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线”的突破,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略显沉闷的团队氛围。林晓和程日星带来的好消息,证明了即使在楚啸天掀起的舆论风暴中心,专注于具体案件、挖掘事实本身,依然能够撕开坚固的防御。
林晓几乎是不眠不休地将程日星挖掘出的支付通道数据、物流信息、制假工厂关联,与李建国夫妇及其他数十位受害者提供的证言、物证进行系统性整合。她运用在基层磨砺出的严谨,制作了一份条理清晰、证据链环环相扣的《“薇雅小姐”网红售假案初步调查报告》。
报告不仅详细记录了售假事实,更重点剖析了其资金运作模式与组织分工,明确指出这并非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一个有组织、有预谋,利用网络平台监管漏洞进行非法牟利的团伙犯罪。
“余老师,报告初稿完成了。”林晓将电子版发给余年,脸上带着熬夜的疲惫,眼神却异常明亮,“根据现有证据,我们可以正式向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提交立案申请,并附上这份报告。同时,是否考虑向媒体公布部分脱敏内容,施加舆论压力?”
余年快速浏览着报告,眼中露出赞许:“做得非常出色,林晓。这份报告的专业性和扎实程度,远超一般商业纠纷的范畴,直接触及了刑事犯罪的边缘。”他沉吟片刻,“立案申请立刻提交,这是法定程序,必须走。至于舆论…暂时压一下。”
他看着林晓略带疑惑的眼神,解释道:“楚啸天现在正希望我们用‘薇雅案’去冲击他的‘健康产业园’叙事,如果我们此刻高调公布,他会立刻将两者强行关联,指责我们‘用个别案件否定整体发展’,混淆视听。我们要把这份铁证,用在更关键的时机。”
林晓恍然,佩服于余年的深谋远虑:“我明白了,余老师。那我们现在…”
“继续深挖,固定所有证据。尤其是程日星正在追踪的那个支付通道实际控制人。”余年目光锐利,“我们要确保,一旦出手,就是雷霆万钧,让他没有狡辩和切割的余地。”
程日星得到了余年的明确指令,更加专注于追踪那个伪装成手机配件店的支付通道。这项工作需要极高的耐心和技术,以及对网络黑产运作手法的深刻理解,而这恰恰是程日星的“舒适区”。
他沉浸在数据的海洋里,试图从无数条虚假信息中剥离出真实身份的蛛丝马迹。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他胃部隐隐作痛,但他只是皱了皱眉,随手拿起旁边已经冷掉的咖啡灌了一口。
“喂,你不要命了?”
一个带着责备的声音响起,同时,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被放在他手边,替换掉了那杯冷咖啡。
程日星抬头,看见林晓皱着眉头站在旁边。
“空着肚子喝冷咖啡,胃还要不要了?”林晓语气带着不容置疑,“先把牛奶喝了,我刚热的。”
程日星看着那杯乳白色的液体,愣了一下,有些不自在地嘟囔:“…我不爱喝这个。”
“不爱喝也得喝,总比把胃搞坏强。”林晓双手抱胸,摆出一副“你看着办”的架势,“身体垮了,数据谁来找?那个支付通道的控制人,还等着你揪出来呢。”
听到“支付通道控制人”,程日星抿了抿嘴,没再反驳,默默地端起了那杯牛奶。温热的液体顺着食道滑入胃中,确实缓解了那点不适。他低着头,耳根又有点发热,闷声说:“…谢谢晓姐。”
林晓看着他这副别扭又有点听话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没再说什么,转身回去继续自己的工作。
程日星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心里却有点乱。他以前混日子的时候,饥一顿饱一顿是常事,受伤了也是自己硬扛,从来没人会给他递一杯热牛奶,用这种带着关心的语气责备他。这种感觉很陌生,让他有点无所适从,却又…不讨厌。
他甩甩头,强迫自己把注意力拉回数据上。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他必须尽快找到那个藏在网络背后的“幽灵”,这不仅是为了案子,似乎…也是为了不辜负那杯牛奶,和递牛奶的人那份下意识的关心。
苏晴那边对“健康产业园”的调查也在同步进行。她动用了所有积累的媒体和人脉资源,初步发现这个项目的环评报告存在争议,土地审批流程在某些环节也显得过于“高效”,更重要的是,其宣称的“核心生物技术”专利,查询到的持有人竟与楚啸天控股的一家境外空壳公司有关。
“他在用老套路,”苏晴对余年说,“用宏大的概念包装陈旧甚至虚假的技术,绑定地方利益,最终目的很可能还是套取政策补贴和银行贷款,或者像‘长生健’一样,作为新的资金转移通道。”
“意料之中。”余年眼神冰冷,“他现在越是把摊子铺得大,漏洞就越多。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契机,一个能将他华丽外衣和内部溃烂同时暴露在阳光下的契机。”
他看向老周:“‘长生健’的税务证据准备得怎么样了?”
“随时可以启动。”老周推了推眼镜,“就等你的信号。”
余年目光扫过忙碌的团队成员——专注于证据整理的林晓,埋头攻克技术难关的程日星,冷静分析局势的苏晴,还有稳坐数据中枢的老周。他深吸一口气。
“快了。”他低声说,像是在对团队成员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等‘奇线’最终锁定目标,就是我们全面反击的时刻。”
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纸张翻动声和低声讨论交织在一起,构成风暴来临前,短暂而紧张的寂静。每一个人都知道,下一波碰撞,将决定这场漫长博弈的最终走向。而这一次,他们手中握着的,不再是简单的质疑,而是足以撼动根基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