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稷神遗泽,嘉禾映天
在混沌天庭致力于灵植改良的道路上,有一位特殊的存在,虽未曾登临至高境界,其名却因其无量的功德与奉献,被铭记于天庭史册,受万民感念。他并非战力滔天的战神,也非权倾朝野的重臣,而是被尊称为 “稷神” 的 禾衍。
禾衍,出身于一个早已融入天庭的、以农耕为主的小世界。他资质平凡,终其一生,修为也仅仅停留在灵泉境,甚至连开辟神海都未能做到。然而,他却将毕生的心血与灵魂,都奉献给了脚下的土地与那看似普通的稻谷。
在混沌天庭未立、资源贵乏的年代,无数底层修士与凡人依旧面临着灵气稀薄、灵谷产量低下乃至绝收的困境。禾衍目睹此景,心有不忍,立下宏愿:“愿天下仓廪实,愿众生无饥馑。”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神通,只有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和一份近乎执拗的坚持。他走遍了当时所能到达的每一个角落,收集各种野生稻种,观察它们在不同水土、不同灵气环境下的生长状况。失败了,就从头再来;稍有进展,便欣喜若狂。
他曾在烈日下躬身田垄数十年,只为筛选出一株抗病性稍强的稻穗;
他曾为观察一种夜间吸收月华的灵稻特性,独自露宿荒野,与虫兽为伴数百个夜晚;
他甚至不惜耗费自身本就不多的寿元,以自身灵泉境的微薄灵力,日夜温养那些看似没有希望的变异稻种,试图引导其向更好的方向进化。
同行者渐少,嘲讽者众多。有人认为他愚不可及,将宝贵的修行光阴浪费在“泥巴”里。但禾衍从不辩解,只是默默守护着他的试验田,如同守护着自己的孩子。
终于,在他生命之火即将燃尽的晚年,他成功了。
他培育出了数种适应性强、产量远超当时主流灵稻、且对灵气需求更低的新型稻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后来被广泛推广,养活了天庭初期亿万子民与低阶修士的“万衍灵稻” 系列!
当第一批“万衍灵稻”在原本贫瘠的土地上迎来沉甸甸的丰收时,金色的稻浪映照着天空,无数曾饱受饥馑之苦的凡人跪地痛哭,修士们亦是对着那金色的海洋肃然起敬。
禾衍,这位耗尽心血的老者,在亲眼看到稻浪翻滚的景象后,带着欣慰与安详的笑容,溘然长逝。他坐化之时,周身无宝光冲霄,唯有浓郁的、纯净的生机与稻谷清香弥漫,其魂魄竟与龙脉产生了刹那共鸣,化作点点蕴含生机的光雨,融入了天庭的大地。
叶凌天感其功德,亲封其为 “稷神” ,意为“谷神”,立碑于龙庭之侧,受天庭香火供奉,其事迹载入山河书院启蒙典籍,激励后世。
如今,在药神宫主导的灵植研究中,“稷神”禾衍留下的研究手札、选种方法以及那种“扎根沃土,心系苍生”的精神,依旧是所有灵植师奉为圭臬的准则。苏沐辰也曾多次在讲学中提及:“稷神虽境界不高,然其功德,泽被万世,其精神,堪比不朽。吾辈研习灵植,当时刻谨记,吾等手中所握,非仅草木,更是万家炊烟,是天地生机。”
在“百草星”的试验田中,立有一尊不起眼的禾衍石像,石像手中捧着一束沉甸甸的稻穗。每一位前来研究或学习的灵植师,都会自发地在像前驻足片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坚守与奉献。
“稷神”禾衍,他或许未能以武力守护疆土,但他用他的一生,守护了这片土地上最根本的生机。他是无数默默耕耘、以智慧与汗水造福苍生的研究者缩影。他的存在,让混沌天庭的强盛,不仅仅是武力与法则的堆砌,更有了扎根于泥土、蓬勃于民生的温度与厚度。
嘉禾映天,遗泽万代。这份精神,将与混沌天庭的龙脉气运一样,绵延不绝,永世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