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风骨》的拍摄终于圆满杀青,进入紧张的后期制作阶段。沈清梧的工作量骤然减轻,终于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经过连番的奔波劳碌和几次身体不适的预警,她深知这具身体的孱弱已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千年前她深谙养生之道,只是穿越以来一直疲于奔命,无暇顾及。
如今稍得清闲,她便决定将强身健体提上日程。现代健身房那种嘈杂的环境和过于剧烈的运动方式她无法适应,于是便选择了公寓附近那个她常去的街心公园。
这日清晨,天光微熹,空气中还带着一夜雨后的湿润与清凉。公园里已有不少晨练的老人,有的慢跑,有的打太极,有的舞剑,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市井气息。
沈清梧寻了一处相对僻静的角落,那里有几棵高大的银杏树,树下有一小片平整的空地。她换上一身宽松舒适的白色棉麻练功服,长发松松绾起,摒弃杂念,缓缓起势。
她演练的并非市面上流行的简化太极拳,而是源于宫廷、融合了导引术与古老养生心法的一套内家拳法,名为《松鹤延年功》。此功动作舒缓如行云流水,看似柔和,实则要求极高的核心控制力与呼吸配合,每一式都暗合气血运行之理,旨在固本培元,疏通经络,凝神静气。
只见她身影闪转腾挪间,如白鹤晾翅,如青松迎风,如流水潺潺,柔韧中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力量感。举手投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古韵和美感,与周围常见的晨练套路截然不同。
很快,她的练习就吸引了附近几位晨练大爷大妈的注意。起初只是好奇地远远观望,渐渐便被那优美而奇异的动作吸引,围拢过来。
“哟,这姑娘打的是什么拳?没见过啊,怪好看的!”
“看着慢悠悠的,好像很舒服的样子?”
“你看她下盘好稳啊,气息也好长,一点都不喘!”
一位热心肠的王大妈忍不住上前搭话:“姑娘,姑娘,你打的这是什么功夫啊?能教教我们不?”
沈清梧一套功法恰好打完,收势而立,气息匀长,额角只有细微汗珠。她看着眼前几位眼神热切的老人,微微一怔。她本意只是自己练习,从未想过要教人。
但看着老人们真诚而渴望的眼神,她略一沉吟,想到此法本就有益身心,若能惠及他人,倒也不是坏事。便温和答道:“此乃一些家传的养生健体之法,名为《松鹤延年功》,确有舒筋活络、安神静心之效。若诸位老人家不嫌弃,清梧可分享一二。”
老人们顿时喜出望外,纷纷道:“不嫌弃不嫌弃!姑娘你一看就是有真本事的!”
于是,沈清梧便从最基础的起势、呼吸法开始,耐心地讲解示范。她教得认真,老人们学得投入。很快,这个小小的角落就成了公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加入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三五人,发展到十几人,甚至还有其他区域晨练的人被吸引过来。
沈清梧教学极有章法,由浅入深,强调意念与气息的引导,而非单纯模仿动作。她还会根据每位老人的身体情况,稍作调整,叮嘱注意事项。老人们都感觉练完之后浑身舒畅,精神焕发,对沈清梧更是赞不绝口,一口一个“沈老师”叫得亲热。
连续几日,沈清梧都会在清晨来此练拳教学。她渐渐习惯了这种充满烟火气的晨练氛围,甚至从中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学术研究的、纯粹的给予和快乐的反馈。
这天,她正在指导一位老人如何沉肩坠肘,忽听身后传来一个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意守丹田,气沉涌泉。好!小姑娘,你这功架子,正得很哪!”
沈清梧回头,只见一位穿着普通白色练功衫、须发皆白、面色红润的老者,正抚须而立,目光炯炯有神地看着她,眼中充满了惊讶与赞赏。这位老者常在公园另一角独自打一套极为古朴的太极拳,沈清梧早有留意,知其并非寻常老人。
“老人家过奖。”沈清梧微微颔首。
那老者却走上前来,围着沈清梧转了一圈,仔细打量着她的身形步法,越看越是惊奇:“你这可不是市面上那些花架子!这韵味,这劲路,没几十年内家功夫的底子,打不出来!小姑娘,你师从何人?这套《松鹤延年功》,老夫只在几近失传的古谱上见过只言片语的记载,你竟能演练得如此完整圆融?”
沈清梧心中微动,知道遇到了真正的行家。她依旧沿用之前的说辞:“是家中长辈所传,胡乱练习,让老人家见笑了。”
“家传?”老者眼中精光一闪,显然不信如此完整的古法会是普通家传,但他并未深究,而是感叹道,“难得!真是难得!如今还能见到如此纯正的古法养生术!小姑娘,你可知你这套功法,于调和阴阳、培补元气方面有奇效?若是推广开来,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啊!”
老者越说越激动,开始与沈清梧探讨起功法中几个关键动作的医理依据、气血导引的细微差别。他所言深入浅出,往往一针见血,显示出极其深厚的传统医学和养生学功底,其见解甚至比沈清梧前世接触过的某些太医还要精辟!
沈清梧也收起轻视之心,与老者认真交流起来。两人一问一答,或讨论或争辩,内容深奥,听得周围的大爷大妈们云里雾里,却又觉得无比厉害。
交谈中,沈清梧得知这位老者姓华,原是首都某着名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传统养生法”的代表性传承人,如今早已退休隐居,平日里深居简出,唯好钻研各类失传的古法养生技艺。
华老对沈清梧简直是惊为天人,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她只是“家传”和“自学”。他拉着沈清梧的手,热情地邀请道:“沈小姑娘,老夫家中还有不少孤本养生典籍,有些问题困扰已久,一直找不到人探讨。不知你是否有空,来寒舍坐坐,我们好好切磋切磋?”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华老所代表的,是另一个深厚而权威的领域——传统医学与养生学。若能与他建立联系,无论是对于她自身身体的调理,还是对于“梧鸣阁”未来内容的拓展,乃至更深层次的人际网络,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沈清梧看着华老真诚而热切的目光,略一思忖,便坦然应允:“华老盛情,清梧却之不恭。只是晚辈才疏学浅,恐当不起‘切磋’二字,届时还需向华老多多请教。”
“哈哈哈,好!好!不骄不躁,是块好料子!”华老开怀大笑,当即与沈清梧交换了联系方式,约好了时间。
晨练散去,阳光已然普照。沈清梧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颇为舒畅。没想到一次寻常的晨练,竟能结识到华老这样的隐世高人。
这世间,果然藏龙卧虎。
而她的机缘,似乎也总在不经意间悄然降临。
第三十三回,市井藏真。
强身健体,本是寻常小事。
却也能于市井之中,得遇风尘奇人,开辟新的洞天。
沈清梧的道路,愈走愈宽。
她仿佛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不断扩散,连接起越来越多意想不到的支流。
未来的可能性,似乎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