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叶青枫赶着驴车进了院子,这才钻进车厢拿了自己的小竹篮,跟着另一个伙计去找林帐房。
依然是在帐房旁边的厢房里,伙计去喊林帐房过来收书稿,在林帐房过来的时候,也有小厮来奉茶。
只不过是负责收稿时的奉茶,没有糕点奉上了,毕竟以前有糕点吃都是顾子熙在这里的时候。
寒暄过后,叶青萝便打开小竹篮拿出两摞书稿,放到了桌面上。
“刚才见铺子外头都有人在排队,就没从铺子过来,这是《云间零星集》的第六册和第七册。”
一听是小故事,林帐房连忙拿起来看,这么长时间的合作,书局对叶青萝说故事的能力是有目共睹、不会质疑的。
林帐房对比清单快速浏览了几个故事之后,又停下来看着叶青萝。
“今天腊月二十二,书局是腊月二十八放年假,初六就会开门以方便有人需要买纸笔。”
“书局养着的那批写书人最近又闲下来几个,若在年内拿到细纲,能赶上正月底出一册新话本。”
所以,既然今天来交自己的书稿了,那接下来还有几天时间才过年呢,会有时间再出两套细纲的吧?
以叶青萝过去一个半月出细纲的速度,他和老杜也估算过小姑娘一套细纲需要多少时间。
因后面都是按二十册话本来出的细纲,他们这样在书局多年的老行家很容易就可以估算出来进度。
若赶在放假之前再出两套……
二月初就能多两个新话本故事的第一册上架了。
年内新开的那些墨香书局正忙着出过去几年的旧话本,但他们开张已久的书局,却需要新鲜话本来撑销量呢。
尤其是过完年的开年生意,会有开门红的好寓意。
林帐房又道:“年内江湖恩仇类的话本有不少了,若是有想法可以试试增加些世家公子、名门千金那样的故事。”
“当然,依然可以继续写江湖恩仇主线的,就是让品种更丰富一些,那些喜欢看话本子的千金贵妇们来买的也会多一些。”
林帐房一脸“你懂的吧?”的表情,殷勤地看着叶青萝。
这些话当然是这些天忙到很晚和老杜在书局吃饭时,与其他收话本子的管事一起探讨过的。
只不过那些管事们还不知道书局一下收来那么多话本细纲,全出自叶青萝这个小姑娘之手。
云间和流霜是谁,这真相也只有他和老杜还有东家知道。
接触过叶家兄妹的那些伙计,一直以为是叶青彦来交书稿,而叶青萝则是和东家合伙做生意呢。
干货作坊和成衣作坊的事在书局并不是秘密了,光是拖货就用的同一批人了。
这有叶青枫常来书局兑换散钱,甚至是东家离开柳东镇之前还叮嘱过要从书局出五百两给叶青枫的事。
没有过硬的关系和融洽的合伙生意在,能做到这般?
但林帐房和杜掌柜却是深知小姑娘实力的。
见其他收稿管事在说最近江湖、热血、恩仇的故事有些多,情仇、爱恋、风花雪月的故事有些少,心里就在想,流霜能写这类话本吗?
可小姑娘也不过才十四岁呀。
一个被大户人家养了十三年却因是假千金而被无情赶走的小姑娘,痛失自幼定下的亲事、面对农家亲生父母只能散去荣华换上素衣重新开始。
小姑娘的这半年也如一个曲折却多彩的话本故事啊。
她能写的吧?
林帐房有些期待地看着叶青萝。
叶青萝却是笑笑,轻描淡写道:“以前我看那些话本不少,反而是江湖恩仇、门派争雄的故事看得少。”
“我能出那么多那类的细纲,也不过是知道万变不离其宗、而千变万化也可寻本源的道理。”
叶青萝伸出一只手轻轻将五指张开,又慢慢合拢。
借以比喻同一本大纲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故事细纲,而不同的故事情节也可能是用的同一个套路。
只是依据一些规律写出不同的细纲,再交给不同的写书人去发挥而已,又不是说每一个故事都由她自己来写。
算是解释了为何她能在短时间里出那么多个细纲的原因了。
林帐房理解地点头,这道理他和老杜早就探讨过了,也是差不多想法。
叶青萝又道:“我会从林先生刚才说的世家公子、名门千金的思路上去考虑新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就算还是放在一样的江湖恩仇的背景之下,应该也会有新的特点和情节走向了。”
林帐房眼睛一亮,很是认同地点头,笑道:“那就辛苦你了,到二十八这天早上实在赶不出第二个细纲,就交一套过来吧。”
“这样当天中午就能将细纲交到闲着的写书人手里,到正月下旬就能出第一册了。”
“第二册在正月初六上午交来也能赶上下旬最后的时间付印,月底放出消息,二月初一应该会有新的不错销量。”
叶青萝自然没意见,也没保证腊月二十八一定交得上来,只说会尽力而为。
之后林帐房便继续去清点验收那六十个小故事了。
就算他不会仔细去看内容,也会以经验和清单核对来大致检查一遍。
剩下的就是对叶青萝一直以来小故事的质量的信任。
叶青萝却不愿意一直坐在这里,仿佛就等着人家审完稿好收钱一样,这也会对林帐房形成压力。
而且大堂哥还等着兑换散钱,于是在林帐房又看完一个小故事的时候,她适时开口。
“林先生,今天我们过来还想兑些铜钱回去,不知书局这边可方便?”
书局做零卖生意,几文到几百文到几两、几十两的商品都有。
而最近大量新话本上架,话本统一价都是单册一百文,还有其他书则是两百文到五百文、八百文不等。
《云间零星集》因是小故事,最开始定价也是按话本故事来定的。
但又因故事有趣、类型丰富而多有道理寓意,能认字的人都能看懂,又适合警醒他人或是教育的作用。
因而一上架就销量一直很好,丝毫不输那些卖得很火的话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