成公英等人,进行了更为具体细致的磋商。
谈判并非一帆风顺。涉及到出兵的具体时机、路线、粮草接应、战利品分配、以及荆北援助物资的种类、数量、交付方式等关键细节,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马超一方倾向于尽早出兵,气势更足;韩遂则更为谨慎,反复强调后勤保障与风险控制,对荆北承诺的援助,更是锱铢必较,恨不得立刻拿到手才放心。
庞统充分发挥其辩才与智慧,居中斡旋,时而以利诱之,时而以势压之,时而以情动之。他反复强调荆北顶住曹操压力的重要性,强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联动效应。对于马超,他激其血性,描绘横扫关中、问鼎中原的宏伟蓝图;对于韩遂,他则更多地从实际利益出发,分析联盟带来的巨大收益与独自面对曹操的巨大风险。
最终,一份内容详尽的秘密盟约条款初步达成:
一、 **出兵时机**:以荆北军与曹仁主力在樊城一带正式接战,曹操注意力被吸引为信号。届时,荆北会以特定方式通知西凉。
二、 **进军路线**:西凉联军主力出陇山,沿渭水直扑潼关;另派偏师牵制安定、北地方向的曹军。
三、 **荆北援助**:分三批交付。盟约签订后十日内,交付第一批:神机弩一百具,弩箭一万支,黄金千镒。西凉军出动后,交付第二批:神机弩四百具,弩箭四万支,粮草五万石。攻克潼关后,交付第三批:工匠队及剩余承诺物资。
四、 **战后划分**:初步约定,以渭水为界,渭北及长安以西归马超,渭南及潼关以东部分区域归韩遂(具体细节待克复关中后再议)。
五、 **同盟义务**:荆北需尽可能拖住曹操主力;西凉需尽全力攻打关中,牵制曹军。
庞统心知肚明,这份盟约的牢固程度,完全取决于荆北能否在曹操的第一波猛攻下站稳脚跟,并展现出足以让西凉投资的价值,以及马超、韩遂二人之间的脆弱平衡能维持多久。但无论如何,他已经成功地将西凉这股强大的、足以搅动天下局势的力量,拉入了对抗曹操的棋局之中,为荆北赢得了一丝宝贵的战略喘息之机。
然而,就在庞统准备辞行,返回荆北复命之际,一个从襄阳经由秘密渠道传来的消息,让他心中一凛:江东鲁肃,已抵达襄阳数日,与林凡进行了多次会晤,内容不详,但江东水军在柴桑、夏口等地的调动,似乎有加剧之势!
庞统立刻意识到,这绝非简单的礼节性访问或巩固盟谊。在曹操大军压境这个敏感时刻,鲁肃的到来,必然带着孙权和周瑜对荆北局势的最新判断、以及江东自身的战略意图。是真心相助?是趁火打劫?还是隔岸观火,待价而沽?东线的博弈,显然也已进入关键阶段,其复杂与凶险程度,恐怕丝毫不亚于西凉。
\"江东……终于也按捺不住,要下场了吗?\"庞统沉吟片刻,脸上掠过一丝阴霾。他知道,林凡面临的压力,远比他之前想象的还要巨大。北有曹操泰山压顶,东有周瑜虎视眈眈,这简直是一盘四面楚歌的死局!
他不再耽搁,立刻下令随从准备行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回襄阳。西线虽已初步布局完成,但东线的波澜,恐怕才刚刚开始掀起,他必须尽快回到林凡身边,共同应对这更加诡谲莫测的局面。
庞统辞别马超、韩遂,踏上了归途。来时心中尚有几分忐忑,归时虽身心疲惫,却带着一份沉甸甸的成果——一份足以影响天下大势的秘密盟约。然而,他的心情却比来时更加沉重。西凉之行,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各方势力在乱世中求生、争霸的冷酷与算计。
而在庞统离开冀城的同时,马超也以征西将军的名义,下达了全军动员的指令。分散在西凉各地的骑兵开始向冀城、金城等指定地域集结,沉闷的牛角号声回荡在苍凉的戈壁与草原上空。无数的战马被集中起来,钉掌、喂食精料;粮草辎重从各个仓库中调运而出,组成庞大的车队;工匠们开始赶制箭矢、修理兵器甲胄。一股比自然寒风更加凛冽的肃杀之气,迅速笼罩了这片广袤而野性的土地。锦马超的战旗,在风中狂舞,即将再次指向东方,这一次,目标直指曹操看似稳固的后院——关中。一场围绕潼关、关乎中原归属的腥风血雨,已在西凉铁骑的磨刀霍霍中,悄然酝酿。
与此同时,快马将西凉盟约初步达成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襄阳。
郡守府书房内,林凡接到密报,脸上并未露出太多喜色,只是轻轻舒了一口气。他走到窗前,望着东南方向,那里是江东使者鲁肃下榻的驿馆方向。
\"西风已借,虽未成定数,总算开了个好头。\"他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窗棂,\"接下来,该会会这位江东来的'客人',看看他带来的,究竟是橄榄枝,还是裹着糖衣的毒药了。\"
他知道,与鲁肃的谈判,将直接决定荆北能否避免两线作战的绝境。而庞统的归来,将为他增添一个重要的筹码。
荆北的命运,天下的棋局,在这一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暗流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