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主动道:“我正好要送青彦和知谦回塾里,把你们也带去书局,你们要买什么快一点,我第二趟去接你们。”
他说的第二趟,就是要回家了。
这趟表姑父和四表叔都没有来,是王悦赶一辆驴车带了娘和两个妹妹,还有四表妹和三个孩子。
难得过来走亲戚本该晚些走,但柳林镇远,如今天气又比之九月底冷了不少,入夜赶不回去在路上是要吹风受冻的。
因而,王悦先去一趟镇上后,就要回来接家里人回柳林镇了。
虽然人也不少了,但小孩子居多也没那么占地方,到时把叶青萝姐弟几个带回去也挤得下。
叶青萝答应了,转头朝一群小娃们那桌喊了一声。
今天陈嫣出嫁,做为弟弟的陈光陈亮年纪虽小但也有模有样在招待客人了,虽然招待的只是亲戚们里的小表哥小表弟们。
像叶青彦和王悦这么大的哥哥,他们可招待不来。
这时候一听萝姐姐和叶青宇他们要走,顿时有些不舍。
但又听叶青宇小声说,姐姐要带他们去书局买《大夏风物志》,顿时又高兴起来。
《大夏风物志》第一册早就被叶青枫带过来给陈光,已经看完了,今天叶青宇过来又带了第二册,再将第一册拿回去。
要买新的就意味着陈光又能多看几册了。
吃了饭,也没人闹着不想回,都乖乖洗了手脸还去了趟茅厕,就兴致勃勃等在院门口了。
叶青萝也找小姑拿回她的小竹篮,看着小竹篮里塞了一包绿豆糕,有些哭笑不得。
“小姑怎么不留着给其他亲戚们呢,我家里不缺绿豆糕吃呀。”
叶翠有些不好意思,压低了声音道:“这不是头一回练手嘛,做得差强人意还是想给你尝尝小姑的手艺,呵呵、呵呵呵呵……”
叶翠说完还讪笑起来。
叶青萝却明白了,虽然小姑早就和她说了做绿豆糕的操作细节,而她也发现了问题并指出来。
但小姑还是想让她尝尝,说不定下回做了还要给她尝,只有她说没问题了才敢往外卖吧。
而她之前来了陈家只喝了糖茶,一直在屋里陪陈嫣并没有吃绿豆糕。
当时小姑忙着,也没特意去拿来给她尝。
于是她没再拒绝,道:“小姑忙完家里可以回叶家住一晚,跟着我娘从头做一遍绿豆糕。”
叶翠已经自己上手做过一回了,问题几乎全部显现,再跟着学一个流程应该就能上手了。
叶翠忙点头。
“你让你大堂哥明天下午送货之后来接我,那时家里也忙得差不多了,我去住一晚,后天下午再回来,也不耽搁你表姐回门。”
出嫁的第三天回门,是从新娘在夫家成为新妇的第一天开始算。
叶青萝领着弟弟们和二堂哥他们又去和祖外公祖外婆还有舅爷爷他们道了别,这才出门上了驴车,热热闹闹地走了。
叶青莲没有跟着走,她还要帮着带叶铭,等大哥来接。
叶青梨知道宋知谦要回去塾里下午还要读书,虽有不舍但不会表现出来。
却没想到叶青萝竟然要同车去镇上,顿时急了也要跟去,然而,她的话一出口却让所有人都一脸不解地看着她。
最后还是叶青彦沉着脸说道:“萝儿要去书局买书,悦表哥之后是要回家的,车上坐不下那么多人。”
“梨儿听话,你等大哥晚点来接,别耽搁悦表哥的事了。”宋知谦也低声叮嘱了一句。
叶青梨见宋知谦也这么说更急了。
她情绪有些崩不住地盯着叶青萝,不服气地道:“她要买书何时不能买?初十不来镇上了?不是一个月两次都往镇上跑吗。”
王悦拧眉,道:“初十我不来镇上,我也打算去看看这边的书局可有我想买的书,顺便照看一下表弟表妹。”
叶青宇也说道:“初十我和青宣青安不来镇上,我们也要买书还要买竹纸回去。”
所以,每个人都有去书局的理由,只有她是无理取闹。
叶青梨正要说她也要去买描花样子的笔,老太太走了过来,喝斥道:“你要去镇上买什么都等你大哥来了再去。”
“他们买书能同路,顺便把你堂弟堂妹带过去,你别耽搁他们时间了,你二哥和知谦若是迟到会被夫子责怪。”
叶青梨差点气哭,所有人都帮叶青萝,只会怪她胡闹,她正要开口,叶青彦已经在喊叶青萝姐弟上驴车。
宋知谦也跟着叶青彦上了驴车,没有再看她一眼。
叶青梨心里委屈,眼泪顿时落下来。
老夫人见状想骂人,怎么就养出这么个眼皮子浅不分场合的丫头?可今天是外孙女出嫁的大喜日子,陈家这么多人看着呢。
她只得压低了声音:“别在这里哭哭啼啼,让陈家人看了笑话去。”
叶青梨正要大声反驳,随后就听见老太太又说了一句:“你今天的表现,知谦可是看在眼里,你这样子他会咋想?不识大体!”
叶青梨哭丧的表情一僵,连忙低头拿帕子擦去眼泪,不敢吱声了。
驴车很快远去,宋知谦坐在前边,叶青彦坐在中间,叶青萝姐弟四个挨着二堂哥身边。
宋知谦好奇地打量了叶青萝几眼,朝叶青彦使眼色,叶青彦往他身边凑了凑。
宋知谦小声问:“堂妹不是每天忙着写话本子吗,还有时间看书啊?她喜欢看什么书啊?对写话本子有益吗?”
叶青彦听着这一连串问题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道:“又不是识字就会写话本子,这话本子不也和作文章差不多?”
“萝儿当然也会手不释卷,增加学问。”
宋知谦恍然,一脸谄笑道:“那你帮忙问问堂妹都看何书,写话本子的心得?”
“你问这些干什么?”叶青彦不解。
宋知谦不好意思道:“我读书向不如你,万一明年院试没那好运气……我也得给自己找条退路,至少要苟到下次院试吧。”
“你也知道我家里情况,若我屡试不中还只管闷头读书不管生计出路,我娘是不说什么,嫂子定然会生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