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通灵痴儿渡怨僧
万瘴渊的毒瘴,色彩愈发诡谲艳丽,如同打翻了染缸,却又死寂无声。练气七层的灵力在体内奔腾,女驸马相的智勇道韵犹在周身流转,让元在这绝地中多了几分从容。然而,越是深入,那瘴气便越是浓稠,不仅侵蚀灵力护罩,更开始撩拨心绪,引动内心深处潜藏的执念与妄念。
无数幻象开始在瘴气中滋生。有时是昔日强敌狰狞扑来,有时是玄水盟众人跪伏称臣的景象,有时又闪过几抹模糊的、属于不同女装相的绝色容颜……这些幻象虚虚实实,冲击着心神。元紧守灵台,以女驸马相的沉稳与智慧堪破虚妄,但神识的消耗却急剧增加。
正行进间,前方瘴气骤然向两侧分开,露出一片相对空旷的谷地。谷地中央,竟盘膝坐着一具身披破烂袈裟的白骨!那白骨晶莹如玉,颅顶一点暗金色的梵文若隐若现,双手结着一个古怪的法印,虽无生机,却散发出一股磅礴、悲悯、却又纠缠着无尽怨憎与不甘的诡异佛力!
在这具白骨僧尸周围,缭绕着肉眼可见的、浓郁得化不开的黑色怨气,其中仿佛有无数张痛苦扭曲的面孔在哀嚎。这些怨气与周遭的毒瘴相互交融,却又彼此对抗,形成了一片更加混乱、更加危险的力场。
“怨憎僧”!一种生前修为高深、但因某种极致执念或冤屈而死的佛修,死后尸身不腐,执念与怨气结合佛力,化为一种极其邪异的存在。其散发出的怨憎佛力,能直接污染修士金丹,引动心魔,使其堕入疯狂。
这怨憎僧生前至少是金丹后期的佛门大德,其死后所化的怨气领域,威力更是恐怖!
元刚踏入谷地边缘,便觉心神剧震!那怨憎佛力无视了星辉护罩,直接作用于神魂!女驸马相的智谋与沉稳在这纯粹的情绪冲击面前,效果大打折扣。脑海中杂念丛生,一股莫名的悲愤、不甘、以及对世间一切的怨憎情绪如同野草般疯长!
他闷哼一声,连忙后退,脸色微微发白。这怨憎僧的领域,比之前的毒瘴和鬼物都要难缠得多!强行突破,必被其怨气侵染,后果不堪设想。
需以至情至性、赤子之心,或看破红尘、超然物外之力化解。
就在他心神摇曳,苦苦抵御那怨憎之力侵蚀时,那深藏于道基之中,代表着懵懂真情、怜香惜玉、于富贵温柔中洞见虚无的相之种子,被这极致的怨憎与悲悯矛盾之力引动。
意识幻境,不再是战场宫阙,而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怡红院内,暖香浮动,一个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锦衣公子,正对着一地落英黯然神伤。他痴痴傻傻,不通世务,却对天地间的美好与女儿家的悲喜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与怜惜。他衔玉而生,被视为祥瑞,却又在红尘情劫中逐渐领悟“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虚无真意。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原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一道带着痴意、悲悯、却又隐含一丝洞彻的道音,在元神中喃喃响起,与那怨憎佛力形成了奇特的对抗。
现实中,元周身那属于女驸马的官威智勇气息,如同退潮般消散。他眼中的沉稳锐利被一种懵懂、清澈、又带着无尽悲悯的神色取代。身上的大红麒麟官袍如水纹波动,化作了一身极尽奢华的百蝶穿花大红箭袖,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颈上戴着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虽非真的通灵宝玉,却是由精纯灵力与道韵幻化,神似无比)。
【贾宝玉相】,显化!
此相一成,元(贾宝玉)看向那怨憎僧尸骨的目光,不再是警惕与对抗,而是充满了一种近乎天真的怜悯与不解。
“这和尚……好生可怜。”他轻声说道,声音带着少年特有的清亮与一丝软糯的痴意,“满腔的怨憎,化不开,放不下,困住了自己,也污了这方天地。”
他不再试图以力量硬撼那怨憎领域,而是迈步向前,走入了那片黑色的怨气之中。
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那原本狂暴涌来、足以让金丹修士心神失守的怨憎之力,在触及元周身那至纯至真的“痴情”道韵时,竟仿佛变得柔和了几分!它们依旧缠绕上来,却不再那么具有攻击性,更像是想要向这个“知音”倾诉那沉积了无数岁月的痛苦与不甘。
无数怨念碎片涌入元的识海,那是僧人生前遭遇背叛、信仰崩塌、挚爱惨死、最终含冤而坐化的悲惨记忆碎片。换作他人,早已被这海量的负面情绪冲垮。
但化身贾宝玉的元,却以其独特的“痴”与“真”,承受住了这股冲击。他仿佛沉浸在了僧人的悲剧之中,眼中流下两行清泪,喃喃道: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世间皆苦,情之一字,最是伤人。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皆是苦厄……”
他并非在诵经,而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并“共情”着这份怨憎。他周身散发出的,不再是抗争的意志,而是一种包容一切悲喜、怜惜一切美好的纯粹情愫。
那怨憎僧尸骨颅顶的暗金梵文,似乎微微闪烁了一下。周身的怨气,翻涌得不再那么剧烈。
元(贾宝玉)继续向前,直至走到那僧尸面前。他蹲下身,毫不介意那浓郁的怨气,伸出带着玉扳指的手,仿佛想要拂去僧尸肩头并不存在的尘埃,动作轻柔,如同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
“和尚,你恨吗?怨吗?”他痴痴地问道,不等回答,又自顾自地说下去,“可是恨又如何?怨又如何?你所恨之人,所怨之事,早已化作黄土。唯有你这执念,困住了自己,不得超生……”
“你看这花,开得多好,纵然明日便谢,也曾绚烂过。”
“你看那云,聚散无常,却也自在。”
“你这满腔的怨憎,比那铁槛寺的馒头还要沉重,压得你……好生辛苦。”
他言语颠三倒四,毫无逻辑,却句句发自那颗“通灵”的赤子之心,直指怨憎本源——放不下。
在那至真至痴的话语与情愫的浸润下,那凝聚了不知多少岁月的怨气,竟开始微微松动、消散。僧尸那晶莹的骨骼上,开始浮现出点点祥和的金光,与那暗金梵文交相辉映。
最终,当元说完最后一句:“不如……散了吧。干干净净,回归天地,不好么?”
那具怨憎僧尸骨,猛地绽放出璀璨的金光!所有的怨气在这一刻被彻底净化、超度,化作缕缕青烟升腾。那暗金梵文脱离颅顶,化作一道流光,没入了元的眉心,带来一段关于佛法慈悲与放下执念的纯净感悟,虽非功法,却直指心境。
僧尸则在那金光中,缓缓化作一枚圆润剔透的舍利子,落入元的手中,其中蕴含着精纯的佛力与一丝超脱之意。
谷地之中,毒瘴依旧,但那令人窒息的怨憎领域,已彻底消失。
元(贾宝玉)握着那枚尚带余温的舍利子,脸上的痴情与悲悯缓缓收敛,眼神恢复清明。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这身华丽得有些扎眼的装扮,自嘲地笑了笑。
“通灵痴情,红尘悟道……原来,有时候,‘痴’与‘真’,便是最强的力量。”
他收起舍利子,身上贾宝玉的华服悄然淡去,重新换上青衫。
气息,稳固在练气七层。
经此一役,他不仅化解了危机,获得一枚珍贵舍利,更对“情”与“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万瘴渊,果然步步惊心,却也处处是机缘。
前方,瘴气似乎更浓了。而他,将继续以万千面目,行走于这红尘劫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