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川蹲在灶房门槛上啃馍,馍渣子簌簌往下掉:
“钱叔揣着包袱往王婶儿家跑啥?莫不是要给王婶儿当上门女婿?”
“休得胡言!”
杨老爹用烟锅重重的敲了杨大川的头,
“女子名节岂可玩笑!”
“说不定是给王奶奶送金疮药呢!”
舒玉蹲在鸡窝旁戳鸡蛋,嫩生生的小脸沾着鸡毛,
“昨儿钱爷爷翻药箱时,我看见个青瓷瓶上写着‘金不换’!”
“金疮药?”
杨大川突然打了个激灵,
“该不会钱叔.....”
话没说完就被颜氏拍在后脑勺:
“瞎琢磨什么!赶紧把洗涮去!”
老太太叉腰站在院中,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晾衣绳上飘着新洗的罩衣,灶房窗台摆着五筐择好的白菜,连水缸都满得能照见云彩。
“毛毛!”
老太太叉着腰满院转悠惊觉不对,
“你阿娘和婶婶呢?”
舒玉顶着鸡窝头从柴房探出脑袋,头发上还沾着麦秸碎:
“阿娘睡着了,婶婶天刚亮就赶骡车去集上啦!”
“啥?!”
杨老爹的烟袋锅差点燎了胡子,
“这丫头胆子也太大了......”
“阿爷别急!婶婶和暗卫乙叔叔一起走的!”
原来昨夜他们走后元娘和刘秀芝支着耳朵听着外头动静,心焦得睡不着。俩人默契的摸黑钻进灶房,借着月光往面缸前一站——
“反正睡不着!”
刘秀芝舀面像在泄愤,
“不如把活计都干了,要不阿娘回来准要逞强!”
暗卫甲揉面的架势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已经像模像样了,面团被他捶得“砰砰”响:
“嫂子,那我分剂子了啊?”
“大了!”
“这个太小了!”
元娘和刘秀芝举着油灯笑的直跺脚,
“这面剂子大的像馒头,小的像汤圆!”
暗卫甲急的满头大汗,忽然福至心灵拿起菜刀。寒光闪过,面剂子“唰唰”分成棋子大的小块,竟比尺子量的还齐整。
“人才啊!”
刘秀芝笑得直扶腰,
“赶明儿在集上支个刀削面摊子保准红火......”
刘秀芝正举着油灯翻调料,火苗在调料架上跳着狐步舞:
“嫂嫂,茱萸粉搁哪格?”
“第三层左边陶罐。”
第一次调馅儿的元娘系围裙的手直抖,
“阿娘说过,三斤肉配七两葱。”
元娘纤指在虚空比划,活像在描红,
“茱萸粉要过筛,花椒面得用热油泼......”
“嫂子,你才出月子这肉馅太凉了......”
“不妨事。”
元娘把襁褓往背上一系,葱白似的手指捻起花椒面,调皮的眨眨眼,
“阿娘说坐月子不能沾凉水,可没说不让调馅儿。”
暗卫乙举着双手跑过来,差点摔个跟头:
“两位姑奶奶,这肉太多你俩怕是搅不动,我来吧......”
“三肥七瘦顺时针搅......”
忙活了半天的三人终于按着记忆调好了馅儿,可又说不上来少了啥,只好让一向嘴刁的舒玉帮忙尝一下。
“阿娘,花椒少了两分!”
“当真?”
元娘忙不迭又撒了把花椒粉。
“姜汁也不够......”
“茱萸粉再加半勺!”
“再加半勺麻油!”
说着抄起调料罐就要倒,被刘秀芝拎着后领拽开:
“小祖宗,这是调馅不是拌凉菜!”
“不信你尝!”
舒玉舀了勺馅料往她嘴边送。刘秀芝勉为其难抿了口,杏眼顿时瞪得溜圆:
“神了!跟阿娘调的八九不离十了!”
终于进入了包包子这一项大工程,暗卫甲负责擀皮儿,刘秀芝和元娘负责包包子,刘秀芝包的再快,天亮前肯定是包不完的,暗卫乙上手试了试,除了先开始的两个一个馅儿太多,一个馅儿太少之外都像模像样的。
舒玉像只花蝴蝶满场飞,最后被刘秀芝按在板凳上:
“快别跑了,有力气转圈儿不如来包包子!”
舒玉攥着面皮直冒汗,故意把前两个包子捏成歪瓜裂枣。第三个实在手痒,手指翻飞间竟包出十八个匀称的褶子,圆润得能照人。
“了不得!”
暗卫甲举着包子当灯笼照,
“颜婶子的手艺后继有人了!”
五更鸡鸣时,最后三百个包子整整齐齐码进蒸笼。刘秀芝掀开锅盖那刻,白雾裹着肉香直冲房梁,惊得梁上老鼠失足坠地。刘秀芝扶着酸腰笑道:
“暗卫大哥这包子,一个能抵俩!”
可不是么,暗卫乙的“巨无霸”包子正雄赳赳蹲在笼顶,活像包子堆里混进个窝头。
“成了!”
元娘倚着面缸直喘,
“等阿娘他们回来就能出发了......”
晨光漫过窗棂时,早就套好骡车始终等不到颜氏他们回来的刘秀芝把襁褓往元娘怀里一塞:
“嫂子歇着,我们去去就回!”
颜氏知道他们忙了一晚又是感动又是心疼,急匆匆跑到灶房准备做早饭的颜氏掀开锅盖愣住了。圆润饱满的杂面馍馍卧在笼布上,熬出米油的粟粥泛着珍珠光泽,锅台上放的那碟拌咸菜——茱萸红映着芝麻白,香油星子浮在琥珀色的陈醋上。
“这是......”
颜氏筷子尖沾了点酱汁,忽然瞪圆了眼,
“秀芝何时学会这么拌咸菜了?”
“我呀!”
舒玉晃着羊角辫邀功,
“我把阿奶灶台所有瓶罐尝了个遍!”
小丫头突然掰着手指头数:
“把我喜欢的都放上,果然好吃......”
“哎呦,阿奶的宝贝疙瘩!”
颜氏往她嘴里塞了块馍,
“阿奶的手艺原来是留着给你传承的!”
吃过早饭杨家父子带着农具出了门。暗卫甲在地里抡锄头的架势活像劈山,每锄下去都是泥土翻飞。杨老爹瞅着暗卫甲在地垄沟里刨得欢实,裤腿上还沾着夜里的面粉星子:
“歇会儿!”
杨老爹甩过去个水囊,拿出了颜氏给准备的干粮,
“先吃口干粮歇会儿,你这劲头都赶上骡子了!”
眼瞅着到了晌午,熬了一整晚的舒玉此刻坐在炕上困的头一点一点的,最终还是靠着被褥滑了下去陷入了梦乡。做好饭的婆媳二人左等右等都不见刘秀芝和杨家父子回来吃饭。颜氏看了看天色心中焦急,这时铁牛和栓子跑到杨家门口:
“杨阿爷捎话说晌午不回来吃饭了,让送些干粮去地里。”
颜氏连着应着给两个小娃儿一人抓了一把炒豆子,回头交代元娘:
“你阿爹他们晌午不回来了,我去送饭,你在家等着秀芝他们回来。”
四个汉子的饭菜加上水装了满满一箩筐,颜氏挎着箩筐步履匆匆的出了门,元娘在院子里借着天光做起了针线。地里的杨大江望着远处官道皱眉:
“秀芝他们早该回来了......”
县城集上已经售罄,驾着骡车正要离开的刘秀芝和暗卫乙却被一个锦衣男子拦下,锦衣男子似笑非笑的脸让刘秀芝的心七上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