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将新械坊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巨大的黑蛇盘踞在地上。过滤槽里的溶液已经全部过滤完毕,清澈的液体被装进三十多个干净的陶缸里,每个陶缸都贴着标签,注明了过滤次数和活性炭用量,整齐地排列在墙角,像一排等待检阅的士兵。但李杰的脸上却没有丝毫轻松的神色,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要得到高纯度的硫磺,达到制作火药的标准,还需要进行多次提纯,至少要过滤九遍以上。
“今晚开始,咱们轮班值守,提纯试验不能停。” 李杰对围拢过来的工匠们说,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连续多日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嗓子有些沙哑,却依旧坚定,“每个人两时辰,记录溶液的清澈度、活性炭的用量和过滤时间,一点都不能马虎。我已经让人在旁边搭了棚子,里面备了茶水和干粮,大家轮换着休息,一定要保持清醒。”
工匠们纷纷点头,虽然连续多日的劳作已经让他们筋疲力尽,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看着那些清澈的溶液,他们的心里又充满了干劲。“大人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王铁匠拍着胸脯说道,黝黑的脸上露出坚毅的神情,“就算不睡觉,也要把这硫磺提纯好!”
夜幕降临,新械坊的灯火一盏盏亮起,足足点了二十多盏油灯,像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在黑暗中格外醒目,将整个工坊照得如同白昼。过滤槽旁,李杰守在那里,手里拿着一个特制的玻璃管,里面装着不同清澈度的溶液样本,从浑浊的淡黄色到纯净的透明色,一共分为十个等级,用作比对。他不时拿起一支细长的玻璃管,从过滤槽里取出一点溶液,与样本进行对比,然后在记录本上写下密密麻麻的数据,字迹工整,没有丝毫潦草。
“第一遍过滤,活性炭用量五斤,溶液清澈度八成,耗时一刻……”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笔尖划过纸张发出 “沙沙” 的轻响,与远处传来的虫鸣声交织在一起。
狗剩负责烧火加热硫磺溶液,他蹲在灶台前,灶台上架着一口巨大的铁锅,里面装着需要加热的硫磺溶液。他不停地往灶膛里添柴,火焰 “噼啪” 作响,映红了他年轻的脸庞,额头上的汗珠滴落在滚烫的灶台上,瞬间蒸发成白色的雾气。他不时抬头看看过滤槽,眼神里充满了期待,手里的火钳不停地翻动着柴火,确保火焰大小适中,让溶液保持在合适的温度。
老张则负责清洗陶缸和过滤用的麻布,他身边放着一个巨大的木桶,里面装满了井水,冰冷的井水冻得他手指发红,像熟透的樱桃,但他却毫不在意,只是认真地将每一个陶缸都洗刷干净,用细布擦干,生怕残留的杂质影响下一次提纯。他清洗麻布时更是仔细,用皂角反复揉搓,直到麻布洁白如新,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在竹竿上。
时间一点点过去,夜色越来越深,坊内的温度也渐渐降了下来,微风从气窗吹进来,带着一丝凉意。李杰裹紧了身上的外套,那是一件普通的麻布外套,袖口已经磨破了边,但他依旧坚守在过滤槽旁。每两刻钟,他就会调整一次活性炭的用量,有时增加半斤,有时减少三两,仔细观察着溶液清澈度的变化。记录本上的字迹越来越多,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他的心血,旁边还画着简单的曲线图,标注着不同用量下溶液清澈度的变化趋势。
天快亮的时候,第一遍提纯终于完成。当最后一滴清澈的溶液滴入陶缸时,李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指关节因为长时间握笔而有些僵硬。他看着陶缸里的溶液,虽然比之前清澈了许多,但离他的要求还有差距,透过光线看,里面还能看到极细微的杂质颗粒。“继续第二遍过滤,活性炭用量增加到六斤。” 他对前来换班的老李头说道,将记录本递了过去。
老李头接过记录本,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忍不住叹了口气:“大人,您都熬了一整夜了,眼下黑眼圈重得像熊猫,回去歇歇吧,这里有我们呢。您要是累垮了,谁来指导我们提纯啊。”
“没事,我还撑得住。” 李杰摆了摆手,眼神里充满了执着,“云州的战报昨天又送来了,突厥人已经开始攻城了,将士们伤亡惨重,多一分纯度,他们就多一分胜算,我不能休息。” 他拿起一个馒头,就着茶水啃了起来,馒头已经有些发硬,但他吃得很香,这是他从昨晚到现在吃的第一口东西。
就这样,提纯试验持续了整整七夜。新械坊的灯火从未熄灭,像一座永不沉睡的灯塔,照亮了周围的夜空。工匠们轮班值守,像一群不知疲倦的陀螺,每个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丝毫懈怠。李杰更是几乎没有合眼,他守在过滤槽旁,时刻关注着溶液的变化,调整着各种参数。他的眼睛布满了血丝,像熬红的兔子眼,下巴上长出了浓密的胡茬,头发也变得乱糟糟的像一蓬枯草,整个人看起来憔悴了不少,但眼神却越来越亮,像两颗燃烧的星辰,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到第九次试验时,李杰让人将溶液倒入陶盆冷却。陶盆是用上好的高岭土烧制而成,质地细密,保温性能极好,一共准备了十二个,每个陶盆上都做了标记,用红漆写着活性炭的用量和过滤次数。他亲自将溶液倒入陶盆,动作小心翼翼,像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气窗照进新械坊时,李杰迫不及待地走到陶盆前。他一夜未眠,眼里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他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在陶盆上的麻布,麻布上还沾着些许水汽,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屏住了呼吸,连心跳都漏了一拍。
只见陶盆底部,结出了一层雪白色的硫磺晶体,晶体棱角分明,像碎落的月光,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泽。它们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美丽的冰晶世界,每一颗晶体都像精心雕琢的钻石,让人舍不得触碰。有的晶体像细小的树枝,有的像绽放的花朵,形态各异,却都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
老李头也凑了过来,他拄着拐杖,步子都有些踉跄,脸上带着期待的神情。他颤抖着双手,拿起一把小巧的铜铲,铜铲被打磨得锃亮,没有丝毫锈迹,他轻轻铲起一块晶体,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婴儿的肌肤。晶体放在阳光下,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仿佛是用冰雪雕琢而成,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我的老天爷……” 老李头声音发颤,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他连忙让人拿来银秤。这杆银秤是工坊的宝贝,秤杆用象牙雕刻而成,上面镶嵌着细小的银丝作为刻度,秤盘是纯银打造,精致得能映出人影,平时只有在称量贵重药材时才会拿出来。
两个学徒小心翼翼地捧着银秤走过来,老李头将晶体轻轻放在秤盘上,手指因为激动而不停地颤抖,好几次都没能准确地挂上秤砣。周围的工匠们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盯着秤杆,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坊内只剩下柴火燃烧的噼啪声和风吹过窗棂的轻响。
当秤杆终于平稳地抬起时,老李头深吸一口气,眯着眼睛仔细辨认着刻度,嘴唇哆嗦了半天,才颤声报数:“一斤粗硫磺,出了八两纯晶!”
“什么?” 王铁匠第一个惊呼出声,手里的铁锤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砸起一片尘土,“李师傅,您再说一遍?多少?”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他的认知里,硫磺提纯能有四成出成率就已经是天方夜谭了。
“八两!整整八两!” 老李头提高了音量,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花白的胡子翘得老高,“我干这行三十年,从学徒到掌作,提纯硫磺最多的时候也只能出四两纯晶,那还是赶上最好的矿石,用硝石水反复过滤十几次才成,这……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啊!”
狗剩凑到秤盘前,瞪大眼睛仔细看着那些雪白色的晶体,又伸手比了比秤杆上的刻度,突然蹦起来欢呼道:“真的是八两!我们真的做到了!” 他的声音清脆响亮,像一串银铃在坊内回荡。
工匠们瞬间炸开了锅,纷纷围到陶盆前,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脸上都洋溢着难以置信的喜悦。“这活性炭也太神了!”“有了这法子,咱们以后再也不用为提纯发愁了!”“李大人真是厉害,竟然能想到用废木炭提纯硫磺!”
李杰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连日来的辛苦仿佛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他走到老李头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李师傅,辛苦您了。这不是奇迹,是方法的力量,只要咱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创造出更多的可能。”
老李头连连点头,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大人说的是,是小老儿见识浅陋了。这法子要是能推广开,咱们大唐的硫磺提纯技术就能领先诸国了!”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