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风掠过荷塘,将满塘绿意染成深浅不一的金黄,荷叶边缘卷着秋阳的余温,莲蓬垂着饱满的籽实,风一吹,塘里飘起细碎的“沙沙”声,混着晒谷场上芦苇的清香,成了秋日荷塘最动人的交响。蓝语棠背着小竹篓在塘边采莲蓬,指尖刚触到坚硬的籽实,就看见聂明玦骑着电动车过来,车筐里装着北京高校寄来的“非遗进校园”成果册——封面上,几个大学生正围着李老先生学编芦苇,笑得格外灿烂。
“语棠,快给你爹爹看看!北京高校把咱们的手艺课做成了画册,还说要在全国非遗展上展出!”聂明玦翻着画册,里面满是大学生们的作品:有的是雕着荷花的小木牌,有的是编着缠枝莲纹的芦苇包,还有的是用芦苇纤维做的小摆件,每一件都透着年轻的创意。“还有,上海体验馆的新年礼盒订单爆了,他们想让咱们再赶制一批木雕挂饰,说是要加印‘荷魂永续’的字样!”
蓝承宇刚把“非遗进校园”的照片贴进展厅的“时光墙”,听见消息就笑着迎了上来。陈爷爷和阿强也凑过来,翻着画册里的木雕作品,陈爷爷指着一个刻着“荷塘秋韵”的木盘说:“这些孩子有想法,把咱们的老手艺和新设计结合起来,让荷塘的故事有了新模样。”阿强则拿起一块槐木,“那咱们得赶紧雕新年挂饰,要刻出秋荷的厚重感,再把‘荷魂永续’四个字刻得苍劲些,让拿到挂饰的人都能感受到咱们的心意。”
李老先生坐在纺车旁,手里攥着今年新收的芦苇纤维,正教村里的年轻人编“秋韵围巾”。“编围巾要跟着芦苇的纹理走,像跟着荷塘的水流走一样,”他指尖翻飞,细韧的芦苇线织出秋荷的纹样,“太祖母当年编东西,最讲究‘物载情’,编的不只是物件,更是心里的牵挂。现在咱们教年轻人手艺,也是想把这份情传下去。”一个穿蓝布衫的姑娘听得认真,手里的围巾虽偶有错针,却也渐渐织出了像样的秋荷纹,像极了塘里此刻的景致。
这天午后,国外设计师带着团队来了,还带来了国外设计展的新样品——一套用芦苇纤维和木雕元素做的家居摆件,有雕着荷花的台灯底座,有编着芦苇纹的收纳盒,每一件都印着“荷风传家”的logo。“这些样品在国外很受欢迎,”国外设计师通过翻译笑着说,“很多人说,从这些物件里能感受到‘东方的温度’,想知道更多荷塘的故事。我们这次来,是想和你们合作开发‘荷魂’系列,把荷塘的四季都融进设计里。”
蓝承宇带着他们去看晒谷场上的芦苇,去培训教室看木雕制作,还请他们尝了刚煮好的芦苇茶。国外设计师捧着茶杯,看着塘里的秋荷说:“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就被这里的安静和温暖打动了。现在才明白,你们的手艺之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里面藏着对土地的热爱,对传统的坚守,这就是‘荷魂’吧。”蓝语棠赶紧递上一个自己雕的小木莲蓬:“这是荷塘的秋天礼物,里面藏着咱们的故事,您带回去,就像把荷塘的秋意带在了身边。”
为了赶订单和筹备“荷魂”系列,大家忙得脚不沾地。白天,陈爷爷和阿强在培训教室雕新年挂饰,李老先生和妇女们在晒谷场编芦苇围巾;晚上,蓝承宇和蓝念安则在展厅里整理“非遗成果展”的展品,把北京高校的作品、国外设计展的样品、上海体验馆的订单都一一陈列,像在诉说着荷塘手艺的成长与传承。蓝语棠也没闲着,她在每个新年挂饰的背面,都刻了一个小小的莲蓬纹,她说:“这样不管挂饰走到哪里,都能让人想起荷塘。”
订单寄走那天,荷塘边飘着淡淡的芦苇香。蓝承宇看着快递车远去,忽然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从太祖母的旧纺车到如今的“非遗进校园”,从小小的荷塘到全国甚至国外的舞台,从无人知晓的小手艺到承载着文化传承的“荷魂”,这一路,是手艺的坚守,更是故事的延续。“爹爹,咱们的‘荷魂’系列,会让更多人喜欢上荷塘吗?”蓝语棠靠在蓝承宇身边,小声问。蓝承宇点点头:“会的,因为‘荷魂’里藏着咱们的根,藏着咱们对生活的热爱,不管是谁,都能从里面感受到温暖。”
深秋的夜晚,月光落在荷塘的水面上,泛起粼粼的波光。蓝承宇带着蓝念安和蓝语棠,把北京高校的成果册、国外设计展的样品、上海的新年订单回执都放进新木箱里。木箱里的物件越来越多,每一件都带着时光的温度,像是一串长长的珍珠,串联起荷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姐姐,你说国外的客人收到挂饰,会不会想起荷塘的秋天呀?”蓝语棠问。蓝念安笑着说:“肯定会,就像咱们看到莲蓬,就会想起夏天的荷香一样,好的物件总能让人想起背后的故事。”
风穿过晒谷场,带着芦苇的清香和木头的暖意,落在每个人的脸上。蓝承宇知道,这个秋天不是结束,而是荷塘非遗故事的新升华——“荷魂”系列会让更多人读懂荷塘的文化,“非遗进校园”会让更多年轻人成为传承者,上海和国外的订单会让荷塘的手艺走得更远。而这满塘的荷,这棵老槐树,这几个装满故事的木箱,会一直在这里,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让荷风永远吹拂,让荷魂永远永续。
“爹爹,明年春天,咱们能把‘荷魂’系列带到更多地方吗?”蓝语棠抱着刚雕好的小木莲蓬问。蓝承宇摸了摸她的头:“当然能,只要咱们守住‘荷魂’,守住手艺里的温度,荷塘的故事就能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就像这满塘的芦苇籽,只要有风,就能在新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长出新的荷塘,新的希望。”
月光渐渐升起,洒在荷塘的水面上,把枯荷染成了银白色。蓝承宇轻轻合上木箱,仿佛握住了一整个荷塘的时光与灵魂。他知道,只要这满塘的荷还在,只要这门手艺还在,只要“荷魂”还在,“荷风传家”的故事,就会永远在时光里流淌,在人心间扎根,生生不息,岁岁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