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萝这才笑着开口。
“爹娘不用担心,大舅说刘家畈的宅地不太好买,他最多帮我买到两亩,也就是几十两银子。”
“宅子建起来再到招人手,年内用不完一百两银子,但是作坊建起来了才能赶货。”
“顾公子会在府城开一家干货铺子专门卖干豆皮,他名下有布庄,我不需要买布的本钱,可以等成衣做好出货时抵扣布料本钱。”
“如果成衣买卖不好做,他随时可以不做,也不会投入太多。”
“我这边就如爹说的,作坊又不砌灶又不打井挑水也不供饭,人手做了工才有工钱。”
“不做了将人散去就是,也不花什么钱,最多给人多付一个月的工钱,都是我的好,不会招人怨。”
“就算将来成衣作坊做不成了,有宅子在我还可以做别的作坊。”
“今年来不及收红薯,明年也可以改成红薯粉的干货作坊,顾公子的干货铺子一样收货,这对他没有影响。”
“只要宅子在,做什么都有地方,空着也是咱们家的产业,再不济……”
“将来便宜些卖给刘家亲戚,他们谁分家不需要再买宅地,我这边也能回一些本钱,并不会将银钱都赔了。”
见她方方面面都说清楚了,叶刘氏这才松了一口气,不再那么忧虑了。
叶长贵笑了笑,却是扭头看了一眼挨着自己身边的三个儿子:“你们几个听明白了姐姐话里的意思了吗?”
“凡事不要只看表面、不只想着好或是不好,利弊权衡清楚后觉得能做就做,承担得下后果就行。”
三兄弟只有最小的叶青安还在努力思考着,叶青宇是最先听懂而点头的,叶青宣则是若有所思又似有所悟。
叶青萝见爹逮着这件事教子,她也没再多说什么,就不抢爹的高光时刻了,弟弟们已经很懂事,等年纪渐长也能懂得更多了。
前头赶车的叶青枫一直没有说话,却也将堂妹的意思都听进去了。
回到家里,叶青枫将二房这边的水缸挑满,这才到东厢来找叶青萝。
“萝儿,刘家畈这边的成衣作坊要安排刘家有威信的人管,还要像村长那样能处理一些矛盾的。”
“不然咱们叶家人也不能天天往那边跑,怕有事情顾及不到影响作坊进度,再一个……”
“叶家人出现太多,若刘家那边的人不乐意受叶家人管,也容易得罪刘家那边,到时你大舅难做。”
“虽说是你建的作坊,你是东家,但这里是农家,没人会跟你签用工契书的,更不会有人签卖身契。”
“又在自己村子里,怕一时间态度转换不过来,容易生是非,到时候你说硬话人家不喜,你说软话人家不听。”
“有些人平时做亲戚很热心,涉及到一些共事就容易起矛盾,有些人平时相处很和气,涉及到利益容易生是非。”
“你很聪明,想来今天做客与亲戚们都相处很好,不然也不会决定在刘家畈建作坊了,但……”
“你要注意这些隐患,最好是早些与大舅商量好应对之策,防范于前也能省不少口舌。”
叶青枫从村塾出来就去学木匠,与师父师兄打交道,在学徒时就跟着做下手活儿,接触过很多主家。
后来自己接木匠活计来做,没有师父师兄的庇护了所有事情更是自己做决定。
他是接触过很多各种各样人心的。
人心易变,不外乎利益之争罢了。
叶青萝很认真地听完大堂哥的提醒,点头道:“我会的。”
见她听进去了,叶青枫也没多说又忙自己的去了。
叶青萝这边思考了会儿,便继续写小故事,今天做客回来她没有继续写话本,而是准备赶几个小故事再说。
第二天是重阳节,叶青萝做了点鸡蛋碗糕给爷奶拿去方家。
再加上之前准备的干菊花,还有刘家畈回礼中的干鱼,老太太再准备了一篮子鸡蛋。
上次两个舅爷爷给的桔子和枣子太多,老太太一直惦记着这事,今天过去又准备了这些东西,老俩口还商量再给老父母一百文体己钱。
叶青萝知道爷奶也是对老父母不放心,才这么操心。
她做为晚辈做了自己能做的,剩下就让爷奶自己去操心了。
上午在屋里专心赶话本进度,中午还写了个小故事,在弟弟们上学去之后,她还在院子里扒拉了会儿晒着的粟米。
看着阳光底下的口粮,心里暗想幸亏空间里的粮食收起来不用晒也不会坏,能囤很久。
上天给她一个这样升级式囤物资的空间,就定然有命运的安排。
如今家里也不缺粮,除了偶尔搞点小动作让粮食和材料略有增加外,大量的粮和水果、材料都囤在空间库房里呢。
说不定哪天就能用得上了。
下午,刘有成就赶着驴车过来了,驴车上装着他一大早跑了一趟石坡镇送鱼带回来的黄豆和绿豆。
叶青萝赶紧给大舅泡了一杯清茶,再端来两个鸡蛋碗糕、两块绿豆糕。
刘有成让赶过来的叶青枫将黄豆和绿豆送进老宅那边屋里,他在这边院子坐下,喝了口茶就拿起糕点来吃。
“今天忙得中饭都没吃,在石坡镇买了两个馒头吃才赶上收这些货,本来是要囤几天再送过来的。”
“不是昨天还帮你问了那块地么,村长和耆老商量了同意卖给你。”
“今天早上你外公和叔外公还有几个耆老都去量过了,一共两亩半,你有华舅舅家让了六分出来,剩下是村子里公产。”
“另一边离别人家的菜地也留了一条地沟出来,这条地沟是你宅地里边的,但你建屋是要留地沟的。”
“这两亩半之外在另一边还送了点边角地给你,之后建个茅厕也是好的,还有预留地沟也有些空余送给你了。”
“就是实地比两亩半略多分余,按两亩半给钱,你随时可以去签买卖文书,我帮你把宅地文契过户。”
“另外作坊里的人手……我与村长和耆老们说了你的需求。”
“知道只要针线和绣工好的妇人和丫头,他们也很希望你的作坊能够好好经营下去。”
“这样对村子里各家有本事来作坊干活的人,只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