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局大楼出来,李浩轩没有返回靠山村。
张局长的支持给了他通往省城的“路引”,但那四五十万的资金缺口,却是横在他面前的万丈悬崖。银行贷款是必须的,但流程繁琐,且未必能满足全部需求。他必须另辟蹊径,主动出击。
他的“朋友们”。
李浩轩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些靠着黑金肥赚得盆满钵满的经销商们的脸。这些人,是黑金肥厂最坚实的利益共同体。他决定,赌一把人心,也赌一把他们对未来的眼光。
他没有骑车,而是找了个邮局,接连打了七八个长途电话。电话那头,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最早合作、销量最大、也是最有魄力的几个区域总经销商。
电话里的说辞很简单:“各位老板,晚上六点,县城国营饭店一楼,我做东,有天大的好事,也是天大的难事,想和各位共商。务必赏光。”
傍晚时分,县城最大的国营饭店,一间能容纳三桌的大包厢里,气氛热烈。
来自邻近几个县的经销商们,都已经提前到了。这些人大多是头脑活络,敢闯敢干的“倒爷”出身,靠着黑金肥,一个个都从走街串巷的小贩,变成了当地响当当的万元户。此刻他们聚在一起,交换着香烟,吹嘘着各自的销量,眉宇间都带着一股春风得意的神气。
“王哥,你上个月提了多少货?我听说你那边的农民都快把你的门槛踩烂了!”
“嗨,别提了!五十吨!还不够卖!李厂长的这个肥,真是神了!我琢磨着下个月得要一百吨!”
“李厂长今天把咱们都叫来,肯定是又有啥大动作了!我猜,是要出新产品?”
“管他啥动作,只要是李厂长领头,咱们跟着喝汤准没错!”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时,包厢的门被推开,李浩轩走了进来。
他脸上带着微笑,但眉宇间的一丝疲惫,却被几个心细的人看了出来。
“李厂长!”
“李老板来了!”
所有人“呼啦”一下都站了起来,热情地打着招呼。在他们心里,李浩轩早已不是那个靠山村的年轻人,而是能点石成金的财神爷。
“各位哥哥,都坐,都坐!”李浩轩双手虚按,示意大家不必客气,“今天把大家请来,酒菜马上就上。但在开吃之前,我确实有件天大的事,想和大家伙儿商量。”
他环视一圈,在座的都是和他一起打下市场的核心伙伴。他没有绕圈子,直接开门见山。
“第一件事,是报喜。”李浩轩的声音沉稳有力,“我花重金,请到了一位国宝级的农业专家,钱伯融教授,来我们厂主持技术研发。从今往后,我们黑金肥厂,将拥有全省,乃至全国最顶尖的技术大脑!”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们虽然不懂什么叫“国宝级专家”,但“顶尖技术”这四个字,他们听懂了。这意味着,他们的财路,更稳了。
李浩轩等掌声稍落,继续说道:“钱教授的到来,为我们开辟了未来的道路。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现在的黑金肥。未来,我们要有专门针对小麦的肥,专门针对玉米的肥,甚至还有果树专用的肥!我们要让我们的产品,永远走在市场最前沿,让别人连模仿的机会都没有!”
这番话,如同一针强心剂,让在座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他们仿佛看到了光明的钱景。
然而,李浩轩话锋一转,表情变得凝重。
“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一个配得上钱教授的‘武器库’。一个世界一流的实验室。”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件事,一件难事。”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清单的复印件,放在桌上。
“这是钱教授开出的设备清单。要把它变成现实,需要一笔巨款。经过市里专家的估算,至少需要五十万。”
“五十万?!”
这个数字,让整个包厢瞬间安静下来。
刚才还热烈兴奋的气氛瞬间凝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五十万!在场所有人加起来,怕是都凑不出这个数。这已经超出了他们对财富的想象。
“李厂长……你……你没开玩笑吧?”一个经销商结结巴巴地问。
“我今天,就是拿我全部的身家和信誉,在和各位谈这件事。”李浩轩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市里已经答应,只要我能凑齐这笔钱,他们就破例为我们争取进口指标,把这个实验室作为全市的重点项目来扶持。但是,钱,要我自己想办法。”
“这……”众人面面相觑,都沉默了。
气氛变得尴尬而沉重。他们敬佩李浩轩的魄力,但五十万这个数字,实在太吓人了。让他们投个三千五千还行,这可是要掏空家底的买卖。
李浩轩将所有人的反应看在眼里,他知道,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各位,我今天不是来找大家借钱的。”他清晰地说道,“我是来给大家一个更深度合作的机会。”
“我提一个方案。大家可以预付一部分货款。比如,你预付一万块钱,我给你一万两千块的提货额度。这笔钱,你们迟早要拿来进货,现在提前给我,不仅能帮我渡过难关,你们自己还能多赚两成。这批货,我保证在实验室建成后的第一时间,用升级后的新配方生产,效果只会比现在更好!”
“我李浩轩是什么人,大家合作了这么久,心里都有一杆秤。我不会让任何一个相信我的朋友吃亏!”
“我在这里承诺,今天大家支持我的每一分钱,未来,我十倍、百倍地奉还给大家!”
说完,他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众人,等待他们的选择。
包厢里一片寂静。
所有经销商都在急速地盘算着。李浩轩的方案,确实很有诱惑力。多两成的利润,对他们来说不是小数目。但风险同样巨大,万一李浩轩失败了,他们预付的货款可能就打了水漂。
就在这时,一个坐在角落,一直没怎么说话的中年人,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他叫刘卫东,是第一个代理黑金肥的经销商,也是跟着李浩轩赚到第一桶金的人。
“妈的!算我一个!”他扯着嗓子吼道,“我刘卫东能有今天,全靠李厂长!当初我连进货的钱都凑不齐,是李厂长赊给我的货!这份恩情,我记一辈子!”
“我相信李厂长!我相信钱教授!我相信这个实验室建起来,咱们的钱景只会更大!”
“我没那么多现钱,但我账上还有五万块!我全拿出来!李厂长,我预付五万的货款!”
刘卫东的话,在众人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对!刘哥说得对!富贵险中求!当初咱们跟着李厂长,不就是赌了一把吗?现在我们赢了!没理由再缩回去!”另一个年轻的经销商也站了起来,“我出三万!”
“妈的,干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我跟四万!”
“我两万!”
气氛立刻热烈起来。一个接一个的经销商站起来表态。他们或许一开始被五十万的巨款吓住,但李浩轩的信誉,刘卫东的仗义,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最终压倒了他们的犹豫。
李浩轩眼眶有些发热。他站起身,端起桌上的酒杯,深深地鞠了一躬。
“各位哥哥的这份情谊,我李浩轩,没齿难忘!”
他将杯中辛辣的白酒一饮而尽。
那一晚,酒喝了很多,话也说了很多。最终,八位经销商,凑出了二十三万的预付货款。
深夜,李浩轩谢绝了众人要送他回村的好意,独自一人骑着摩托车,行驶在回厂的路上。
晚风吹在脸上,带着酒意,却让他无比清醒。手中攥着那张写满名字和金额的认购单,沉甸甸的,满载着信任。这不仅是二十三万块钱,更是二十三万分的信任。
当他回到靠山村时,整个村子都已陷入沉睡。唯有村西头,那间被改造的实验室,还亮着灯。
他停下车,悄悄走过去。
透过窗户,他看到钱伯融正戴着老花镜,在一块小黑板上写写画画。孙建军等几个年轻人围在他身边,聚精会神地听着,手里飞快地记着笔记。老人时而讲解,时而提问,年轻人们则时而点头,时而激烈地讨论。
那幅画面,和谐而又充满了朝气。
李浩轩站在窗外,静静地看着,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钱,还差一半。路,还很长。
但他知道,为了窗户里这片灯光所代表的未来,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