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五的清晨,暖风带着花香掠过莲塘,塘面已铺满星星点点的绿——春芽早已舒展成圆叶浮在水面,更让人惊喜的是,几株荷叶茎秆顶端,冒出了裹着青萼的荷尖,像支支小毛笔,蘸着塘水要在春日里写诗。
蓝念安一早就提着小竹篮往塘边跑,篮里装着给“春芽”带的清水——自从春芽长成荷叶,他每天都来给这片最早的荷叶浇水。刚到塘埂,他就发现了新冒的荷尖,立刻蹲下身轻手轻脚地摸了摸青萼:“软乎乎的!娘,荷尖长出来了!”
江念卿提着刚蒸好的艾草粿走来,闻言也凑过去看,笑着说:“这荷尖长得精神,再过半个月,就能看到花苞了。”她把艾草粿递给蓝念安,“刚出锅的,豆沙馅,你最爱吃的,吃完咱们给荷尖周围清一清浮萍,别让浮萍抢了养分。”
蓝承宇扛着长柄捞网走来,网兜里还沾着些刚捞的浮萍;念莲丫头怀里的莲娃娃换了身粉绿相间的布裙,裙摆上绣着小小的荷尖纹样,她小心翼翼地把娃娃放在荷尖旁的荷叶上,小声说:“娃娃陪你一起等开花呀。”
没过多久,蓝思追、金凌和蓝景仪就来了。蓝思追手里拿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每片荷叶的生长日期,要给新冒的荷尖做标记;金凌提着个陶罐,里面装着稀释的鱼蛋白肥,打算给荷尖施点肥;蓝景仪背着“莲塘记”,还带了盒新的粉色颜料,要把荷尖初露的模样画下来。“今年的荷尖比去年多了三株,”蓝思追翻着小本子,眼里满是笑意,“看来春天的养护没白费。”
众人很快忙活起来。蓝思追和蓝承宇用捞网清浮萍,金凌和江念卿给荷尖施肥,三个孩子则围着荷尖打转。蓝念安时不时蹲下身,观察荷尖的变化,生怕错过它长高的瞬间;念莲丫头把莲娃娃放在不同的荷叶上,说是要让娃娃跟每株荷尖都打个招呼;蓝景仪则坐在塘边的石头上,笔尖飞快地勾勒——圆叶浮水,荷尖挺立,岸边的柳枝垂在塘面,还有几只燕子掠过水面,衔着泥要去屋檐下筑巢,画面瞬间有了春日的灵动。“这是‘荷尖初露’图,”他边画边说,“等荷花开了,再画一幅‘映日荷花’,就能凑成一对了。”
正画着,忽然有只燕子俯冲下来,掠过塘面叼走了一只小飞虫,翅膀扫过荷叶,溅起的水珠落在荷尖上,晶莹剔透。“燕子回来了!”蓝念安兴奋地指着燕子飞去的方向,“它们要在塘边的屋檐下筑巢吗?”
蓝思追点头:“每年这个时候,燕子都会来这儿筑巢,等它们孵出小燕子,正好能看到荷花开。”金凌也笑着补充:“去年的小燕子还会飞到荷叶上歇脚呢,今年说不定也能看到。”
中午时分,浮萍清理得差不多了,荷尖也都施好了肥。江念卿在塘边的屋里煮了荷叶粥,粥里加了莲子和百合,清香扑鼻。众人围坐在屋檐下喝粥时,蓝景仪忽然想起什么,拿出“莲塘记”翻到新画的荷尖图,让大家在旁边写句话。
蓝思追写的是“荷尖初露,静待花开”;金凌写的是“燕归堂前,塘满生机”;江念卿画了只小燕子,旁边写着“愿荷香伴燕语,岁岁皆安康”;蓝承宇写的是“要好好照顾荷尖,等夏天摘莲蓬”;念莲丫头画了个莲娃娃坐在荷尖上,歪歪扭扭写着“娃娃等荷花”;蓝念安最认真,他画了片大大的荷叶,旁边写着“希望春芽旁边的荷尖先开花”。
午后,阳光更暖了,燕子在屋檐下忙忙碌碌地筑巢,偶尔有几声清脆的燕鸣传来。蓝念安和念莲丫头坐在屋檐下,看着燕子飞来飞去;蓝承宇则帮着蓝思追整理刚捞上来的浮萍,打算用来喂家里的鸭子;蓝景仪则继续完善“荷尖初露”图,给荷叶添了层淡淡的光影,让画面更生动。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给塘面镀上了层金边,荷尖在余晖里泛着光,像支支金色的小毛笔。蓝念安舍不得走,拉着江念卿的手说:“娘,明天我还要来,看看荷尖长高了没有,燕子的巢筑好了没有。”
夜里,蓝念安躺在床上,手里攥着片晒干的荷叶,梦里全是莲塘的景象:荷尖长成了亭亭玉立的荷花,粉色的花瓣在风中摇曳,燕子在荷花上方飞来飞去,小燕子探出脑袋叽叽喳喳地叫,众人坐在塘边赏荷,魏前辈和蓝二前辈也来了,蓝二前辈弹着琴,魏前辈拿着莲蓬,笑着把新鲜的莲子递给孩子们……
窗外的月光洒在塘面上,荷尖在夜色里悄悄生长,燕子在巢里轻轻呢喃。它们知道,夏天很快就要来了,到时候莲塘会满是荷香,而守护着这片莲塘的人,也会在荷香里,续写新的故事。那本“莲塘记”上,荷尖初露的画面旁,早已记下了春日的生机,等着夏天到来,再添上荷花绽放的绝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