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灶间,谢怜正蹲在地上,将老水手送的海菜仔细泡在清水里。墨绿色的海菜在水中渐渐舒展,散发出淡淡的海腥味,混着灶间的烟火气,格外亲切。墨尾蹲在他脚边,爪子扒着水盆边缘,好奇地盯着水中的海菜,尾巴尖在地上轻轻扫动。
“小心别把爪子伸进去,”谢怜笑着按住墨尾的爪子,“海菜要泡干净才能吃,不然会有沙子,硌牙。”小家伙似懂非懂地收回爪子,却不肯离开,只是把小鱼布偶往身前挪了挪,脑袋搁在布偶上,眼睛依旧盯着水盆。
花城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刚劈好的柴,见谢怜在泡海菜,便走过去帮忙:“中午煮海菜豆腐汤,再蒸个鸡蛋羹,怎么样?”谢怜点头,从碗柜里拿出块新鲜的豆腐:“早上从镇上买的豆腐,还很嫩,和海菜一起煮正好,鲜得很。”
两人分工,谢怜负责清洗海菜和切豆腐,花城则坐在灶边生火。待水烧开后,谢怜先将豆腐块放进锅里,又把泡好的海菜切碎,也一并放进去,再加入少许盐和姜片。不一会儿,锅里就飘出鲜香的气息,海菜的鲜混着豆腐的嫩,让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墨尾凑到灶边,眼睛紧紧盯着锅盖,喉咙里发出轻轻的咕噜声。谢怜笑着摸了摸它的脑袋:“等会儿给你留些豆腐,没有刺,放心吃。”说着,又从碗柜里拿出个小碗,盛了小半碗海菜豆腐汤,放在地上凉着。
鸡蛋羹蒸好时,海菜豆腐汤也煮得差不多了。花城端着鸡蛋羹放在桌上,谢怜则将海菜豆腐汤盛进陶碗里,撒上少许葱花。两人坐在桌旁,喝着热汤,吃着软嫩的鸡蛋羹,墨尾则蹲在一旁,小口小口地吃着碗里的豆腐,尾巴摇得飞快。
“这海菜真鲜,比上次买的还好吃,”谢怜喝了口汤,忍不住赞道,“下次出海,我们也多晒些海菜,冬天煮粥的时候放些,暖融融的。”花城点头,夹了块豆腐放进谢怜碗里:“下次让老水手带我们去采海菜,海边的海菜更鲜,晒出来也好吃。”
两人正吃着饭,院门外传来小阿弟的声音:“怜怜哥哥,三郎哥哥,在家吗?”谢怜连忙起身去开门,见小阿弟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放着刚做好的鱼丸,还冒着热气。
“娘让我给你们送鱼丸过来,刚煮好的,鲜得很,”小阿弟笑着走进院子,看见桌上的海菜豆腐汤,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这汤闻着真鲜,比我娘做的还香。”
谢怜接过竹篮,邀请小阿弟坐在桌旁,又盛了碗海菜豆腐汤递给她:“快尝尝,刚煮好的,暖和。”小阿弟接过汤碗,喝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真鲜!比我娘做的鱼汤还鲜,怜怜哥哥,你是怎么煮的呀?”
谢怜笑着解释:“这是老水手送的海菜,和豆腐一起煮,再放些姜片,就鲜得很了。下次你娘做鱼丸,也可以放些海菜,味道更好。”小阿弟点点头,又吃了个鱼丸,鱼丸入口即化,满是鱼肉的鲜香,混着海菜豆腐汤一起吃,格外爽口。
墨尾见小阿弟吃鱼丸,也凑了过来,眼睛盯着竹篮,喉咙里发出轻轻的叫声。小阿弟笑着夹了个小鱼丸,放在纸上递给墨尾:“给你吃,慢慢吃,别着急。”小家伙立刻凑过去,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尾巴在小阿弟腿上轻轻扫动。
待小阿弟走后,两人收拾好碗筷,谢怜将剩下的鱼丸放进陶罐里,准备晚上热着吃。花城则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整理着下午要修补的渔网,墨尾蜷在他脚边,抱着小鱼布偶,渐渐睡着了。
“下午我们去给老水手送些鱼丸吧,”谢怜从屋里出来,坐在花城身边,“小阿弟送了这么多,我们也吃不完,给老水手送些,让他也尝尝。”花城点头,放下手中的渔网:“正好我们也去看看他的渔网修补得怎么样了,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我们也能搭把手。”
两人提着竹篮,往老水手家走。路上,阳光正好,路边的草木郁郁葱葱,墨尾醒了过来,抱着小鱼布偶,跟在两人身边,时不时停下来闻闻路边的花。走到老水手家时,他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修补渔网,见两人进来,便放下手中的针线。
“你们来得正好,我这渔网刚修补好,正想给你们送些海菜,”老水手笑着起身,看见竹篮里的鱼丸,忍不住赞道,“这鱼丸看着就鲜,是小阿弟娘做的吧?她的手艺好得很。”
谢怜将鱼丸递过去:“刚送过来的,还热着,您快尝尝。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这鱼丸您就当点心吃。”老水手接过鱼丸,拿了一个放进嘴里,眼睛立刻亮了:“真鲜!比上次吃的还鲜,你们也快坐,我给你们煮些梅花茶。”
三人坐在石凳上,喝着梅花茶,吃着鱼丸,墨尾则蹲在一旁,眼睛盯着老水手院中的渔网,时不时伸出爪子想碰,却被老水手笑着按住:“这渔网刚修补好,可不能让你碰坏了,下次带你去船上,给你看水里的鱼。”小家伙似懂非懂地叫了两声,尾巴摇得飞快。
待夕阳西下,两人才起身准备回家。老水手送他们到门口,又往竹篮里塞了些晒干的海虾:“这是我上次出海晒的海虾,炸着吃香得很,你们带回去尝尝,给墨尾也留些,它肯定爱吃。”
谢怜接过海虾,连忙道谢,才和花城往家走。路上,墨尾抱着小鱼布偶,跟在两人身边,时不时停下来闻闻路边的草。谢怜看着身边的花城,手里提着老水手送的海虾,心里满是安慰。他知道,这样的日子,会一直延续下去——有爱人相伴,有小猫陪伴,有邻里的善意,还有这满院的烟火气,便是世间最圆满的幸福。而这份幸福,会像这夕阳一样,温暖而绵长,永远照亮着彼此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