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打死我都不去!”
孙连城把平板电脑推得像在躲避瘟疫,脑袋摇成了高速运转的拨浪鼓。
这是什么国际玩笑?
去参加一个顶级恐怖组织的全球年会?
那不是把哈士奇扔进狼群,指望它能靠卖萌活下来吗?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伊莎贝尔走到他面前,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
她那双深蓝色的眼眸里,翻涌着一种孙连城无法读懂的复杂情绪,像是风暴来临前的深海。
“只有在那里,才能接触到‘盖亚之手’的核心。”
“也只有在那里……”
她停顿了一下。
当那个名字即将从唇间溢出时,她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无法抑制的颤抖和深入骨髓的恨意。
“……才能见到亚历克斯。”
她告诉孙连城,她必须去。
她要去那里,了结一些血海深仇。
孙连城看着她那副“你不去老娘就自己去送死”的决绝模样,一颗心顿时沉到了谷底。
他这位“核武器级别”的保镖要是单枪匹马去送了,他这个刚刚通过“国级认证”的神棍,别说活到明天,可能连今天的宵夜都吃不上。
这该死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安全感!
最终,在伊莎贝尔那“你不去我就把你打晕了扛过去”的冰冷眼神威胁下,孙连城,光荣地屈服了。
两天后。
坎巴临时机场,人潮汹涌,旗帜如林。
在乌蒙元首和全体国民“先知万岁”、“坎巴之光”的山呼海啸中,孙连城穿着一身崭新的白袍,被半推半就地送上了飞往欧洲的专机。
那白袍是坎巴最好的裁缝连夜赶制的,纯棉透气款,主打一个舒适。
随行的,还有作为“神之护卫”的卡隆博将军。他激动得满脸涨红,看向孙连城的眼神,比看自己刚出生的儿子还要虔诚。
这架湾流G650,是家里特意协调的。
孙连城第一次踏入传说中的私人飞机,彻底暴露了土狗本色。
他一会儿研究真皮座椅如何一键放平成床,一会儿对着迷你吧台里冒着冷气的可乐两眼放光,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与他“超然物外”的神明身份,形成了令人忍俊不禁的反差。
伊莎贝尔换下了一身肃杀的劲装。
她穿着一套剪裁精良的香奈儿套装,优雅地坐在他对面。
修长笔直的双腿轻轻交叠,裙摆下勾勒出的腿部曲线,在舷窗透进的高空阳光下,仿佛渡上了一层朦胧的光晕。
她手里端着一杯红酒,闭目养神,整个人都因平稳的气流而放松下来。
她像一幅静置于卢浮宫的名贵油画。
而孙连城,就是画框旁边那个穿着保安制服,负责提醒游客“不要触摸”的保安。
峰会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一座中世纪古堡举行。
与会者非富即贵,不是华尔街的金融巨鳄,就是硅谷的科技新贵,要么就是某些没落小国的王室成员。
每个人都衣着光鲜,举止优雅,谈论着普通人听都听不懂的全球变暖和碳中和。
孙连城跟在伊莎贝尔身后,感觉自己像个误入爱马仕专卖店的流浪汉,浑身写满了不自在。
峰会的主持人,正是那个笑面虎诺亚。
他看到孙连城时,脸上的笑容依旧温和,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一闪而逝的怨毒。
他故意将孙连城安排在主会场的第一排,紧挨着几位诺贝尔奖得主,还“贴心”地给了他一个主旨演讲后的公开互动环节。
这用心,险恶得毫不掩饰。
摆明了,是想让他当着全世界精英的面,被公开处刑。
互动环节开始。
一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站起身,用一口流利的牛津腔,向孙连城抛出了一个刁钻到极点的问题:
“尊敬的先知先生,您在坎巴创造的‘道法自然’发展模式,堪称奇迹。但请问,这种极度依赖于‘神启’和个体超凡智慧的模式,是否具有普适性?它又将如何解决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因发展诉求而产生的根本性冲突?”
完了。
孙连城的大脑当场蓝屏。
每一个单词他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他完全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狗屁。
全场的摄像机、长枪短炮,以及数百位全球顶尖精英的目光,瞬间汇成一股灼热的洪流,全部聚焦在他身上。
压力。
排山倒海的压力!
孙连城紧张得手心冒汗,感觉自己的腿肚子又在合谋造反。
怎么办?
现场背一段《道德经》?
还是表演一段胸口碎大石,用东方功夫震撼他们?
电光火石之间,他福至心灵,想到了自己最强大、最无解、也是唯一被实践证明过绝对有效的终极技能。
他索性站了起来。
在全场惊愕的注视下,他缓步走到舞台正中央。
他没有看任何人,只是用手,轻轻掸了掸舞台地板上并不存在的灰尘。
然后,盘腿,坐下。
闭上眼睛。
双手在膝盖上,摆出一个玄之又玄的、类似于莲花盛开的奇异手势。
他开始了他最擅长、也是唯一擅长的事——
思考宇宙,进入“贤者模式”。
全场哗然!
“他在干什么?”
“这是某种东方行为艺术吗?”
“这是对诺贝尔奖得主的公然羞辱!”
就在现场即将失控时,伊莎贝尔不疾不徐地拿起话筒,站了起来。
聚光灯瞬间打在她身上,她美得像一尊从神话中走出的雅典娜雕像。
她冷静而充满磁性的声音,通过扩音器清晰地传遍整个会场。
“诸位,请安静。”
“先知,正在用他独有的方式,连接‘道’的本源。”
她环视全场,嘴角露出一抹神秘莫测的微笑,声音里带着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
“他正在为我们所有人,去寻找那个最适合各自文明的、独一无二的答案。”
“真正的答案,从来不在言语的辩论中,而在每个人的内心里。”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炸翻了所有人的认知。
全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那些自诩为世界大脑的精英们面面相觑。
他们虽然觉得哪里不对劲,但仔细一想,又感觉……他妈的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是啊!我们天天开会,天天辩论,可世界变得更好了吗?
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停下来,向内寻找答案?
这一幕通过全球网络直播,瞬间引爆了舆论。
第二天,全世界各大媒体的头条,惊人的一致:
《东方神秘主义的降维打击:当世界在争吵时,他在沉思宇宙!》
《日内瓦峰会最大亮点:一位来自东方的先知,用沉默征服了西方精英!》
孙连城,连同他那套“静坐思考宇宙”的行为艺术,一夜之间,火遍全球。
峰会当晚的庆祝晚宴上。
孙连城正躲在角落里,狼吞虎咽地对付一块半生不熟的牛排,试图把白天受到的精神损失,全部从物质上找补回来。
突然,人群一阵骚动。
一个坐在黑色电动轮椅上的老人,在诺亚等一众“盖亚之手”高层的众星捧月中,缓缓向他驶来。
老人看起来行将就木,面容枯槁,身上插着好几根维持生命的管子。
但那双眼睛,却没有丝毫浑浊,反而像两颗嵌入枯骨的黑曜石,闪烁着洞穿人心的寒光。
诺亚恭敬地停在孙连城面前,介绍道:
“先知先生,容我向您介绍。这位,便是我们‘盖亚之手’的伟大创始人,‘唯一神使’,亚历克斯·冯·海因里希先生。”
孙连城嘴里还叼着一块肥美的牛肉,闻言抬头,刚好对上那双黑曜石般的眼睛。
他身旁的伊莎贝尔,在看到那个老人的瞬间,握着高脚杯的手,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根根泛白。
“咔……”
一声微不可闻的脆响。
那只晶莹剔透的水晶杯,竟被她硬生生捏出了一道清晰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