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村长过来了,同来的还有一个不认识的中年男子。
他们在院子外头看见叶长贵在院子里晒太阳,笑着打招呼就走了进来。
叶刘氏连忙放下针线去堂屋搬竹椅子出来给他们坐,又去厨房厨房。
院子外头的动静,让在屋里头看书的叶青萝没法装听不见,连忙放下书走了出来。
她曾在村子里见过一次村长大伯,叶家兴,那次坐着驴车从镇上回来,村长大伯来问收桂花的事儿。
因而,她先给村长大伯叶家兴行了礼,而后好奇地看了一眼旁边那人,见那人笑吟吟地也在打量自己。
“萝儿,这是你有志叔。”叶长贵见闺女只拜见了村长,想着闺女怕是还不认得,连忙开口。
一听是有志叔,当初借了一两五钱给病爹救急的那位四爷爷家的儿子,在村里带了十几个人在外头做泥瓦活儿的叶有志。
叶青萝连忙行礼,喊道:“有志叔。”
“萝丫头不必多礼,你回来一个月了,叔也是今天才过来见着你,果然如村里人说的,是个乖巧懂事的。”
叶青萝腼腆一笑,没有多嘴。
村里人说她乖巧懂事?是不是还说她特别有本事,还特别有钱?
这时叶家兴笑看着叶青萝。
“今天你二堂哥和我说,你们二房这块地,是要建什么屋,昨晚你爷爷也找你四爷爷问了你有志叔。”
“对了,你二堂哥让我带回来给你的五十两银子。”
叶家兴说着又想到了过来的另一件事,连忙拿出一只小布袋子。
从袋子里拿出五张十两银票,还有一张新办下来的地契,还有一份交易文书,递给叶青萝。
“你二堂哥在衙门付了手续费,只让我将这些东西交到你手中,你点一下,他可有交代你什么?”
叶青萝点头,连忙接过那些东西,先看文书,是她昨晚签字画押的交易文书,再看地契。
她没见过地契,但这件事是二堂哥与村长大伯还有两家卖地的人同去衙门办妥的,自然不会有错。
接着是五张十两银票,略看了一遍就收了起来。
她在书局赚到了几次十两小银票,二堂哥就教过她验看银票真伪,只不过上回收到百两银票她还没学过,都是二堂哥帮她验的。
叶家兴和叶有志看着小姑娘这般理所当然接过这些东西,甚至都没顾忌一下她爹就在这里,心下不由惊讶。
难道村里人说的,如今叶家二房是刚回来的萝丫头当家,还真是?
只不过目光看向躺椅里晒太阳的人,也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叶家同族兄弟,没想到如今却虚弱成这样了……
他们喝着茶,谁也没有再开口。
最后还是叶青萝再次开口。
“建屋的图纸已经交给我大堂哥了,之后要怎么建,有我大堂哥安排,有志叔直接找我大堂哥就好。”
“工钱多少,需要什么材料需要多少钱,谈好后我先付一部分材料钱,之后还差什么材料,再买。”
“我一个小姑娘肯定是管不了这些事儿的,平时再有什么事我大伯和堂哥不在家的,直接找我爷爷。”
“我爹现在还走不了路,我就不让他操心这些了,安心养病才是最紧要的。”
她几句话解释了为何她爹坐在这里,她却不将地契、文书什么的给她爹看的原因。
也说明建屋的事交给了老宅那边爷爷、大伯、大堂哥负责,有事找他们,她只管付钱。
“就是我现在要去找你大堂哥问建新宅子的事情,是吧?”叶有志笑问。
叶青萝忙道:“大堂哥应该在做木工,我去喊他过来就好。”
她哪里敢让当叔的来了家里又要再多跑一家?
“不是还要看图纸吗?”叶家兴也提了一句,他好奇叶家要建什么宅子,现在不是都住得好好的么。
叶青萝笑道:“把图纸拿来就行,不劳叔伯多跑一趟。”
她说着就快步走了。
看着她出了院子往老宅去,叶家兴才感叹道:“长贵啊,你这闺女咋想起来要建屋子?”
“姐弟四个都还小呢,如今屋子住着也宽敞呀。”叶有志也嘀咕了一句。
三年前,这屋子就是他带人过来建的呢。
叶长贵笑道:“等图纸来了你们自然就知道啦。”
“还这么神秘呢。”叶家兴板起脸嘀咕了一句。
叶长贵却是呵呵一笑,并不怕这位族里大哥。
地契到手,交易成功,作坊开建是谁也瞒不住的,但他闺女没说的事,他是不会往外说的。
作坊的事也一直是闺女和大侄子在办,他就安心养病吧,不瞎操心了。
没多久,叶青枫就拿着图纸匆匆过来了,叶青萝在后头牵着叶铭,叶铭手里头还拿着一块糕点在啃。
刚睡醒起来洗了手脸的小家伙,就一边吃一边开开心心出来遛弯儿了。
这边院子里,叶有志看着手中的图纸,露出一脸吃惊表情。
这?
图纸上是很简单的平面图,就是一个围院子,说是屋子还不如说是宽檐廊子呢。
就是一个大大的“口”字,或者说一个长长的“口”字,没有正常屋子大小,以围墙的格局建成面朝院中间的……敞轩?
叶家兴凑过来也是看得一头雾水,不解地看向叶青枫。
叶青枫这才笑着解释。
“要建的是作坊,全用这种宽檐廊子围起来,但要比宽檐廊子的进深长一些。”
“要防风、防雨、防雪,风不能吹进屋子里影响干活儿,雨雪也不能飘进来影响干活儿。”
“中间不能算是天井,只能说是个晒坪,因此,屋顶要用青瓦,要有檐沟,地面要有阳沟用于流水出去。”
“屋里屋外要抹石灰水、要修地龙、晒坪要铺麻石板,要保障风雨天气路好走。”
“冬天雨雪天气有地龙不冷,干活儿方便点,另外作坊的门要靠近二叔家这边,这样进进出出也容易被人看见,防一下小人。”
叶青枫提完要求还坦然说要防小人,叶家兴和叶有志却无暇去思考这些,他们不约而同产生了疑惑。
“那边是两亩地,长贵家还有菜地也在作坊里边?建这么大的作坊是做什么的?”
【作者前面说了,除了雪绸布在当年抄价格抄错了(后面都更正了),其他细棉布、粗棉布、细葛布、粗葛布、细麻布等,都是为了让穷人穿得起衣裳而定的价,是根据架空文中的工价和消费水平综合考虑的物价,是参考一定资料后再以剧情为先的,前面关于地价也是如此。以后不会再回应任何关于物价的问题。
最后感谢所有来过本书的读者大大们,感谢喜欢这本书的你们的陪伴!感谢你们的追更!你们的催更!你们的打赏和评论!有你们的支持才是作者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