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春兰见他们被各自喜欢的东西吸引,便微笑站在一旁,等他们细细观赏完毕,这才拿出另一件类似形状跟“檀玉”类似的东西,只是外面是竹编的。
“哦,这个跟我刚刚在那边看的那个瓶子是一样的。”女孩子惊讶地看着詹春兰在手里展示的竹编“檀玉”,有些惊讶。
詹春兰笑着点点头,“没错,这个由两部分组成,里面就是您刚刚看见的那个‘檀玉’,外面我们装饰了一圈竹编。刚刚那个是一种花团锦簇的富贵感,而这个又是一种带点古风韵味的清新自然。”
说完,她顺手插上之前特意准备好的枯枝,一种孤寂的感觉呈现在众人面前。之前对那个“檀玉”无感的人,也不由自主地走上前来,仔细观察,交流意见。
古田竹编厂的所有工作人,一个个目瞪口呆地看着詹春兰带着一群人走过来,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然后就让负责人拿合同出来签,全都是几万几万的下定,关键是这次的单价比往常都要高出很多。
最便宜的是竹编提篮5元\/个;竹编花瓶8元\/个;竹编“檀玉”,10元\/个;娃娃屋20元\/套;竹编手提包,30元\/个;竹编手提箱,50元\/个;竹编猫窝35元\/个;竹编狗窝45元\/个。竹编茶具35元\/套。
古田县的领导脸都要笑烂了,这是他们古田县第一次创下上百万的外汇,连洪城的领导都惊动了,纷纷赶到这个小小的竹编摊位。
他们一时也看不懂,本来只是凑人数的一个小摊位,上面展示的都不是很实用的东西,但是外国人却非常喜欢。
不过,只要能创收外汇,谁不会高兴呢?而且这才是展会开始的第一天,后面还要持续一个月,要是每天都有这么多的订单,他们晚上睡觉都要笑醒。
当然,小小的古田县竹编厂完全吃不下这么大一笔订单,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师傅亲自编,而且,竹子的处理也需要时间,因此,订单后面根本不敢多接订单,就怕到时候不能如期完工,不仅仅赚不了钱,还会损害国家名誉。
洪城的领导当即拍板,把洪城内,所有的竹编师傅,都统一拉到古田县,做培训,每一个师傅学习一种物品的编制方法,到时候全城发力,一起为这批订单努力。
古田县的领导也立马给县里留守的领导打电话,订单爆满,竹子要准备起来了,现在就可以开工了。
带队的夏毅看见自己这一组的成员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也很开心,上前拍拍詹春兰的肩,以示鼓励,这个女孩子,未来前途无量!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这批出口的竹编里面,最让她们感到意外的是,竹编“檀玉”被外商带回国,宣传是竹编艺术和型材艺术的结合,深受小日子过得很好的人的喜欢,日本商人订购3000个,在1981年的日本茶道大会上当作传统“茶道花器”展示,还在新闻上大肆报道。
也就是那时候没有某音,不然全国人民都会为他们感到高兴的。
一个月后,一行人回到学校,收到了学校领导的热烈欢迎,还专门举办了一次演讲会,让在这次广交会上大放异彩的学生上台交流心得。
这其中当然包括詹春兰他们小组。
小组成员一起上台,讲解一切的开始,只是源于他们在客车上的讨论,再讲到他们在展会上,看见詹春兰将“檀玉”推销给外国友人,而且还是比往常更高的价格卖出去。
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们还专门把自己设计的所有竹编都买了一套回来,带到学校用作展示。
这样的一个小小的甲流,在大家心中泛起了层层涟漪,在此之前,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当国内还在追求温饱、追求实用性的时候,外国已经不再简单追求实用价值,而是开始追求美观、好看。
特别是这些大学生,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科技上,更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他们也得到了很多启发,以后,对于外国友人,让他们以后面对外国友人,有了更好的应对。
虽然这次广交会取得圆满成功,但对于詹春兰,并非没有非议,特别是报纸上公开报道了詹春兰是如何将“檀玉”介绍给外国友人的,直接引起了轩然大波。
好多人还直接打电话到学校,要求开除詹春兰。
因为,他们认为詹春兰将痰盂说成“檀玉”,本就是一种欺诈行为。而她讲痰盂介绍成花瓶、可以插花、可以摆水果、可以装食物,简直就是数典忘祖,丢脸丢到外国去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她遇到的人一样,什么都不懂,要是有人明白痰盂的真正用途,这绝对会引起国际纠纷的。
好多人都说,詹春兰的这种行为,就说明了她就是一个品行不端、满嘴谎言的人,甚至对于这样的人能够考上大学表示深深地怀疑。要求政府和学校严查詹春兰当时考试的试卷。
同时,对于学校夸奖詹春兰的这种行为,也做出了严肃的批评,觉得学校这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带头鼓励这种风气,学校领导应该被批斗。
在这样一个敏感的关头,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确实慌了一下,他们中的好多人在那段时间,都遭受了严重的磋磨,好不容易平反回来,又遇到这样的事情,看到“批斗”那两个字,都能够让他们心里打颤。
不过,这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反应,在遭受严重痛苦后,他们的身体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当他们冷静下来,他们第一时间就是想着要保护他们的学生。
他们第一时间联系詹春兰的导员,让他时刻关注詹春兰的动向,通过导员告诉詹春兰:“你没有做错!一个物品的用法并不是有一类人定下之后,就不能改变的,当有人能挖掘出更多的用法,那无论是对于物品,还是对于人,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更何况,现在咱们国家严重缺乏外汇,如果能用这样的物品,换回更多的外汇,让我们能够用这些外汇买回更多需要的机器,无论所什么都是值得的。”
詹春兰表示:害怕?完全没有。
其实,这样的人还是少数,而且自诩文明人、品德高尚,大多的讨论都停留在笔上,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报纸来讨伐她,只要她不看就行。
虽然詹春兰不介意,但是学校的领导还是写了一封信,刊登在报纸上。
内容上大致讲述了詹春兰在这次广交会上的成绩,着重解释了詹春兰将痰盂介绍成“檀玉”的前因后果,以及所创造出来的成绩,同时,还从哲学和生活两方面,去讲述一个物品不需要被名字和历史定义,而是要看使用者本身。
使用的人如果觉得它肮脏不堪,那它就只是一个人人避而不谈的痰盂。
如果使用的人为它插满鲜花,那它就是一个芳香馥郁的“檀玉”。
痰盂、檀玉,只是名字的区别,却有两种人生,就像讨伐詹春兰同学的人和詹春兰同学本人,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夏虫不可以语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