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室之门无声滑开,苏慕婉快步走了进来,她手中拿着一块闪烁着紊乱数据的玉简,秀眉紧蹙,脸上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神色。
“陆晨,你送来的那些‘生物科技资料’……”她将玉简递过,语气急促,“科研中心的最高级解译法阵刚运行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直接过载烧毁了三个核心节点!负责主导项目的陈老说,那里面蕴含的信息流太庞杂、太古怪,其编码方式和能量承载结构完全超出了我们现有的认知体系,强行解读只会导致设备崩溃,甚至可能引发信息反噬,伤及研究员的神魂!”
陆晨接过玉简,神识探入,立刻感受到一股混乱、庞大且带着某种生物般粘稠质感的的信息洪流。这并非传统的玉简存储方式,更像是一个活体大脑被强行压缩固化后的思维残留。即便是他窥则境的神魂,在接触的瞬间也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
他立刻收回神识,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看来,他还是有些低估了这上古生物科技知识的门槛。
“陈老和项目组现在情况如何?”陆晨沉声问道。
“人员无恙,只是受到了一些惊吓。但设备损毁严重,最关键的是,我们目前缺乏安全读取这些信息的技术基础。”苏慕婉语气带着挫败感,“陈老说,这就像试图用一个木桶去装下一片海洋,不仅装不下,木桶本身也会被撑爆。”
陆晨沉默片刻,缓缓道:“是我考虑不周了。这套知识体系,其根基可能与我们现在走的灵能科技路线截然不同,甚至涉及更深层次的生命本质奥秘。”他想到了那个被回收的生物智脑,其结构就远非寻常生灵。
“那现在怎么办?这些资料……”苏慕婉看着那枚玉简,眼神既渴望又忌惮。这里面可能蕴含着让龙国科技产生飞跃的钥匙,但此刻却如同一只烫手山芋。
“暂停所有直接解读工作。”陆晨果断下令,“将这些资料列为最高机密,封存入库。通知陈老,项目组转向基础理论研究,重点攻关‘高密度生物信息承载介质的无损读取技术’和‘异种能量编码的解析模型’。我们需要先打造出能承载这片‘海洋’的‘容器’。”
“是,我明白了。”苏慕婉点头,这个决定虽然延缓了直接应用,但无疑是最稳妥和理性的选择。
送走苏慕婉后,陆晨独自在静室中踱步。上古生物科技的壁垒,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蓝星文明与真正高级文明之间的差距。这不仅仅是力量上的,更是知识体系和技术基础上的代差。
他再次调出系统面板,目光落在【方舟计划】那一栏。
【方舟计划 (蓝图阶段)】
目标:建造跨星系级文明方舟。
技术瓶颈:
1. 超空间引擎理论 (缺失核心公式)
2. 星骸级船体材料 (需求强度超越蓝星已知任何物质)
3. 长久生态维持系统 (现有技术无法支撑千年尺度封闭循环)
4. 跨星系导航与通信技术 (基础理论空白)
资源需求:??? (初步估算,需耗尽当前蓝星资源总储备的 150% - 200%)
状态:可行性评估中,当前技术储备不足 5%。
看着那一连串刺眼的“缺失”、“空白”、“不足”,陆晨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前积分暴涨带来的些许膨胀感瞬间消失无踪。
方舟,不是现在能造出来的。
这不是靠他一个人回收些材料、提供些积分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整个文明需要跨越的技术鸿沟。他或许能利用系统提供一些关键节点的思路,甚至合成出一些超越时代的零件,但最基础的科学理论、工业体系、人才储备,需要时间,需要整个文明脚踏实地地去积累、去突破。
他之前想的还是太简单了。以为有了积分和高级材料,就能快速点出星际航行的科技。现在看来,就像一个小学生突然得到了博士生的研究资料,根本看不懂,更别说应用。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陆晨压下心中那丝因实力提升而带来的急躁,眼神重新变得沉稳坚定。
既然方舟短期内无法实现,那么当前的重点,依然是夯实蓝星的基础。一方面,利用系统和自己的知识,引导龙国在灵能科技、生物科技(先从基础做起)、材料学等领域进行突破,为未来打下坚实的根基。另一方面,继续提升自身实力,只有他变得更强,才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来自星海的直接威胁,为蓝星文明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
同时,蓝星本身也并非没有秘密。那些尚未探索的远古遗迹,或许就藏着能补齐部分短板的关键技术或知识。比如,若能完全破解那生物科技知识核心,或许就能在生态维持系统或生物材料方面取得突破。
思路变得清晰起来。
陆晨唤来侍从,下达了一系列新的指令:
· 加大对龙国各基础学科研究的资源倾斜。
· 重启对几处已探明、但之前因风险或难度过高而暂缓发掘的大型远古遗迹的评估工作。
· 强化对潜龙榜天才的培养,鼓励创新与跨界研究。
做完这些,他再次将目光投向窗外无垠的星空,目光中少了一份急于征服的迫切,多了一份作为文明引路人的沉稳与耐心。
“星海,我们终会来的。但,是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带着我们完整的文明,稳健地走来。”
(第43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