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广州的盛夏以一种湿热粘稠的姿态笼罩着城市。随着林丽芳正式踏入凯沃斯集团,成为project coordinator林小姐,两人在“江畔豪庭”的小家,也悄然进入了全新的生活节奏。
白天,江涛的世界是安静的。他像一个蛰伏的猎手,沉心于自己的领域。书房里那台性能强劲的新电脑成了他探索的基地。他大部分时间用于钻研更深入的计算机课程、优化之前接手的某个小项目代码,或是沉浸在图书馆借来的厚厚算法书籍中。偶尔,也会打开游戏放松片刻。但更多的时候,那台电脑屏幕上闪烁的,是复杂的数据图表和那个隐藏起来的证券交易软件界面——那10万元的隐秘战场。
晚上,则属于归来的疲惫与温馨的依偎。凯沃斯作为顶级外企,工作节奏快、要求高。林丽芳初入职场,带着十足的干劲和学习精神,却也免不了遭遇新人的挑战和压力。通勤、适应全新的英文工作环境、理解复杂的项目流程、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沟通协调……每一天都像在打一场信息量和精力消耗巨大的战役。
江涛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眉宇间日益累积的疲惫。他开始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家务。傍晚时分,厨房里常常飘荡起饭菜的香气。他厨艺虽不算精湛,但几个家常菜做得有模有样,尤其是从林妈妈那里偷师学会的红烧排骨,成了林丽芳疲惫工作日后最温暖的慰藉。
每当听到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江涛会立刻放下手中的书本或代码,快步走到门口。迎接他的,常常是林丽芳略带倦意却仍努力绽放的笑脸,以及一句夹杂着撒娇的“好累啊”。
“辛苦了。”他总是自然地接过她的手提包,看着她换鞋,“饭菜刚做好,洗洗手就能吃。”简单的对话,却是对新生活节奏最踏实的适应。
晚饭时间是他们一天中难得的、完整的交流时光。林丽芳会分享工作中的趣事、遇到的难题、学到的新东西,还有对那些金发碧眼、行事风格迥异的同事的观察。江涛则扮演着最耐心的倾听者和最冷静的参谋,用他强大的逻辑思维帮她分析问题,或是用他独特的幽默感化解她的焦虑。
“今天那个德国项目经理martin,要求报告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天哪,我核对数据眼睛都快花了……”林丽芳一边抱怨,一边夹起一块排骨。
“嗯,德国人的严谨是出了名的,习惯就好。不过,这正好锻炼你的数据严谨性,以后你做项目经理,肯定比他要求还高。”江涛给她碗里添了勺汤,语气带着鼓励。
“真的吗?”林丽芳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垮下肩膀,“感觉离‘项目经理’还好远……”
“不远,”江涛看着她,眼神坚定,“你可是‘我的项目经理’。”
这句带着专属昵称的肯定,总能瞬间点亮林丽芳的眼眸,驱散她心头的阴霾。她看着他,笑容里充满了被认可和被珍视的幸福。
夜晚,是属于两人身心彻底放松和依偎的时刻。洗去一身的疲惫,换上舒适的睡衣,窝在沙发上看看电视,或者各自捧一本书安静地阅读。空气中流淌着宁静而满足的气息。
亲密时光是这份宁静中自然而然的升华。熄灯后,江涛会习惯性地将她拥入怀中,感受着她柔软的身躯和温热的呼吸。那份强烈的依恋和渴望,在夜色中无声地传递。林丽芳也早已习惯并珍视这份亲昵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心感。
然而,在七月中旬一个特别闷热的夜晚,当江涛带着比平日更炽热的热情拥吻她时,林丽芳在情意迷蒙间,却感受到了一丝异于平常的疲惫。他的臂膀依旧有力,怀抱依旧温暖,但她自己的身体,在经历了高强度的一天后,却发出了清晰的信号——急需休息。
绵长的温存之后,林丽芳软软地趴在江涛汗湿的胸口,气息尚未平复,带着一丝慵懒的沙哑开口,语气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
“涛……我明天早上还有个重要的项目协调会,要提前准备资料……”
她仰起脸,在朦胧的夜色中寻找他的眼睛,带着点撒娇和恳求的意味:“以后……晚上只一次,好不好?不然……我真的怕第二天没精神,工作出错。”她轻轻蹭了蹭他的下巴,“周末……周末随你,好不好?”
江涛的心跳尚未从激烈的余韵中平复,但林丽芳话语中那份真实的疲惫和对工作的重视,让他瞬间冷静下来。他收紧手臂,更紧密地将她圈在怀里,下巴抵着她的发顶,声音低沉而温柔,带着全然的体谅:
“好,听你的。”他没有任何犹豫,回答得干脆利落,“丽芳,你的工作最重要。是我不好,没考虑到你的辛苦。”他低头,在她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个带着歉意和疼惜的吻,“以后都听你的。平时一次,周末……嗯,周末看情况。”他后面半句带着点笑意,算是应了周末的“特权”。
这份无条件的理解和支持,让林丽芳的心被巨大的暖流包裹。她在他怀里寻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像找到了最安全的港湾,很快便沉入了安稳的梦乡。
听着她均匀的呼吸声,江涛却了无睡意。窗外的月光透过薄纱窗帘洒进来,映照着他眼中跳跃的、与方才的温柔缠绵截然不同的光芒——那是属于他隐秘战场上的冷静与专注。
他脑海里浮现的,是今天下午在交易软件上敲下的那个决定。
经过大半个月的密切观察和信息搜集(他利用学校图书馆的金融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甚至还偷偷去过几次网吧查阅更即时的资讯),他锁定了一个目标:St夏新()。
这只股票当时正处于一个微妙的节点。作为曾经的“手机巨头”,夏新当时已因经营问题被“St”(特别处理),股价低迷,徘徊在10元左右。风险极大,随时有退市可能。但江涛经过分析,捕捉到几个关键信号:
行业背景: 2002年,中国手机市场正在经历爆发性增长的前夜,用户基数快速膨胀。
公司动作: 有零星消息称,夏新内部正在进行重大重组,引入了新的战略投资者(未经官方证实,但江涛通过一些非公开的技术论坛侧面了解到一些供应链上的变动)。
技术形态: 股价在10元附近横盘震荡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成交量极度萎缩,但近期开始有极其微弱的放量迹象(这需要非常仔细的复盘才能发现)。
心理博弈: St股往往被市场抛弃,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案例并非没有。一旦重组成功,从地狱到天堂的涨幅会非常惊人。
风险极高,但潜在的赔率也极高。基于对信息碎片化的分析、对行业前景的判断以及一种近乎直觉的风险偏好,江涛做出了决定:赌一把重组预期。
他用活期账户里的资金,在当天下午,以 10.1元 的价格,买入了 8000股 St夏新。这是他10万本金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占用了元),几乎是梭哈式的操作。这个决定背后,是他对自己分析的自信,更是一种“要么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试水心态。
他的策略简单而直接:买了就放着。涨了,达到目标位就卖;亏了,只要不退市,就死等重组消息。 他做好了这笔钱可能短期内大幅缩水甚至归零的心理准备,权当是一笔昂贵而刺激的学费。他不需要频繁操作,他的主业依旧是学业,只需要在关键节点(比如有重大公告时)去关注一下即可。
此刻,看着怀中安然入睡的林丽芳,感受着她均匀的呼吸,江涛的心异常平静。书房里那台冰冷的机器上,一串数字代表着他一场无声的豪赌正在进行。而他在这里,守着他最珍贵的、触手可及的幸福。
窗外的城市灯火通明,映照着各自的奋斗轨迹。林丽芳在明处的职场披荆斩棘,江涛则在暗处的投资战场冷静蛰伏,也在学业和技术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他们共享着同一个屋檐下的温暖与默契,也为各自认定的方向默默蓄力。
未来的波澜或许正在K线图上悄然酝酿,但此刻的夜色里,只有相拥的呼吸声,和一份深藏于心的、关于守护与成长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