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苏淮回屋换干活的衣裳。张蕊跟着也走进了屋。一进屋里,张蕊就开始拧着苏淮腰上的肉。
苏淮痛得直咧嘴,但没敢怪叫。
“行了行了小蕊,我还得赶紧去拉木料呢。”苏淮这也算是求饶。
“我让你再胡说,我让你再骗咱妈。”张蕊仍然不解恨地又扭了两下。
“我也不想呀。可是不编个谎,她老人家不还得继续催。为了家庭和睦,也就只能委屈你一下了。”
“我呸!你就这么咒咱们还没出世的儿子吧。”
“行了,我赶紧出门儿。和朋友约好的。”这时苏淮已经换好了机械厂的工作服。只是他出门之前,用手轻拍了两下媳妇的屁股,“等晚上我好好补偿你。”
张蕊的小脸又红了一下,对着丈夫的背影又呸了一声。
————
苏淮蹬着三轮儿直接出了城,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往车里堆了好多的木料,然后才卖力地往回蹬。
“我特么真是笨死了,刚才就应该底下架空,上面堆些木料装样子。这样蹬回家,还不得把我累个半死。”
苏淮一边蹬着车子一边骂着自己。
看着路上人来人往,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尤其自己拉着一三轮的木料,招来不少的目光。
一个半小时之后,苏淮终于来到了家门口的小路。
“呦,大淮,这是打哪儿搞来的木料。”街坊老黄看到木头满眼是光。
“黄叔,我这打朋友那儿买来的。你要是需要,就跟我讲一声,改天帮你买些回来。”苏淮满脸堆笑。
“那可好。等家里用的时候,你可不准嫌麻烦。对了大淮,这些木头贵不贵?”老黄一边帮着推三轮儿,一边打听着消息。
“黄叔,这也得看是哪种木头。要是梧桐木,再便宜咱也不敢用,您说是不是。我这可是正而八经东北的红松。这一方一千块钱。可能贵了一点哈,不过用起来也放心。”
“一方才一千块?这还贵。孩子,你占了大便宜了。东北红松,去年我单位的同事还说,买了半方多就花了一千块钱。”老黄一听这价格,明显就心动了。
苏淮恨不得抽自己的嘴。自己两世都没有打听过木材的价格,这张嘴随便来,结果给自己砍了个半价。
“看来我真是冤枉我那个朋友了。他说这最后一方,贴点钱都给我了。看来他没骗我。”
“你这朋友太够意思了。大淮,回头你得请人家吃顿好的。这里面的人情大了去了。”老黄认为有必要教一下孩子做人做事儿。
“谢谢黄叔,我知道了。下个礼拜我再去找他拉木头,我得给他带两瓶好酒,再带点烧鸡、猪蹄过去。”
“这还差不多。你这样的朋友好好处,人家讲究,咱也不能太小气。你说是不是大淮?”
“您说得太对了。”
……
爷俩说说聊聊,很快就到了苏淮家门口。
苏淮还没有开口叫人,就见苏洛已经把门打开了。
“哥,你回来了。黄叔,您也来了。哥,咱三叔等了你老半天了。”
“得,赶紧往院里搬木头吧。”
苏家人一下就忙了起来,苏明虑、邻居老黄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之中。
不仅这样,就连左邻右舍听到动静,一个个也走出家门,纷纷帮上一把。
人多好办事儿,一三轮车的木头,很快就堆进了苏家的院子。
苏淮、孙氏,又一一谢着四邻。老黄等邻居一个个说了声客气,然后拍打着自己的衣裳,都回了自己家。
苏明虑看了看木头,又看了看三轮儿。然后他略带疑惑地问着苏淮:“大淮,这是昨天晚上买的车?我怎么看着不像呀。”
“三叔,昨天天黑,您没看清楚,张叔也没瞧仔细。可不让我捡了个大便宜。不过这车也的确不能用了。三个轴承坏了一对半,您看,我朋友他爸给换了三个新的。连辐条也加了十好几根儿。”
“呦,还真是。又花了不少钱吧。昨天给你的钱够不够?”
“够。三叔,我们不能总花您的钱。以后可不能再这样硬塞钱给我了。我现在也是领家过日子的人,知道挣钱不容易。您也是一大家子人,用钱的地方也多。”苏淮跟自己的三叔客气着。
“我和你婶子都有工作,比你们都容易些。行了,不说这些个。你买这么多木头,还真准许打东西。”
“那可不。三叔您要是今天不忙,就在我家多留会子。看看你侄的手艺怎么样。小洛,去找你嫂子拿钱,买两个酱猪蹄儿回来。对了,别忘了买瓶酒。要是有啤酒的话,也多买几瓶回来。中午咱三叔在家吃饭。”苏淮明显要留下自己的三叔。
“大哥,我二哥拿不了,我跟着一起去呗。”老四苏济很有眼力见。
“行,去吧。小洛,回头奖励小济一瓶汽水。”
“还喝汽水呢。都几月了,仔细他回头拉肚子。”孙氏有点心疼钱。可大儿子安排的都是正事儿,她也只能省小儿子的这点钱。
“妈,今天也挺热的。就让他们喝吧。小洛,多买几瓶回来。回头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有。”
“谢谢大哥。”苏济高兴地直跳。
————
苏淮三下两下就订好了工作台,然后张蕊帮他打着下手,先划线,后破木。
苏明虑坐在一旁看着侄子、侄媳妇这熟练的样子,他频频点头之后,突然有些心酸。
孙氏看到兄弟抹眼泪,她在旁边递过去了一个手巾,“老三,你咋又掉起了眼泪。”
“嗨~~,看到大淮长成了,心里高兴的。看着这孩子干活这么麻利,这得在那边吃多少的苦呀。想想我就心疼。”
“行了,你们小时候不比他还苦。”孙氏劝着兄弟。
“那不一样。自己受苦感觉不到。到了现在人上了岁数心软,看不得儿女受苦受累。”
“都一样。不想这些了。现在大淮回来了,这个家又有盼头喽。”
“嗯。我看着他比我二哥还要强一些。我二哥就知道穷大方。这个大淮,一肚子的弯弯绕绕,只要走正道儿,这日子一准儿过不差。”
叔嫂二人坐在一旁拉着家常。看着两个小辈干活,他们的心里越来越敞亮。
中午一顿饭,吃饱喝足,到了下午,一个漂亮的书桌就呈现在了苏家的院子里。
苏明虑和孙氏算是彻底相信了苏淮的话。他们都为苏淮感到高兴。
这里面最高兴的就数苏淇了,看着大哥真给自己打了个书桌,她是又蹦又跳,又喊又叫。结果招来了不少听到动静的邻居,纷纷到苏家来看热闹。
男人们看得细,他们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儿,心里对苏淮都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