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蟒袍与补服错落交织,皇子们站在最前排,目光都悄悄落在御座上——谁都知道,今日早朝,定有大事要议,气氛比往日凝重了数倍。
康熙坐在御座上,指尖漫不经心地划过案上的奏折,等户部、礼部奏完日常事务,才抬眼看向殿下,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胤禩,昨日你在大理寺审粮库官员,结果如何?给朕说说。”
胤禩早有准备,闻声稳步出列,躬身行礼时衣袍下摆扫过金砖,发出轻微的声响。他抬首时,眼神清明,语气沉稳:“回皇阿玛,昨日巳时起,儿臣与大理寺卿觉罗阿塔一同审案,十三位粮库官员均已招供。案情已查明——粮库总管周满仓、管事刘三等十人,受东宫侍卫统领齐世武指使,于三日前将粮库内二十万石赈灾粮,以‘米糠混陈米’调换,将好粮分三批转运至京郊庄院。”
他顿了顿,补充道:“儿臣已命人追回被换粮草,除一万石陈米因霉变无法食用外,其余十九万石均已封存。现由十四弟胤禵带队看管,今日午时便会启程送往直隶,确保灾民不缺口粮。”
这番话既说清了案情核心,又点明了追回成果,更是将罪责直接锁定在齐世武身上,绝口不提太子的牵连——他知道,康熙这个时候是不可能对太子有所动作的,压垮太子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没有出现。
康熙点点头,指尖敲击扶手的节奏快了几分:“人犯呢?带上来。”
殿外侍卫齐声应喏,很快将十三名戴枷的官员押了进来。这些人昨日在大理寺已被审得锐气尽失,此刻见了太和殿的龙威,刚踏入殿门就腿软跪地,哭喊着“皇上饶命”,声音里满是绝望。
康熙扫了他们一眼,目光冷得像冰:“赈灾粮是救百姓命的粮,你们敢勾结官员、以次充好,置数十万灾民于不顾,此等罪行,朕若轻饶,如何对得起直隶的百姓?”他抬手一挥,“传朕旨意:周满仓等十三人,贪赃枉法、祸乱赈灾,着即押赴刑场,抄家斩立决!家产悉数充公,解送直隶,补贴灾民!”
“皇上开恩啊!”哭喊声响彻大殿,却没换来半分松动。侍卫们上前拖走官员,铁链摩擦地面的“哗啦”声渐渐远去,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百官们垂着头,连呼吸都放轻了,多年来康熙鲜少如此震怒,一次性处死十三名官员,显然是要借此事立威,震慑所有的人。
处置完小官,康熙的目光落在官员队列中,直直盯住齐世武:“齐世武,你是东宫侍卫统领,本该辅佐太子,却做出这等勾当,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齐世武“扑通”一声跪下,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声音颤抖却带着几分刻意的坚定:“罪臣……罪臣罪该万死!是罪臣见利忘义,私自勾结粮库官员换粮,与太子殿下无关!殿下对此事一无所知,都是罪臣一人的错!只求皇上赐死!”他明白事情已经败露,他如果不替太子顶下所有罪责,那么他的九族可能就不保了,反之他也就是死自己一人。
康熙看着他,嘴角勾起一抹嘲讽:“你可知,你贪的每一两银子、换的每一粒粮,都可能让直隶的灾民多饿死一个?”他语气陡然转厉,“传旨:齐世武假传东宫指令,贪赃枉法,罪大恶极,着即凌迟处死!曝尸三日,以儆效尤!”
凌迟之刑,远比斩立决残酷,满殿官员无不心惊——康熙此举,既是惩罚齐世武,更是在敲打太子:即便有人替你顶罪,朕也知晓其中猫腻,往后东宫行事,需知收敛。
齐世武脸色瞬间惨白,瘫在地上,连哭喊都没了力气,被侍卫拖走时,眼神里满是绝望。
此时,康熙的目光终于转向太子胤礽,语气里带着难掩的失望:“胤礽,齐世武在你身边当差多年,他做下这等伤天害理之事,你竟毫无察觉?这‘失察之罪’,你认还是不认?”
胤礽早已吓得浑身发颤,连忙出列跪下,头埋得极低:“儿臣……儿臣认!儿臣管理东宫不力,让奸人钻了空子,累得皇阿玛费心,求皇阿玛责罚!”他声音发虚,显然是怕康熙迁怒于己。
就在满殿寂静,无人敢出声之际,胤禩突然向前一步,与身侧的胤禵一同跪下,朗声道:“皇阿玛,儿臣有话要奏!此次粮草被换,并非太子二哥一人之过,儿臣与十四弟也有责任!”
这话一出,满殿皆惊——谁都知道,太子是换粮案的“幕后受益者”,胤禩不趁机落井下石,反倒主动揽责,实在出人意料。
胤禩迎着康熙的目光,继续说道:“儿臣奉旨辅佐太子赈灾,却未能及时察觉齐世武的阴谋,任由他调换粮草,此为‘失察之过’;十四弟负责粮草押运,未能查验粮袋成色,让掺糠的粮食留在库中,此为‘疏忽之过’。太子二哥只是被齐世武蒙骗,我们三人同为赈灾官员,罪责理应共担,而非让二哥一人受罚。儿臣与十四弟自愿受责,恳请皇阿玛一并降罪!”
他语气恳切,既没否认太子的失察,又主动将自己和胤禵拖入其中,既给了太子台阶,又显露出“顾全大局、不避罪责”的气度——这才是真正的看破大局,贤的恰到好处,前世的胤禩总是贤的不是时宜,那样的贤是没有用的。
康熙猛地从御座上直起身,目光紧紧盯着胤禩,眼神里先是惊讶,随即转为审视,最后化为三声掷地有声的“好”:“好!好!好!胤禩,你能不避罪责,顾念兄弟情分,更懂得了世间的道理,朕没看错你!”
这三声“好”,声音一次比一次响亮,满殿官员都听得分明——这是康熙对胤禩的认可,更是对他此次行事的极大肯定。
康熙走下御座,站在殿中,声音传遍太和殿:“传朕旨意:太子胤礽,失察之罪难免,着东宫禁足一个月,闭门思过,期间不得干预任何朝政;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虽有疏忽,但追缴粮草有功,功过相抵,不予追究!”
“儿臣(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里满是恭敬。
康熙没再多说,转身走回御座,扔下一句“退朝”,便在侍卫的簇拥下离开了太和殿。
官员们陆续散去,太子起身时,特意走到胤禩身边,低声道:“八弟,今日多谢你。”语气里满是感激。胤禵也凑过来,小声笑道:“八哥,还是你有办法,既没得罪太子,又得了皇阿玛的夸!”
胤禩笑了笑,目光望向康熙离去的方向,眼底藏着一丝清明——这场朝堂奏对,他不仅化解了太子的危机,更在成功扭转了一丝自己在康熙心中的固有印象。在九子夺嫡的棋局里,这一步,他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