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的风带着湿暖的海腥气,吹拂着广州熙攘的街道。
姜国栋四人带着简单的行囊和那几袋沉重的希望,在荔湾区一条不那么起眼的巷子里,租下了一个带小院子的老式骑楼二层。
月租七十五元,这在当时已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看中了它能商住两用,闹中取静。
安顿下来的第一要务,便是处理那块价值连城的帝王绿原石。
通过刘主任提供的隐秘渠道,他们联系上了一位在广州玉器行当德高望重、且与官方关系良好的老行尊“七叔”。
交易过程极其谨慎,选在了一家老字号茶楼的隐秘包间。
当那块拳头大小、莹润欲滴的高冰帝王绿在柔和的灯光下展现出其惊心动魄的美丽时,见多识广的七叔也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戴上老花镜,拿着强光手电和放大镜仔细端详了足足一刻钟。
“好东西……真正的好东西……”七叔喃喃道,“色阳、水足、地子透,没裂没脏,难得一见的极品料子。能做戒面、耳坠,核心部分掏一对镯子,价值连城啊。”
他放下工具,沉吟片刻,伸出三根手指:“三千块。国家现在外汇紧缺,这类顶级玉料鼓励出口创汇,这个价,不低了。而且钱票干净,是工艺美术进出口公司特批的款子。”
七叔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如果你们有门路自己弄出去,价格翻几番也可能,但那风险……你们自己掂量。”
1977年,三千元人民币是一笔巨款。当时普通工人月薪仅三四十元,这相当于一个工人六七年的总收入。
考虑到这是通过官方背景渠道、免去巨大风险的安全交易,这个价格是合理且极具诱惑力的。
姜国栋和钟清清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决断。
初来乍到,安全第一,迅速获得一笔干净的启动资金至关重要。 “就按七叔说的价。”姜国栋沉稳点头。
交易达成。
钱款通过银行转账,分两张存折交付。
握着那两张轻飘飘却重逾千钧的存折,他们拥有了在这个时代立足的第一块坚实基石。
有了这笔巨款作为底气,心态从容了许多。他们开始处理从勐拉废矿带来的那几袋中高档杂色玉料。 姜国栋负责跑市场,了解行情。他发现:
一块拳头大小、颜色均匀的糯种紫罗兰料子,大概能卖到八十到一百二十元。
一块砖头大小、质地细腻的白糯种料子,视纯净度和大小,能卖五十到一百元。
那些青玉料和颜色杂乱的碧玺、水晶原矿,则按堆估价,一袋子可能也就卖个二三十元,主要是卖给旅游工艺品厂或做低档首饰。
钟清清负责品质把关。
她将玉料分类:
1. 精品类(约占三分之一):主要是颜色好的紫罗兰、纯净的白糯种、以及几块小巧的冰种飘花料。她计划将这些留给未来的雕刻师傅做成成品,价值能翻倍。
2. 良品类(约占一半):质地不错但略有瑕疵或颜色一般的料子,直接作为原料转手。这批料子陆续出手,又回笼了大约六百元资金。
3. 普通类:那些杂色矿料,很快以四十元的价格打包卖给了一个工艺品厂负责人。
至此,通过出售帝王绿和部分玉料,他们总共拥有了接近三千七百元的流动资金。
这在1977年的广州,是一笔足以让人瞠目结舌的巨款,为他们后续的行动提供了充足的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