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老头一锤定音,场面瞬间失控。
“浩轩!浩轩!你这肥卖不卖?”
“多少钱一斤?俺要买!”
“给俺来一百斤!不!两百斤!”
刚才还只是围观的村民,此刻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呼啦”一下,将站在人群外的李浩轩围了个水泄不通。一张张黝黑的脸上,写满了狂热和渴望,伸出的手几乎要戳到他的脸上。
他们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还有什么比能让贫瘠土地丰收的“神肥”更有吸引力?有了这东西,就意味着家里的粮食能多打几百斤,意味着能多换点钱,意味着娃能多吃几顿肉!
李浩轩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挤得连连后退,他知道火候到了,但没想到这把火烧得这么旺。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他不得不提高嗓门,对着混乱的人群大喊,“都别挤!听我说!”
他连喊了好几声,人群才稍微安静下来,但一双双眼睛依旧死死地盯着他,生怕他长翅膀飞了。
李浩轩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朗声说道:“各位叔伯乡亲,这肥料,我肯定是要卖的!不卖,我费这么大劲搞出来干嘛?”
人群中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
“但是,”李浩轩话锋一转,“今天不行。大家也看到了,这肥料都还是散的,没法卖。而且,我也得算算成本,定个价钱。”
“你小子快算啊!”有人急不可耐地喊道。
“明天!”李浩轩伸出一根手指,斩钉截铁地说道,“明天上午,就在我养殖场门口,正式开卖!想要的人,明天带着钱和麻袋过来排队!先到先得,卖完为止!”
说完,他不再给村民们继续纠缠的机会,拨开人群,在李二牛等人的护卫下,快步离开了这片是非之地。
饥饿营销,吊足胃口。这是他早就想好的策略。
当晚,靠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没睡好。男人们聚在一起,讨论着该买多少肥料,女人们则在炕头翻来覆去地盘算着家里的积蓄。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一个词——黑金肥。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浩轩的养殖场门口,就已经排起了一条长长的队伍。
拖拉机从县城印刷厂拉回来的崭新麻袋,被整整齐齐地堆在一旁。
李浩轩设计的Logo醒目地印在麻袋正中央:一条简笔画的胖蚯蚓,守护着一棵茁壮的嫩苗,下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黑金肥。
光是这专业的包装,就让排队的村民们觉得这肥料不一般,心里更加笃定了。
李浩轩让李二牛和养护队的工人们,一字排开,站在一个用木板搭起的临时台子后面。台子上,放着一个大磅秤,和一个用来收钱的木箱。
时辰一到,李浩轩走了出来,站上台子。
嘈杂的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感谢大家来捧场。”李浩轩没有废话,直入主题,“大家最关心的,是价格。我算了一晚上的成本,人工、菌种、还有我这独家的技术。所以,我定的价格是——”
他顿了顿,环视全场,然后伸出了五根手指。
“一袋,五十斤,五块钱!”
“什么?五块钱一袋?”
“我的天,咋这么贵!”
“就是啊,化肥厂的尿素一袋也才七八块钱,那可是国家厂子里的东西!”
人群中立刻响起了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和压抑不住的议论。五块钱,在这个年代,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很多人一年的纯收入,可能也就百十来块钱。
李浩轩对这个反应早有预料。
他面色不改,平静地说道:“贵不贵,大家心里有杆秤。耿大爷家那块地,你们都看到了。我只问一句,一袋尿素下去,能让石头地长出水灵灵的大白菜吗?我的黑金肥,不但肥力足,还不烧地,能把你们的地越养越肥沃。这是断子绝孙的化肥能比的吗?”
“花五块钱,换一亩地多打一百斤粮食,多卖几十块钱,这笔账,你们自己算算,到底值不值!”
一番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道理是这个道理,但第一个掏钱,总是需要巨大的勇气。
就在众人犹豫不决,场面陷入僵持的时候,一个苍老但有力的声音响起。
“我买!”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耿老头背着手,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他径直走到台前,从怀里掏出五张崭新的“大团结”,拍在了收钱的木箱上。
“给我来十袋!”
全场死寂。
所有人都被耿老头的举动惊呆了。十袋,那就是五十块钱!这几乎是很多家庭大半年的积蓄!村里最懂种地的人,都毫不犹豫地砸下血本,这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耿老头的五十块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我也买!给我来五袋!”
“我要三袋!”
“别挤!他娘的,踩我脚了!给老子来两袋!”
人群彻底疯狂了。
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往前挤,将皱巴巴的零钱、整钱,甚至是藏在鞋底的私房钱,都掏了出来,塞进木箱里。
“二牛哥,装袋!过秤!”李浩轩大喊一声。
李二牛和几个工人早就严阵以待,他们像上了发条的机器,飞快地将黑色的蚯蚓肥铲进麻袋,放到磅秤上,不多不少,五十斤,然后迅速扎紧袋口,递给交了钱的村民。
拿到肥料的村民,如获至宝,有的人直接扛在肩上,有的人用独轮车推着,脸上洋溢着抢到宝贝的喜悦,匆匆往家赶,仿佛晚一秒,这肥料的“仙气”就会跑掉。
整个场面,热烈而混乱,充满了最原始的购买欲望。
养殖场后面那座堆积了几个月的黑色小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缩小。
不到两个小时,最后一铲蚯蚓肥被装进了麻袋。
“没了!卖完了!”李二牛擦着满头大汗,对着后面还在排队的人群大声喊道。
那些没买到的人,顿时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浩轩,下一批啥时候有啊?”
“是啊,老板,给个准话啊!”
李浩轩看着他们,笑了笑:“大家别急,养殖场只要在,黑金肥就断不了。下一批,估计要等半个月。到时候,还是老规矩!”
打发走恋恋不舍的村民,李浩轩和累得快要散架的工人们,关上了养殖场的大门。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装满了钱的木箱上。
李浩轩走过去,将沉甸甸的木箱搬到桌子上,打开锁,“哗啦”一声,将里面的钱全部倒了出来。
花花绿绿的钞票,有一块的,五块的,十块的,还有数不清的毛票,在桌子上堆成了一座真正的小山。
李二牛等人看着这辈子都没见过的钱山,喉结滚动,连呼吸都忘了。
李浩轩和他们一起,花了足足一个小时,才将所有的钱清点完毕。
“总共……两千三百六十五块。”
当李浩轩报出这个数字时,李二牛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仅仅一个上午,卖掉那些他们曾经以为是“垃圾”的东西,就挣了两千多块!
这比卖蚯蚓本身,还要赚钱!而且是暴利!
李浩轩看着桌上的钱,心中也是豪情万丈。他知道,从今天起,他才算真正拥有了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资本。
他的目光越过高墙,望向了镇上,县里,乃至更远的地方。
靠山村的市场,已经被他打开。
但他的“黑金帝国”,版图绝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