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相信干豆皮在府城卖开之后,肯定会有人寻到这边来进货的。
到时候以八文到九文的价供货交易。
他们不送货,若非要他们送货就要加上租马车以及人手还有路上住宿等一应成本了。
之所以突然变得这么硬气,当然是有顾公子的大订单兜底呀。
虽然他们喊着只赚一文利,还是希望多赚一点的。
当然最赚钱的是顾公子,利益空间全留给他了。
这样顾公子就可以持续增加订单,而他们只需要供货就行了,能省下不少找订单的辛苦,两全其美、各取所需。
而对村里人来说,建作坊比开铺经营简单得多,因为村里不缺干活儿的人手,缺的是能谈得下生意的人。
一杯茶时间,看完作坊图纸又了解了叶青枫意图之后,叶有志就起身要走。
他将图纸再递给叶青枫,低声道:“我先回去算一下大概成本。”
“不排除后面要补进材料的事,前期成本就是先进一批材料,那个钱要先给我。”
“工钱我这边都有行价,小工三十文、老师傅四十文,不管饭每人要再增加十文。”
“这不是收粮,外头干活儿这个价已经是低的了。”
“去县城工价还得看主家给不给得起,要再往上涨十文到二十文,县城就算咱们自己搭棚吃住,吃饭也贵。”
叶有志还没算材料费用,先把工价报了报,这些到时候都是要造进预算里去的,当然还有他相当于管事的工钱。
至于他接单要赚的利润,同是叶家人,他是不打算赚了,算上工钱和工期内吃饭的成本就行了。
叶青枫曾经帮叶有志的单子做过两回木工,自然也是了解情况的。
他连忙点头,笑道:“我知道的,有志叔你报价就行。”
叶有志要走,叶家兴便也跟着走了,他过来就是把叶青彦托他带回来的银票送过来,再把文书和契纸都送过来。
他倒是想试探作坊招人的事情,但叶青枫的态度有些强硬,连作坊要做什么都不说,他也就歇了心思不再问了。
反正招人手时若需要他出面的,叶青枫自然会来找他,何必他现在上赶着?
他们走后,叶青萝就将那五十两银票交给叶青枫。
“大堂哥,等有志叔那边算出帐目,肯定要先给一笔钱他要进材料的,建好作坊还要建库房,这钱先用着吧。”
虽然作坊就是围起来的宽檐廊子,那也是要不少砖瓦的。
按一早商量好的,作坊用泥胚砖盖青瓦,库房就用青火砖盖青瓦,建成“回”型宅院。
库房不过是空屋子堆货而已,但要住人也会方便。
那边的地是以叶青彦的名义去买的,实则还是叶青萝的,不过叶青萝并没打算将其变成自己个人的私产。
她一个农家女,家里人能支持她干活赚钱就很好了,她还要将产业全拢在自己名下?
所以,那边的宅子还是会留给大房,她自己将来去县城买个宅子就好了。
等弟弟们再大一些,去县城读书确实比在村子里更有机会考科举。
等爹的伤腿和中风康复了再说吧。
叶青枫却没有直接收银票,只笑道:“需要用钱时再来找你拿,我拿回去可别弄丢了。”
叶青枫每天赚的钱交到公帐,自己也会留一些做为小家体己,小家体己都是交给了媳妇的。
如今他拿着五十两回去,放在哪里安全?
放在哪里都不安全,就算他明确告诉王珍珍,这是建屋的钱,也难免要费一番口舌,还要听埋怨。
他现在忙得很,可懒得与妇人争辩,浪费时间。
叶青萝见大堂哥不拿,想了想也就明白了,钱放大堂哥这里还不如放二堂哥那里安全呢。
“拿去给爷奶收着就好了,这事儿爷奶最好出面,也最好管事儿,帐目也放心。”
叶青萝理解归理解,却不愿意之后总有人来找她不是拿钱就是算帐,略一转念头就想到了最合适的人。
提到爷奶,叶青枫便接过了那五张十两的银票,又看向叶青萝。
“那五百担箩筐昨晚已经分摊给那些来喝酒的老头们去做了。”
“正好爷爷手里有做好的大方筐子,给他们瞧了,赶货的价钱他们也满意,估计这几天就能做好。”
五百担,分给十家人去做,家里有两个会篾匠活儿的一天就能做完一担,也就是几天的事儿。
几天后作坊还没建成呢,当然,叶青枫刚才已经提醒了有志叔,作坊要赶进度,有可靠人手都安排上。
至于库房则是先找方家二表叔来看看,要同时开工才不耽搁,有志叔手头也有活儿,也不能怪他们又请了别人。
时间不等人。
叶青枫先回去了,叶铭还不想走,叶青萝就让他自己陪着叔爷爷晒太阳。
叶长贵还要晒会儿太阳,叶刘氏也坐在这里做针线,看顾一下叶铭是没问题的。
叶青萝再回屋里去看书。
叶青枫找爷奶把钱给了,说了让他们盯着些建屋的事后,就去后院里继续赶工木灶架。
给叶长贵打的一双拐杖已经做好,还要细细打磨光滑些才好用,这小活儿交给了叶长富有空来做。
叶青萝的图纸上,作坊靠路边这一面都留空屋放盘箕。
另三面则砌土灶,和他们现在厨房里一样的灶,不用砌这么大,每个灶靠墙留三口锅,中间留置烟囱。
这样就不用干等着豆油皮成型,每人负责一座大灶的三口锅,来来回回地挑豆皮就行。
但是每座灶之间的距离却是要留开的,不但要方便行走,还要方便放盘箕且不易被碰翻。
之后,有专人负责烧火,还有专人负责不停地将盘箕搬出去到外头晾晒,因此中间院子是一定要宽敞且干净平整的。
作坊需要大量的盘箕,早在她和堂哥商量做干豆皮时,爷爷那边就已经找几家邻里在做盘箕了。
事情都分派出去了,各自有序地筹备着。
叶青萝今天一个字不写,却是精神放松地看了半本《溪山集》,觉得这个作者文笔和思想是真不错。
连她都动了写散文、游记的念头。
只是目前忙不过来,只能先等《云间零星集》写到无故事可写了,再换赛道吧,连书名她都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