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室之内,死寂如坟。
李瑞东声音微弱,气若游丝,随时都会熄灭。
周明看着他,看着这位被旧时代武道困锁了一生的老人。
看着他眼中死寂灰烬下重新燃起的一点火星,终于,微微颔首。
“只要前辈愿意,便有机会。”
一句平淡的话。
可落入李瑞东的耳中,却不啻于惊雷贯耳!
李瑞东再也支撑不住,膝盖一软,就要直接跪倒在地。
然而,一只不容抗拒的手,便让他再也无法下跪。
“前辈不必如此。”
李瑞东身体一僵,随即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他吸了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翻江倒海的情绪,颤抖着站直了身体。
他没有再试图下跪,而是后退三步,整理自己早已凌乱不堪的衣冠。
将每一处褶皱抚平,将腰带重新束紧,动作一丝不苟,庄重肃穆。
然后,他对着周明,深深地,九十度地,弯下了自己那从未向任何人弯曲过的,属于大宗师的脊梁。
双手交叠,举至额前。
这是一个最标准、最古老的拜师之礼。
“武道无涯,达者为先。”
“李瑞东此生愚钝,误入歧途,今幸闻先生大道之音,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恳请先生不吝赐教,为老朽续上前路!此后,先生但有差遣,李瑞东万死不辞!”
声音不再嘶哑,带着金石般的铿锵与决绝。
他放下了宗师的尊严,放下了半生的骄傲,也放下了那条禁锢他二十年的“死路”。
此时此刻,他不是宫廷供奉,不是罡劲宗师,只是一个虔诚的,跪求真理的求道者。
周明坦然受了这一礼。
他要的,就是李瑞东这份破而后立的决心,这份抛弃一切,从头再来的勇气。
他看着李瑞东,平静开口:“我可以为你续上武道前路,让你亲眼见证,亲身体会何为换血武圣。”
李瑞东猛地抬头,脸上爆发出难以言喻的光彩。
“但作为交换,”周明话锋一转,“我需要你将从明劲到罡劲。”
“所有的修行感悟、劲力变化、身体感受,乃至每一次生死搏杀中的经验心得,毫无保留地,尽数告知于我。”(添经验包了)
李瑞东闻言,没有丝毫犹豫,反而露出一丝释然的笑。
他怕的不是周明提条件,而是怕周明什么都不要。
一场公平的交换,反而让他这颗悬着的心落到了实处。
“先生但问无妨!老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周明点了点头。
静室的篝火噼啪作响,将两人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拉得老长。
一场跨越时代的武道对话,就此展开。
李瑞东沉吟片刻,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那个刚刚接触武道的懵懂少年。
“老朽的武道之始,与世间大多数武人无异,便是打熬力气。”
“直到师父教我站桩,告诉我,要将全身散乱的力气,拧成一股绳。”
“我用了三年,每日站桩不辍,终于在一次发力时,听到了自己手臂骨节‘啪’的一声脆响……”
他从如何整合周身之力,发出第一声“筋骨齐鸣”的明劲之始讲起。
周明静静地听着,时不时地打断他,提出一个问题。
“那一声脆响,是来自手腕,还是肘关节?响动之前,你是否感觉小腹丹田处有一股热流上涌?”
李瑞东一怔,仔细回忆后,骇然发现,周明所言,分毫不差!
“先生如何得知?!”
“你继续说。”周明不答,只是示意他继续。
李瑞东压下心中的惊疑,继续讲述他如何修炼暗劲。
“……暗劲之难,在于‘透’。师父说,要心意贯于梢节,劲力如针。我练了五年,日日以手掌拍击水面,追求水花不起,暗劲透水。直到……”
“直到你感觉自己的指尖,多出了无数根无形的触须,可以清晰感知到水流的每一丝细微变化,对吗?”周明再次开口。
李瑞东的瞳孔猛地一缩,一股寒意从背脊直冲天灵盖!
这种感觉,是他当年突破暗劲时最核心,也最隐秘的感受,他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
眼前这个年轻人,怎么会知道得如此清楚?他不是在听自己讲述,而是在陈述一个他亲眼见证过的事实!
“劲力透水之后,你是否尝试过拍击悬挂的豆腐,追求豆腐不碎,而后面的纸张被劲力洞穿?”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呼吸是否变得极其细微,甚至在发力的一瞬间,是完全屏住呼吸的?”
周明的问题越来越细,越来越直指核心。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李瑞东记忆的深处。
将那些他曾经百思不得其解,或者习以为常、从未深思的关窍,赤裸裸地摆在面前。
李瑞东越说越心惊,越答越骇然。
他感觉自己不像是在传授经验,反倒像是一个学徒,在接受老师的考校和指点。
周明的每一个问题,都能点醒他当年修炼时的一个盲区,让他对自己的武道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不知道,他的每一句描述,每一个细节,在周明的识海之中,都在被天赋【传道授业】飞速地分解、解析、建立模型。
那些玄之又玄的“心意”、“劲力”、“感悟”,被迅速转化为现代科学可以理解的数据。
“筋骨齐鸣”,是肌肉纤维与骨骼筋膜在极限发力下的共振频率。
“贯于梢节”,是神经末梢对肌群的深度、精准调动。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化劲,则是基于皮肤感应器和肌肉记忆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与条件反射的极致。
李瑞东一生所学,那些被武林中人奉为圭臬的秘传和感悟。
在周明庞大的知识库面前,被迅速地拆解、量化,再重组成一套严谨、科学、可复制的修炼体系。
从明劲,到暗劲,再到化劲。
一夜的时间飞速流逝。
李瑞东已经完全沉浸在这种奇特的讲述之中,他将自己一生中所有关于武道的秘密,都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甚至包括他压箱底的,当年在宫中与大内高手搏杀时,于生死一线间领悟出的搏命杀招。
“……罡劲离体,看似威猛,实则大耗本源。”
“老朽当年被三名大内高手围攻,濒死之际,将周身即将溃散的罡气强行压缩于掌心三寸之地,不让其外泄分毫。”
“那感觉,掌心攥着一团即将爆炸的雷火,五脏六腑都欲撕裂。”
“最终,老朽将这三寸罡气一击打出,其凝练如钢,瞬息爆发,直接将一名同级数的对手轰杀……老朽称此招为,寸罡。”
寸罡!
听到这两个字,一直古井无波的周明,身体第一次微微前倾。
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按照他的“鼎炉理论”,李瑞东的罡劲,是鼎炉破碎后,薪柴能量不受控制地“漏气”。
那么,一个完好的,经过洗髓换血的“鼎炉”,它产生的能量该如何运用?
是像李瑞东这样,任其在体表形成一层被动的“罡气外壳”吗?
不,那太低级,太浪费了。
真正的武圣之境,必然是对自身力量的绝对掌控!
而李瑞东这无意中领悟的“寸罡”,恰恰提供了一种可能!
一种将外放的能量进行“极致压缩”与“主动操控”的可能!
这虽然是一个粗糙的、饮鸩止渴的法子,却为周明推演“换血篇”之后的力量运用方式,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这其中蕴含的对劲力极致压缩的经验,对周明而言,价值连城!
天际,渐渐泛起了一抹鱼肚白。
静室内的篝火早已熄灭,只剩下一堆尚有余温的灰烬。
一夜详谈,终于结束。
李瑞东靠在墙上,脸色虽然因为心神消耗而显得有些苍白,但精神却前所未有的明亮。
这一夜,他仿佛将自己的一生重新走了一遍,许多以往困惑的地方,在周明那看似随意却直指核心的提问下,竟豁然开朗。
而周明,则缓缓闭上了双眼。
他的识海之中,无数的数据流正在疯狂奔涌、碰撞、融合。
李瑞东毕生的武道经验,化作了最详实的第一手实验报告。
现代医学的人体解剖图、运动学的力传导模型、生物学的细胞能量代谢理论……
无数知识碎片围绕着“铅汞气血”和“无漏之身”这两个核心,飞速地构建、推演。
渐渐地,一个清晰无比的轮廓,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那是一幅崭新的,关于人体力量升华的宏伟蓝图。
《肉身修炼法》第七篇——“换血篇”的完整框架,及其后续的力量运用法门,道成雏形!
许久,周明缓缓睁开了双眼。
那一刹那,李瑞东只觉得对方的眸子里,有星河流转而过,深邃得让人不敢直视。
那是一种洞悉了天地至理,掌握了生命奥秘的姿态。
周明看着眼前这位一脸疲惫,却又充满无限期待的老人,嘴角露出一丝笑,站起身来。
他走到书案前,取出一叠崭新的稿纸,拿起一旁的炭笔。
“多谢前辈一夜解惑。”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力量。
“现在,轮到我为前辈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