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柏笙小心翼翼地触摸空间门的门框,隔着厚重的航天服,他也能感受到门框是真实存在的。
只是…
吴柏笙看着动作有些焦急的设备操作员,安慰道:“孩子,别急,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仪器的问题,是这门框的科技含量已经远超我们现有的技术了,不如说,我们的仪器能检测到它,这才奇怪。”
紧急调配过来的仪器包括x射线光电子能谱、磁强计、中子探测器等夏国目前顶尖水平的仪器,均无法进行有效探测,或者说,仪器根本没有检测到门框的存在。
但是门框却又实实在在的立在吴柏笙面前。
吴柏笙看了看航天服的防割手套,指尖触碰处没有任何磨损或能量残留的迹象。
贴在门框上的检测仪器也没检测出电、热、磁等常规宏观物理性质的信号。
也就是说,门框内部的科技已经完美的收敛了能量,到底是什么材料呢?
量子材料?某种未知的宏观量子态?
或许是奇异物质?
总不能是负物质吧?这东西仅存在于数学解之中啊,纯粹的科学幻想……
吴柏笙突然停住了思考,看着眼前的空间门,无奈地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看来我还是太保守了,不敢想可不行啊,等闲暇之余,我也得找点科幻读物看看……”
没等吴柏笙说完,耳麦里传来方砚樵的声音:“别找了,科幻读物里面,有几个敢写材料的?最多写常温常压超导材料,连室温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材料都不敢写,你想找灵感,不如来研究新的矿石。”
“咦?”吴柏笙有些疑惑地问道:“老方,你不研究空间门?怎么跑去研究矿石了?”
“那也得研究得明白,”方砚樵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反问道:“你那边的仪器,是不是什么都没探测出来?”
“对。”吴柏笙点头回应道。
“没有数据,原理未知,和原始人围观六代机有什么区别?”方砚樵看了一眼头戴显示器上的时间,继续说道:“24小时的时间,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理论物理方面能有所突破。”
话是这么说,但是方砚樵并没有放弃这宝贵的24小时研究时间。
用于引力波探测的高精度冷原子干涉仪、目前仅能检测微弱吸引力的纳米级卡西米尔力测量仪等对实验环境极为苛刻的实验设备,正连同整个实验室一并打包,由军区负责运送。
为的就是测量到哪怕一组不太准确的数据。
这组数据都将在未来物理学发展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等待的过程中,方砚樵只能研究新的矿石,用来掩盖自己焦急不安的心情。
吴柏笙也听出了方砚樵语气中夹杂着的焦急,正好新的大型设备正在运输路上,看看新矿石缓解下一心情也挺好的。
影铸石的存储箱比拓扑辉石的存储箱大了一圈,除了环境条件检测外,还多了矿石详细信息的全息投影,以及箱子内部矿石的存量显示。
不过方砚樵有了上次的经验后,打算结合矿石的详细信息,再参考开启条件来定制实验室环境。
吴柏笙走到方砚樵身边,认真看着全息投影中的信息,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这块名为影铸石的天然矿石,外层的晶体结构为非晶基质加六方纳米孔阵列。
根据呈现的信息推测,这种纳米孔阵列使入射光波相位反转,等效折射率为负值,会产生负折射效应,且各角度反射率均小于0.1%。
“光学隐身矿石?”吴柏笙小声的说出自己的猜测。
“对,”方砚樵点了点头,语气中也有些不可思议地说道:“不管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增原理,还是量子力学的退相干理论,甚至是晶体生长动力学与成矿理论,都告诉我们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如此完美的矿石。”
说着,方砚樵又指了指面板上‘2\/9’的信息,说道:“对方仅给了我们两块这种矿石,单独用一个存储箱保存,其余矿石的外层结构都是残缺的。我个人推测,这种天然结构精密的矿石,在高等文明手里的数量也极为珍稀。”
“外层结构残缺?”吴柏笙一下抓住了关键。
也就是说,内层的矿石才是影铸石的关键?
吴柏笙继续查看全息投影。
果然!
内层微观结构全息图像为纳米孪晶网格,内含辐照诱导自愈合通道。
再看其他信息。
[中子辐照耐受性>150 dpa(肿胀率<0.5%)]
[热通量承载25 mw\/m2(无熔融)]
[氚滞留率0.003%]
最重要的一点,当中子注量率达到阈值时,晶格激子驱动空位复合,修复速率可达0.3 dpa\/s!
这不是可控核聚变第一壁的终极材料吗?还是能自修复那种!
而且第一壁材料还不是这块矿石最大的科研价值。
理论上想制造超强材料,需要3000摄氏度的高温锻造,而影铸石却在-110摄氏度的冰窟中形成,这就好比在冰箱里无热源炒菜,理论上不可能成矿。
而影铸石内部的γ射线微区加热机制,相当于只加热炒锅里你需要的部分,其余部分依旧保持低温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将内部结构研究透彻。
夏国的材料科学将迎来重大突破!
吴柏笙内心激动,恨不得立刻去实验室展开相关研究,但目光投向仍在开启状态的空间门,最终还是忍了下来。
方砚樵看着比自己还心急的吴柏笙,笑着问道:“怎么?有什么好想法?”
“有!”吴柏笙激动地分享着自己的想法:“现在核反应堆的内壁就像被持续锤击,必须停机维修,高放射性环境下,连机器人维修都困难。”
“但是,”吴柏笙停顿了一瞬,指着全息面板上的数据说道:“如果上面的信息属实,我们就可以造出具有永久自愈能力的核反应堆。”
方砚樵笑了笑,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外层结构的研究价值也很高,说不定未来我们能看见光学隐身的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之上。”
“老方,这就是你的不对了,都光学隐身了,肉眼怎么可能看见呢?”
方砚樵哑然失笑道:“你还是和以前一样严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