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陵府,崇祯皇帝御案前,奏章堆积如山。
他原以为,岳飞连克三城,北伐之势已成燎原。
然而,八百里加急的战报,却将他从短暂的喜悦中生生拽回现实。
杜充兵败,三万宋军主力一朝溃散,主将杜充更是在兵败之际,剃发投敌!
“杜充!”崇祯猛地将奏折拍在案上,双目圆睁,怒火直冲九霄。
他不敢相信,那个口口声声自诩帅才,力请东路进军的杜充,竟是如此软骨头,转眼便成了金人的走狗!
这份屈辱与愤怒,犹如一把利刃,狠狠刺痛了崇祯的心。
深吸一口气,强压下胸中翻涌的怒火。
脑海中,一幕幕往事与历史的阴影开始浮现。
大宋之患,何止金人?
那些内里腐朽,外则卖国求荣的蠹虫,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想起昔日的郭药师,那曾经统领“常胜军”的燕山府留守,金军攻宋初期,正是此人引导金兵南下,直逼汴京。
如今,这叛国贼子依然逍遥法外,甚至位居金国燕京留守,替金人镇守故土。
崇祯读过史书,北宋灭亡之时,仅汴京城中,记载在册的投降官员便超过两千人;
南宋初期,有记录的降将也多达四十余位。
蒙元时期,临安陷落,南宋朝廷“百官出降”者逾千人。
幸而有自己出现,避免了东京城破的悲剧,朝中众臣几乎没有人被金军抓走。
降者虽少,却不代表那些人心无瑕疵,气节仍在。
历史的教训血淋淋地摆在眼前,崇祯生性多疑,深知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人心的险恶,往往比刀枪更难防。
他必须有一双眼睛,能够洞察天下,辨别忠奸;
更需要一把利刃,能够铲除内患,震慑宵小。
于是,一个大胆而缜密的计划在崇祯心中逐渐成形,设立一个无孔不入、直达天听的秘密机构!
他决定,正式设立“锦衣卫”!
大明的锦衣卫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务军事机构,其职能远超普通禁军,形成集情报、监察、司法、仪仗、军事于一体的特殊权力体系。
前世,崇祯被文官忽悠,废除了锦衣卫大多职能,导致圣听闭塞,失去耳目。
如今大宋危机重重,他不得不拿出老祖严选,锦衣卫!
大宋版的锦衣卫,崇祯对其职能稍作改变。
第一职能,皇帝近卫。
锦衣卫负责执掌卤簿仪仗,包括銮驾、旗尉、鸣鞭卫,彰显皇权威仪。
戍守宫门禁地,从紫宸殿到延福宫的十二道宫门,皆需严密看护。
其二,建立庞大的域外情报网络。
深入虎穴,渗透金国军政核心,包括其上京会宁府及燕云枢密院。
同时,密切监控西夏边军调动,无论是左厢神勇军司还是黑水镇燕军司,皆在其监视之下。
更要绘制大理地形要塞图,如羊苴咩城、善阐府,为未来布局。
甚至蒙古草原部族动向,克烈部、塔塔儿部等,亦需精准掌握。
这也是锦衣卫的核心使命,在于对外情报的收集和渗透。
第三项职能:跨境特种行动!
锦衣卫要敢于直捣黄龙,刺杀敌国高级将领,如金国万夫长以上,或西夏监军司使。
策反藩属国中的亲宋势力,如高丽开京贵族、吐蕃唃厮啰遗族。
必要时,可破坏敌国后勤枢纽,焚毁西夏贺兰山粮仓,劫掠金国卢沟河漕船。
第四项职能,反制叛国行为!
锦衣卫侦缉官员里通外国的证据,包括密信、使节暗账、边境走私等。
跨境追捕叛逃将领,如杜充般投敌的边军统制,无论天涯海角,皆需缉拿归案!
此四项职能,看似困难重重,实则还好。
毕竟大明的锦衣卫,可都干过!
如万历朝鲜战争时期,锦衣卫就深入朝鲜釜山倭城安插眼线,监视野名将小西行长动向。
以及伪装商船赴长崎,探查日军兵力情报。
甚至伪造议和国书离间秀吉与岛津义弘,造成露梁海战的诱因之一。
甚至日本的丰臣秀吉意外之死,听说也是大明使臣配合锦衣卫投毒所致(日本野史记载)。
锦衣卫职能包罗万象。
平日里,它将掌管皇帝的仪仗护卫,执掌宫禁安全。
其核心使命更在于对外情报的收集与渗透,以及监察百官,抓捕叛国官员。
最终,崇祯任命原皇城司提点傅临渊,为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
傅临渊此前立下过救驾之功,深得崇祯信任,其行事果决而又深谙情报之道的才能,正是锦衣卫所急需。
人员选拔方面,崇祯明确指令,锦衣卫的成员必须是最忠诚、最勇猛之士。
他将目光投向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尤其是西军敢战士的后代。
此外,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遗孤,若能通过刀法、骑射、密语等严苛测试,亦可优先录用。
甚至那些通晓女真、党项、契丹等异族语言的归化精英,也被纳入选拔范围,以确保锦衣卫能够最大程度地渗透敌境,获取第一手情报。
锦衣卫的职责范畴被细致划分,它将成为大宋对外情报的总枢,肩负着瓦解敌国政权体系,护卫大宋疆域安全的重任,主导一切跨境战略行动!
锦衣卫既已设立,大宋原本的皇城司就有些尴尬了。
毕竟,皇城司也是特务机构,性质类似明代锦衣卫,执掌宫禁、周庐宿卫、刺探情报。
崇祯经过深思熟虑,将大宋原有的“皇城司”保留,但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改组,将其打造成一个类似明朝“东厂”的机构,专门负责对内监察。
改组后的皇城司,其核心使命是肃清国内叛乱隐患,巩固大宋王朝的统治根基。
皇城司的其职责范畴也随之扩大。
首先是民生舆情监控。
皇城司将渗透市井,搜集民间流言蜚语、民变征兆,如酒肆谣言、瓦舍反诗、帮会密谋等,做到防微杜渐。
同时,镇压那些蛊惑人心的邪教组织,例如摩尼教明尊结社、白莲社香堂等。
其次是官僚系统监察。
皇城司建立官员贪腐档案,详尽记录其田产、商铺、钱庄暗股等资产变动。
查办结党营私案件,无论是科举朋党还是将门联姻网络,都将面临严密监控。
再者是皇室安全保卫。
皇城司有责任护卫皇室成员,包括亲王、帝姬的出行卫队。
筛查宫廷危险源,对御膳房进行毒物检测,核验内侍背景,确保皇室成员的绝对安全。
最后是特殊司法权。
和大明锦衣卫一样,皇城司拥有超越寻常衙门的权力,可不经刑部直接查抄官员府邸,并可接管地方死牢,关押谋逆重犯。
皇城司最高长官为提举,正三品。
原皇城司提点顾千帆,因其在情报方面屡屡立下大功,深得崇祯器重,被委以重任,执掌改组后的皇城司。
为了确保皇城司能无孔不入,顾千帆在崇祯授意下,建立了庞大的“察子”系统:
妓女(勾栏监听)、乞丐(街巷眼线)、茶商(跨州府传递消息)等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将成为其耳目。
皇城司更是开发出“钩考簿”,记录全国五品以上官员的资产变动,以及“反诗檄”等阴损司法工具,可以伪造“逆诗”诱捕太学生清议领袖,达到打击异己的目的。
皇城司的国内重点打击目标明确。
首当其冲的是那些主和派文官集团,皇城司将全力收集他们私通金国的证据链。
其次是东南豪商的走私网络。
最后,各地将领私自募兵、兼并田产等行为,将成为皇城司重点调查的对象。
锦衣卫和皇城司,这两个机构,都拥有监察百官的职能。
崇祯此举,并非冗余,他深谙制衡之道,如此一来,两方相互监视,相互制约,可有效防止任何一方蒙蔽圣听,确保信息透明。
一旦出现异动,两边对照,忠奸立辨!
杜充的投敌,给崇祯再次敲响了警钟。
他必须紧握手中的权柄,用最铁血的手段,涤荡朝野,肃清内患!
金陵府的夜色深沉。
崇祯凝视着窗外,自言自语道:“派人去一趟金国上京,瞧瞧太上皇。”
一道影子悄然现身,躬身抱拳:“遵旨!”
锦衣卫随即散去,没入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