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爷府的院门在身后缓缓关上,胤禩拖着疲惫的脚步往里走,月色洒在青石板路上,映得他的影子格外修长。从皇宫回来的一路上,他脑子里翻来覆去都是南书房里的场景——康熙在龙座上的一举一动语气里没有丝毫意外;仿佛这京城的每一丝风吹草动,都没逃过康熙的眼睛。
进了书房,他没让下人点灯,就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坐在椅上发呆。身体的疲惫像潮水般涌来,可脑子却异常清醒——他穿越而来,靠着对“九子夺嫡”历史的记忆,一直以为自己能看清局势,可今天才明白,自己始终低估了康熙。
正史里记载康熙“勤政爱民、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影视剧里多聚焦皇子间的争斗,却很少有人细究这位帝王对朝堂的掌控力。今天他才算真正见识到:东宫有他的眼线,粮库有他的暗桩,连皇子间的私下会面,他都能第一时间知晓。这种掌控力,不是靠朝堂上的奏折,而是靠一张看不见的情报网——这张网,能渗透到皇宫的每一个角落,能捕捉到官员、皇子的每一个异常举动。
胤禩想起自己府里的那些谋士,大多是只会引经据典的书生;八爷党里的官员,也多是为了利益抱团,关键时刻根本靠不住。之前想要铲除任伯安,他也没想到年羹尧会掺和进来;这次催粮草事件,他根本不知道太子敢这么干。若是遇到更隐秘的事,比如其他皇子的私下谋划对他不利、朝堂官员的暗中勾结,他根本无从知晓。
“必须建一张自己的情报网。”胤禩心里冒出这个念头,随即想到了历史上胤禛的“粘杆处”。
“粘杆处”最初只是胤禛在潜邸时设立的一个小机构,名义上是“粘蝉捕蜻蜓、钓鱼养花”的伺候班子,实际上却是专门刺探情报、铲除异己的秘密组织。胤禛登基后,“粘杆处”成了正式的特务机构,总部设在雍和宫(原胤禛潜邸),成员被称为“粘杆侍卫”,多是从胤禛的亲信家丁、江湖高手、退役士兵中挑选,个个身手不凡、忠心耿耿。
这些“粘杆侍卫”平时穿着便服,分散在京城的各个角落,茶馆、客栈、驿站、甚至官员的府邸附近,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能偷听官员的私下谈话,能追踪皇子的行踪,能获取各地的密报,甚至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完成“监视”“送信”“处理异己”的任务。胤禛能在九子夺嫡中胜出,“粘杆处”提供的情报功不可没——正是靠着这张网,他能及时知晓康熙的心思、其他皇子的动向,才能步步为营,最终登基。
而关于“血滴子”的传说,更是让“粘杆处”多了几分神秘和恐怖。民间传言,“血滴子”是“粘杆处”特有的武器,外形像一个带锁链的铜制帽子,内部藏着锋利的刀片,使用时将“帽子”扣在人的头上,拉动锁链,刀片就能瞬间将人头割下,甚至能连人带骨吸入“帽子”中,不留一丝痕迹。虽然后世考证,“血滴子”更多是民间演绎,真实的“粘杆处”未必有这样的武器,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粘杆处”在当时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情报组织。
胤禩越想越觉得,建立这样的组织势在必行。康熙有他的眼线,胤禛有“粘杆处”,若是自己没有情报来源,迟早会在这场夺嫡之争中陷入被动。年羹尧、太子掺糠换粮,他都是后知后觉,若是能提前知晓这些事,就能早做准备,甚至能借势而为,为自己争取更多主动。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的梧桐树,眼神渐渐变得坚定。建立情报组织,不能急功近利,得一步步来:首先,要挑选可靠的人手——不能用府里的旧人,这些人多是八爷党旧部,心思复杂,容易泄露消息;最好是从民间挑选,比如无家可归的孤儿、忠心耿耿的退役士兵、甚至是有特殊技能的江湖人,这些人没有牵挂,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恩遇,就能死心塌地跟着自己。
其次,要明确组织的职责——初期以“收集情报”为主,重点盯紧东宫、四爷府、九爷府、十爷府的动向,以及朝堂上关键官员的言行;等组织稳定后,再逐步扩展到各地,收集地方官员的贪腐证据、灾民的真实情况,甚至是边疆的军事动向。
最后,要做好保密工作——组织的成员之间不能互相知晓身份,只能通过暗号、密信联系;总部不能设在八爷府,要选一个偏僻的地方,比如京城外的寺庙、茶馆,甚至是江南的商号,对外要伪装成普通的生意场所,避免引起康熙和其他皇子的注意。
“来人。”胤禩对着门外喊道。
青砚连忙走进来:“主子,您有何吩咐?”
“去把张丰找来。”胤禩说道。张丰是他之前从战场上救下的士兵,战场上曾为他挡过一箭,忠心耿耿,且身手不凡,做事沉稳,是负责筹建情报组织的最佳人选。
不一会儿,张丰就来到书房。胤禩屏退左右,将自己要建立情报组织的想法告诉了他,最后说道:“这事关系重大,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你从明天起,就以‘去江南采买茶叶’为由,离开京城,暗中挑选人手,建立据点。记住,选人要严,保密要严,有任何进展,只能通过密信跟我联系。”
张丰单膝跪地,眼神坚定:“属下遵命!定不辱使命!”
看着张丰离开的背影,胤禩心里松了口气。他知道,建立情报组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可能会引起康熙的怀疑。但他没有退路,在九子夺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情报就是武器,就是先机。只有掌握了足够的情报,才能看清局势,才能在这场争斗中站稳脚跟,甚至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可能大家会疑惑,为什么不用隆科多?这是因为隆科多本身就是个投机分子,虽然他有点才干,但是从他后来背叛雍正皇帝当众倒向另外一边来看,这个人不可信,绝不能真的当做心腹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