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铺着洁白桌布的餐桌上。午餐后的咖啡时间,气氛原本轻松惬意,王宏源放下手中的金融时报,目光温和地看向正在和暖暖低声讨论着学校社团活动的秀秀。
“说到学校,”王宏源声音沉稳地切入话题,“明明和暖暖马上就要升大学了,这是个关键阶段。我考虑了一下,觉得市里那所国际学校很不错,课程体系先进,对未来申请世界顶尖大学很有优势。”
他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为大家庭掌舵者的笃定:“我的意思是,下学期就让他们转学过去。环境和资源都是一流的,能让孩子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
秀秀正在帮暖暖擦嘴角的手微微一顿。国际学校?这个提议有些突然。她放下纸巾,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斟酌神色,委婉地说:“爸,谢谢您为孩子们考虑得这么周到。只是……国际学校的氛围和节奏,会不会有点太……急了?”她斟酌着用词,“明明和暖暖一直在公立体系,适应起来可能需要时间,而且那种完全西化的环境,我担心……”
她的话没说完,但担忧显而易见——担心孩子不适应,担心失去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担心那种精英教育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王宏源摆了摆手,脸上是了然的神情,语气更加温和,却带着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秀秀,你的顾虑我明白。但不用担心,这些都不是问题。”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秀秀,又看了一眼旁边正竖起耳朵听的王一诺,清晰地抛出他的安排:
“费用,我们出。孩子,我们来培养。”他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将秀秀可能担心的经济压力和责任重担一力揽下,“你和一诺的任务,”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长辈的期望和调侃,“就是管好你们自己的公司,还有……最主要的那个。”
他虽未明说,但那意味深长的目光和微微上扬的嘴角,所有人都瞬间明白了他指的“最主要的那个”是什么——正是李敏和王千金心心念念的“王家继承人”。这既是对他们事业的鼓励,也是对“催生”话题的再次温和强调。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事业上。王宏源接着之前投资的话题,对秀秀说:“蜜月之后,你要抓紧酒店升级的进度,尽快把品牌影响力打出去。我的建议是,”他指了指窗外,“就在这里,也开一家旗舰店。以后,你的酒店集团主公司,就设在这边吧。资源、人脉都更集中,有利于长远发展。”
这个提议,比让孩子转学更具冲击力。秀秀彻底愣住了。将事业重心完全转移到这个繁华但对她而言尚且陌生的城市?这意味着她要离开经营多年的根基,离开熟悉的朋友圈,离开那个承载了她太多奋斗记忆的地方。
她脸上浮现出明显的犹豫,秀眉微蹙:“爸,这个……我那边的团队和业务基础都在那边,朋友家人也都在,突然把主公司迁过来,恐怕……”
她的话里充满了不舍与现实的考量。那里不仅是她的事业起点,更是她的情感依托。
王一诺一直安静地听着,此刻看到秀秀脸上的为难,他立刻伸出手,在桌子底下紧紧握住了她的手。他清了清嗓子,脸上挂起他那招牌式的、带着点赖皮又让人无法拒绝的笑容,对着父亲开口了:
“哎哟,我的亲爹!”他语气夸张,带着点撒娇的意味,“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呗!您这规划也做得太长远了,我这蜜月还没度呢,您就想着把我们两口子的事业都连根拔起搬过来啊?”
他搂住秀秀的肩膀,半真半假地抱怨:“再说了,爸,您是不是忘了?您儿子的摄影棚、婚纱店,可都还在那边呢!那可是我的心血,我的理想!要是秀秀的主公司搬这边来了,那我俩岂不是要上演牛郎织女,两地分居了?”
他最后使出了“杀手锏”,凑近父亲,压低声音,却确保全桌都能听到,带着促狭的笑意:“您这整天念叨着要抱孙子,这要是长期分居……您那大孙子或者宝贝孙女,还要不要了?这责任您可不能怪我啊!”
这一番连消带打,又是摆事实(事业在那边),又是讲感情(不能分居),最后更是直接祭出“抱孙子”这个王宏源和李敏最关心的话题,瞬间把一场略显严肃的家庭决策讨论,拉回到了充满烟火气的、关于夫妻团聚和下一代的问题上。
王宏源被儿子这番话噎了一下,看着儿子那副“您看着办”的无赖样子,又看看秀秀明显松了口气、带着感激看向王一诺的眼神,他威严的脸上终于绷不住,露出一丝哭笑不得的神情。
李敏在一旁适时地打圆场,笑着拍了儿子一下:“就你话多!没个正形!”然后对王宏源说:“宏源,一诺说得也有道理,孩子们的事,让他们自己商量着来,咱们提供建议和支持就好,别把他们逼得太紧。”
王宏源无奈地摇了摇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算是默认了暂时不再深入讨论这个话题。他看向秀秀和王一诺紧握的手,眼神深处其实并无不悦,反而有一丝欣慰——儿子知道维护妻子,小两口有自己的主意和凝聚力,这比单纯的顺从更让他放心。
餐桌上的气氛重新变得轻松起来。关于孩子教育和事业重心的第一次家庭博弈,在王一诺机智的插科打诨和秀秀柔中带刚的坚持下,暂时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未来的路具体如何走,显然还需要这个新生的核心小家庭,内部进行更多的沟通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