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时节,麦粒渐满,桃源溪两岸的草木也愈发郁郁葱葱。联合社的正式成立,像给这片土地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沿岸各村的发展热情空前高涨。
联合社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桃源村新落成的培训中心召开。福伯作为理事长主持,林晚作为秘书长汇报工作规划,清溪村的周支书、柳林村的赵大姐等理事成员悉数到场。会议气氛严肃而热烈。
林晚将精心准备的《联合社年度工作计划(草案)》分发给大家。草案详细规划了未来一年在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质量管控、品牌营销、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步骤。
“各位理事,”林晚站在简易的投影幕布前,声音清晰沉稳,“联合社刚起步,头一年至关重要。我的想法是,咱们不求快,但求稳;不求大,但求精。重点抓好三件事:”
“第一,夯实基础,统一标准。眼下最要紧的,是把清溪村、柳林村的示范田管好,严格按照咱们‘桃源印记’的种植规范来,确保首批联合种植的药材品质过硬。技术指导要跟上,定期巡查不能少。同时,启动联合社内部的质量追溯体系搭建,从种苗到成品,每一步都要有记录,出了问题能追根溯源。”
周支书连连点头:“林秘书长考虑得周到!我们清溪村一定严格按照标准来,绝不给联合社抹黑!”
赵大姐也表态:“柳林村也一样!我们已经开了村民大会,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把地种好!”
“第二,拓展渠道,打响品牌。”林晚继续道,“联合社产能扩大后,销售是关键。陆子川理事正在积极对接更稳定的高端渠道和线上平台。我们要利用好‘桃源印记’现有的口碑,逐步将联合社的产品纳入统一销售体系,但必须严格把关质量,宁缺毋滥。同时,可以尝试推出‘联合社专供’系列,突出地域特色和联合优势。”
陆子川补充道:“市场这边我会全力跟进。目前有几个意向不错的客户,等咱们第一批联合社产品出来,就可以送样洽谈。”
“第三,也是长远之计,生态共建。”林晚将目光投向墙上那张流域地图,“联合社不能只盯着经济效益,更要肩负起保护桃源溪流域生态的责任。王博士团队的治理方案已经比较成熟,联合社可以牵头,向县里正式申报‘桃源溪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项目’,争取专项资金。这件事关乎子孙后代,需要咱们共同努力。”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理事的一致赞同。保护母亲河,是沿岸村民共同的期盼。
会议讨论热烈,大家对计划草案提出了不少补充意见,最终形成了共识。联合社的工作,在务实高效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散会后,林晚没有休息,立刻带着水生和两名技术员,驱车前往清溪村的示范田。周支书早已在地头等候。田里的黄精苗已经缓苗成功,新叶嫩绿,长势不错。林晚蹲下身,仔细查看苗情,又扒开一点土壤,检查湿度和肥力。
“周支书,苗子活得不错,但最近雨水少,要注意及时补水,最好采用滴灌,节约用水。另外,这边坡地日照强,可以考虑间作一些矮杆豆科植物,既遮阴保湿,又能固氮肥田。”林晚一边检查,一边提出建议。
“好!好!我们马上安排!”周支书认真记下,对林晚的专业和细致心服口服。
在柳林村的示范田,林晚同样细致地查看了玉竹的长势,并指导村民如何识别和预防常见的叶斑病。
接下来的日子,林晚的身影频繁出现在联合社的各处。她不是在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就是在作坊里检查质量,或者是在办公室与陆子川、福伯商讨营销策略和项目申报。联合社的运作千头万绪,协调难度大增,但她处理得井井有条,其务实、公正和高效的作风,赢得了各村成员的信赖和尊重。
在联合社的带动下,沿岸村庄的联系更加紧密。技术交流、经验分享成为常态。清溪村和柳林村的村民,看到示范田里长势良好的药材和联合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希望,参与热情日益高涨。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意识,正在悄然形成。
夏日的傍晚,忙碌了一天的林晚,站在桃源村口的石桥上。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橘红色,桃源溪水潺潺流淌,两岸的村庄炊烟袅袅,宁静而祥和。她看到清溪村的方向,有村民正在新修的灌溉渠边忙碌;听到柳林村传来修建集体仓库的敲打声。
这一切,都让她感到欣慰。联合社的路才刚刚开始,挑战依然很多,但看到大家同心协力的景象,她内心充满了力量。她知道,只有当沿岸的村庄真正拧成一股绳,桃源溪流域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统一,惠及子孙万代。
新的篇章,已在脚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