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暑气,像一层薄纱裹着“山海花田”。白日里太阳烈得晃眼,向日葵的花盘蔫蔫地垂着,连田埂边的薄荷都少了几分精神,直到傍晚时分,海风带着凉意吹过来,花田才渐渐恢复生机。
晚饭过后,谢怜刚把碗筷收拾好,就听见院门外传来小海娃的喊声。推开门一看,小海娃手里提着个竹编的小凉席,身后跟着老水手,手里拿着一把大蒲扇,墨尾则叼着一个装着瓜果的竹篮,尾巴摇得欢快:“谢怜哥哥!咱们去花田边的老槐树下纳凉吧!文书说今晚有星星,还能看萤火虫呢!”
花城早已把泡好的薄荷茶装进竹壶,又拿了几个刚从井里捞出来的西瓜,笑着说:“走吧,正好去透透气。”一行人往老槐树下走,路上遇见不少乡亲,有的提着小板凳,有的拿着凉席,还有的带着自家种的瓜果,都是要去老槐树下纳凉的。
老槐树枝繁叶茂,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树下早已聚集了不少人。大家把凉席铺在地上,把瓜果放在中间,孩子们围着老槐树跑闹,大人们则坐在凉席上聊天,墨尾也跟着孩子们跑,时不时叼着一片掉落的槐树叶,跑到谢怜面前邀功。
谢怜把薄荷茶倒在粗瓷碗里,分给众人:“这茶加了井水泡过,喝着凉快。”小海娃接过茶碗,喝了一口,眼睛一亮:“好凉!比镇上卖的凉茶还好喝!”老水手喝着茶,扇着蒲扇,笑着说:“今年夏天虽然热,但雨水足,花田的收成错不了。等秋天向日葵的瓜子熟了,咱们就能榨油,还能炒着当零食,孩子们肯定喜欢。”
绣娘和姑娘们也来了,手里拿着绣活和针线。绣娘坐在凉席上,一边绣花,一边和大家聊天:“我打算绣些向日葵图案的帕子,等秋天赶集的时候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姑娘们则围在一起,说着镇上的新鲜事,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夜幕渐渐降临,星星一颗接一颗地出现在天空,像撒了一把碎钻。突然,小海娃指着花田的方向,大声喊:“快看!萤火虫!”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几只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花田上空飞着,渐渐地,越来越多的萤火虫飞过来,把花田变成了一片闪烁的星海。
孩子们立刻追着萤火虫跑,小海娃也拉着墨尾跑了过去,墨尾跟着萤火虫蹦蹦跳跳,像是也想抓住一只。谢怜和花城坐在凉席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安慰。老水手扇着蒲扇,说起了自己年轻时出海的故事,大家都听得入了迷,连孩子们都围了过来,静静地听着。
“那时候,我们在海上遇到过风暴,船差点翻了,”老水手喝了一口薄荷茶,缓缓地说,“幸好大家齐心协力,才撑到了靠岸。现在想想,还是咱们花田好,安安稳稳的,每年都有收成,日子过得踏实。”
文书也感慨道:“是啊,去年咱们花田的种子卖了不少钱,给孩子们买了新书本,还修了村里的路。今年咱们再努努力,把花田扩大些,再多找些销路,乡亲们的日子肯定能越过越红火。”
夜深了,暑气渐渐散去,海风带着槐树叶的清香吹过来,让人心里格外舒畅。孩子们困得打哈欠,被大人们抱在怀里,渐渐睡着了。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小海娃拉着谢怜的衣角,小声说:“谢怜哥哥,明天咱们还来纳凉好不好?我还想看成群的萤火虫。”
谢怜笑着点头:“好,明天咱们还来。”
回到故事阁,谢怜把今日纳凉的事记在四季花事册上,还贴上了一片槐树叶,作为纪念。花城则在厨房煮了一碗绿豆汤,给谢怜端过来:“晚上风大,喝点汤暖暖身子。”
两人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月光,听着远处传来的海浪声,手里捧着温热的绿豆汤。“三郎,”谢怜轻声说,“看着乡亲们开开心心的,感觉心里也暖暖的。”花城握紧他的手,温柔地说:“以后的每一个夏天,咱们都这样,和乡亲们一起纳凉、聊天,守着这片花田,把日子过得平平安安、热热闹闹的。”
月光洒在花田上,萤火虫还在花田上空飞着,像是在为这个美好的夜晚站岗。远处的海浪声轻轻传来,混着偶尔的蝉鸣声,像是在为这个宁静的夏夜奏响温柔的乐章。谢怜望着身边的人,心里满是幸福——原来最珍贵的日子,便是与重要的人一起,守着一方土地,伴着烟火气息,把每个平凡的夜晚,都过成值得珍藏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