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后,嬴政回到书房,但并未立刻开始批阅奏简。他沉吟片刻,对侍立在旁的赵高吩咐道:“传左丞相李斯、右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即刻前来议事。”
“唯。”赵高领命,匆匆而去。
不多时,三位重臣相继到来,行礼后恭敬站立。他们心中都有些猜测,陛下刚在朝堂上决断了求贤之事,此刻召见,想必与此相关。
嬴政开门见山:“方才朝堂之上,顾丞所提广纳贤才之事,你三人以为,具体章程当如何拟定,方能既广开贤路,又不失朝廷体统?”
李斯率先开口,他精于制度,立刻给出了框架性的建议:“陛下,臣以为,可仿效以往察举之制,但扩大范围。令各郡守、监御史,每年需举荐辖区内通晓特定技艺(如农、工、算、医)或吏治卓异者一至三名,附其事迹考核。同时,于咸阳设一临时‘招贤馆’,允许士子自荐,由丞相府、御史府派员共同考核,分科取士。”
王绾补充道:“李相所言甚是。然需设定标准,如年龄、品行,且需有当地三老或同级官吏作保,以防滥竽充数。”
冯劫则从监察角度提出:“陛下,举荐之人,若后续表现优异,举荐者受赏;若名不副实甚至触犯律法,举荐者亦需连坐,如此可保举荐慎重。”
嬴政微微颔首,对三人的建议表示认可,这都在他预料之中。但他话锋一转,提到了核心问题:“诸位爱卿思虑周全。此外,顾丞今日所提沛县刘季、萧何等人,朕观顾丞以往所献之物,皆非虚言,其眼光独到,朕信其判断。对此几人,朕意,可直接下诏,征召入咸阳,量才授职。诸位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李斯、王绾、冯劫三人皆是一怔。陛下对那位顾丞的信任,竟然到了如此地步?仅凭其一面之词,就要直接征召几个远在千里之外、名不见经传的小吏?
李斯沉吟道:“陛下……是否稍显仓促?或可先令泗水郡守详加考察,再行定夺?”他本能地对这种超越常规程序的做法感到警惕。
王绾也道:“陛下求贤若渴,臣等感同身受。然直接征召,恐引人非议,以为陛下偏听偏信。”
这时,御史大夫冯劫眼中光芒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开口道:“陛下,既然顾丞如此熟知这些人的情况,想必对其才能、性情有更深入的了解。何不请顾丞一同前来议事?让其详细说明,我等也可更准确地为其拟定合适职位,以免大材小用或用非所长。如此,既显陛下重视,也令任命更为妥帖。”
嬴政闻言,觉得有理。他确实想听听顾念一还能说出些什么关于这些“未来名臣”的信息。于是点头道:“冯卿所言甚是。赵高,即刻去请顾丞前来议事。”
“唯!”
-----转呐转呐转-----
另一边,顾念一刚走出宫门,正准备乘车前往上林苑看看试验田的长势,就被急匆匆赶来的赵高拦住了。
“顾丞!顾丞请留步!陛下召您即刻前往书房议事!”
顾念一一愣,议事?跟她?还是刚散朝不久?她心里嘀咕着“又出啥事了?不会是我刚才举荐人才太猛,政哥要详细盘问吧?”,嘴上却连忙应道:“有劳赵府令,我这就去。”
跟着赵高再次回到咸阳宫,踏入那间象征着帝国权力核心的书房,顾念一看到李斯、王绾、冯劫三位大佬都在,心里更打鼓了,连忙恭敬行礼。
冯劫见到她,倒是颇为和蔼地打了个招呼:“顾丞来了,不必多礼。陛下与我等正在商议求贤及征召沛县诸贤之事,因你熟知情况,故特请你来一同参详。”
原来是为了这个!顾念一松了口气,心思立刻活络起来。既然都到这一步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能想到的都说了!她偷偷瞄了一眼嬴政,见对方面色平静,眼神中带着鼓励,便壮着胆子开口道:“谢陛下,谢冯大人。既然如此,臣便知无不言了。”
她先是对刘邦、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人进行了更详细的“介绍”,当然,用的是“听闻”、“据说”等模糊字眼,但重点突出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刘邦的豁达领导力、萧何的行政律法才能、曹参的勇武和后续可能展现的治军能力、夏侯婴的忠信和车骑技术。
说着说着,她心一横,干脆把另外几个重磅人物也“推荐”了:
“陛下,臣还听闻,淮阴有一少年,名曰韩信,虽出身贫寒,常受胯下之辱,然其胸有韬略,尤善兵法,若能得遇明主,悉心培养,将来或可成为国之柱石,统兵大将!”(她没敢直接说兵仙,但强调了兵法天赋。)
“还有……沛县吕公之女,名曰吕雉,听闻此女聪慧果决,有胆有识,处事干练,若能为女官或协助管理内务,或许……亦能有一番作为。”(她小心翼翼地推荐吕雉,毕竟女子为官已有先例,但直接参与高层政治还是太敏感。)
听着顾念一如同报菜名一样又抛出两个名字,尤其是还有一个女子,李斯和王绾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觉得此女越发不知分寸。但嬴政却听得目光连闪,这可都是未来搅动风云的人物!他心中波澜起伏,表面却不动声色。
几位大臣与顾念一你来我往,讨论着这些人的具体职位。最终,在嬴政的定调下,初步拟定:
· 刘季:召入咸阳,先任京畿都尉(负责咸阳部分治安巡逻,考验其管理协调能力),秩比六百石。
· 萧何:直接进入丞相府,任丞相史(处理文书律法相关事务),秩比六百石,发挥其律法行政之长。
· 曹参:入京师中尉麾下,任军侯(中级军官),秩比六百石,历练其武勇。
· 夏侯婴:入太仆属下,任车府令(管理宫廷车马),秩比四百石,发挥其御车之长。
· 韩信:因其年轻且无资历,暂不入朝,由朝廷出资,送入讲武堂(秦朝已有的军事教育机构)学习兵法,观察其能。
· 吕雉:鉴于其女子身份及才能特殊,暂不授官,可特许其入少府属下,协助管理新设的女红坊或典籍整理处,以观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