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钟清清和姜国栋又去了几次石叔的小铺。
他们不再空手,有时带点时令水果,有时带包好茶叶,也不多打扰,就在石叔休息的间隙,聊聊玉器行当的趣事,虚心请教一些辨识玉料、鉴赏工艺的知识。
他们的真诚和对玉石的尊重,逐渐打消了石叔的疑虑。
熟络之后,姜国栋再次提出了合作的想法:他们出资开店,提供优质玉料,石叔负责设计和监制雕刻,工钱从优,并且每售出一件作品,还会给予一定的分红。
南方政策比北方开放的多,开店已经不是很稀奇的事情了,所以石叔对他们的想法并没有觉得很意外。
石叔沉吟了很久,吧嗒吧嗒地抽着水烟袋,最后叹了口气:“我老喇,本来唔想折腾。但系…你哋后生仔有魄力,又揾到好料。我呢对手,雕咗几十年烂石头,都想碰下好料仔,留几件像样嘅嘢喺个世上。”(我老了,本来不想折腾。但是…你们年轻人有魄力,又能找到好料。我这双手,雕了几十年烂石头,也想碰碰好料子,留几件像样的东西在世上。)
他顿了顿,看着钟清清:“姜生,姜小姐,你哋睇得起我哩个老坑,我就搏一次。不过,开铺头唔系净系有料有手艺就够嘅,仲要识得入货,识得睇路。”(姜先生,姜小姐,你们看得起我这个老头子,我就搏一次。不过,开店铺不是有料子有手艺就够的,还要懂得进货,懂得看行情。)
姜国栋很有语言天赋,初到羊城两三个月,就学会了一些白话。简单的沟通已经能够畅通无阻了。他顺势接话:“正想请教石叔,呢方面我哋人生路不熟……”
石叔摆摆手:“我呢度细,平时做街坊生意多,大渠道唔熟。不过,我识得个后生仔,叫‘阿强’,佢喺平洲那边有啲门路,专门帮人搭线揾料,人头熟,价钱也算公道。你哋可以搵佢试试,就话系我石叔介绍嘅。”(我这里小,平时做街坊生意多,大渠道不熟。不过,我认识个年轻人,叫‘阿强’,他在平洲那边有点门路,专门帮人搭线找料子,人头熟,价钱也算公道。你们可以找他试试,就说是我石叔介绍的。)
其实,钟清清他们手上也有一些玉石,但是为了长久经营,还需要就近的、稳定的玉料渠道。于是又顺势,多拿到一个渠道。
平洲,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了粤省重要的翡翠集散地之一。
尽管它的规模还远远比不上后世那样庞大,但已经初现端倪,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当姜国栋和钟清清得知这个消息时,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
这个发现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非凡,或许能够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隔天,姜国栋和钟清清按照石叔给的地址,一路寻觅,终于在平洲一个嘈杂的茶棚里,见到了阿强。
阿强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身材精瘦,却透着一股机灵劲儿。他的眼珠灵活地转动着,仿佛时刻都在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给人一种非常活络的感觉。
“石叔介绍嘅?佢老人家身体几好嘛?”阿强很懂规矩,先寒暄拉近关系。(石叔介绍的?他老人家身体还好吗?)
“几好,有心。石叔赞你后生有为,门路广。”姜国栋笑着递烟。(挺好,有心。石叔夸你年轻有为,门路广。)
“过奖过奖,揾啖辛苦食嗻。”阿强接过烟,笑道,“姜生想揾咩料?大概咩价位?”(过奖过奖,混口辛苦饭吃。姜先生想找什么料?大概什么价位?)
钟清清大致描述了需求:中高档的翡翠明料或半明料,种水要好,颜色不限,但一定要真,要稳。
阿强点点头:“明白,要‘坚野’嘛。呢排确实有批缅甸过来嘅新料,有几个老板睇过,价钱未倾掂。如果姜生有兴趣,我可以带你去睇睇。不过,嗰边嘅人眼光好毒,价钱唔会平。”(明白,要‘真货’嘛。最近确实有批缅甸过来的新料,有几个老板看过,价钱没谈拢。如果姜先生有兴趣,我可以带你去看看。不过,那边的人眼光很毒,价钱不会便宜。)
这次会面,让他们初步接触到了原材料的上游渠道。虽然第一次看料并未立即成交(钟清清凭借感知发现那批料子虽好,但内部有暗裂,价格虚高),但和阿强建立了联系,为日后采购打开了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