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房这边,吃完晚饭之后,叶长贵就带上那六两银子拄着拐杖往外走,叶刘氏跟着他,一直到老宅院子外头才停下脚步。
叶刘氏低声道:“娘可能去了作坊,你陪爹说说话,我回去洗碗了就来接你。”
“好,其实路也不滑,我慢慢走没事儿。”叶长贵笑着说道。
虽说这几天不下雪了,但路边都堆着雪呢,泥地每天都被人走来走去并不平整,也是他自下雪以来不大出门锻炼自己走路的原因。
断腿已经康复了也需要练练脚力,中风的腿还是不如以前反应利索,在屋里能不用拐杖走几步,出门可离不了拐杖。
天又黑了,就怕脚下一个不稳当而摔了,才是婆娘跟着他的原因。
好在院门茅草檐下挂了一只大灯,老宅那边同样也挂了一个,是方便两边作坊的人下工时照路方便的。
不然外头黑灯瞎火的,叶青萝肯定不会让爹夜里跑这一趟。
厨房里,三兄弟洗碗收拾厨房,叶青萝在小炉上熬红枣百合姜茶,叶青安抹完桌子过来瞅了一眼,小声打着商量。
“姐姐,要不要打一个鸡蛋?”
“姜茶里边打鸡蛋不好吃,明天早上做红枣桂圆莲子鸡蛋羹给你们吃。”叶青萝微笑道。
叶青安一听立刻高兴地“噢”了一声,又跑去卷起袖子要帮忙洗碗,被两个哥哥推开了。
叶青安便又回来挨着姐姐坐在小马扎上,看着小炉上瓦罐里翻滚的姜茶,已经散发着红枣和生姜的香味了。
叶刘氏回来见孩子们已经将厨房收拾好了,碗也快洗完了,不由欣慰笑道:“你们忙完了赶紧回屋读书去。”
三兄弟乖乖答应了一声。
叶刘氏就去将未磨完的豆浆继续磨了起来。
因着作坊夜里还有一个时辰干活儿,大房那边也就叶长富一个主力,还要照管干豆渣作坊。
于是不方便到处跑的叶长贵就每天都帮着磨豆浆。
叶刘氏要照顾家里,要让闺女每天不要分心地写话本,她在成衣作坊步入正轨后就很少过去了。
家里有两张手推小磨,给他们俩口子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叶青萝见娘眼里有活儿一刻不停地忙起来,便问起爹那边情况。
叶刘氏笑道:“刚把你爹送到那边院门口,看着他进了院子我才回来的。”
“本来说好等我洗完碗收拾好厨房就过去接他的,没想到你们把活儿干了,我就磨会儿豆浆再过去。”
叶青萝把小炉的火撤去一半,等着小火慢熬,也过去帮忙磨豆浆。
叶刘氏见状忙道:“不用你忙,你的事儿更重要。”
叶青萝道:“我这会儿有空,小炉上的姜汤还没做好呢。”
她今天已经交完所有清单上的细纲任务了,接下来再交什么书稿都是自己赚钱,早没了之前的压力。
若非还有小故事要赶,她都想再赶两个细纲出来,年前还能再赚两百两,但她也明白,细纲写到现在,若非急用钱都应该冷却一下了。
目前她给的细纲分类都是有关联的,不是东一个想法、西一个路数。
这样还能解释是同一个路数改改就成了新的细纲,是她会改而已,才会短时间出那么多细纲。
接下来正好用自己原本的小故事和话本子缓一缓,明年春天再继续出十个八个细纲,不就是哗哗的银子进账?
她手里已经攒下半册小故事,事情就没那么紧迫了,这会儿帮着磨豆浆帮衬一下还是可以的。
叶刘氏看一眼小炉那边,安儿坐在小马扎上盯着瓦罐呢,不由笑叹一声,便没阻止了。
如今早已不是当初半夜就起来磨绿豆粉、赶早蒸绿豆糕的时候了,每天只是磨豆浆、做三餐饭而已,根本不累。
如今又有银子进账,她手里也捏着二十两的银票呢,过了一开始的心慌紧张之后,就只剩下欢喜振奋了。
当家的说得对,家里有个这么会赚钱的闺女,她也不能攥着几两银子就激动得睡不着觉,确实小家子气了。
如今她爹娘都能一个月进账二两银子呢,也不见娘吃不下、睡不着,说起来还是她眼皮子浅了。
当她这么想时,心里头确实能安定不少,主要是闺女给了她底气,让她不再觉得二十两就是一家人所有的家底。
当初负债二十多两可能要了一家子活路,如今……呵,区区二十两,怕啥!
叶青萝不知娘心里想法,但能看出来娘一直很高兴,但能稳住不再提钱和藏钱的事,说明娘也确实长进了不少。
叶青萝一边磨豆浆一边陪娘说话,过了会儿叶青宇洗干净双手走过来道:“娘,我也磨会儿豆浆,你去看看爹。”
叶刘氏这才想起来已经过了洗碗时间,连忙站起身道:“好,我去瞧瞧,你们也别累着了,剩下的等我回来。”
叶青萝随口应了,却也没提醒娘,剩下的可不能再等了,晚点大堂哥得来挑豆浆了。
今晚磨完的要今晚用完,可不能留到明天的。
叶刘氏匆匆走后,姐弟两个继续忙着,叶青宣清理完厨房也去到小炉边看了看。
“姐姐,姜汤熬得差不多了,我把爹的药再煨一下吧。”
“好,拿抹布,小心些别烫着,安儿让开一点别挡着你二哥了。”叶青萝看一眼连忙提醒。
叶青宣以前就经常帮爹煎药,叶青萝没有将他当作小孩子看待而不让他去做这件事情,不过会仔细提醒。
叶青宣和叶青安都答应了。
叶青萝手里继续推着小磨,眼睛却盯着弟弟们那边。
见青宣小心翼翼将瓦罐放到了地上,再将闲置在中号炉上的药罐拿到还有些余火的小炉上,这才轻轻松了一口气。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说的就是懂事和做事的执行力,不是什么也不会做的娇宝宝。
家庭如此,就算她会赚钱、会改变家境,也不会将弟弟们养成废材。
老宅上房,叶长贵和老爷子说话,父子都感慨得直抹眼泪,最后老爷子还是收下了那六两银子,直说孩子有心了。
老太太和叶林氏去成衣作坊了,至今还不知道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