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去府城的事我先和堂哥他们商量一下,正好过两天大堂哥就要过去府城,让他先看看那边行情。”
“新酒楼是肯定要开的,二舅可以先联系一下可靠的厨子,看看谁有意愿。”
“掌厨和副厨肯定都要的,只要能像二舅这样有实力的,考核什么的就是做一席拿手菜,请酒楼里的人尝尝就行了。”
“至于工钱咱们按柳风的来,毕竟柳风的工钱是行内最高的很多人都知道。”叶青萝说道。
刘有顺想了想,点头道:“我先给认识的写信说一下情况,等回信也还要时间。”
找厨子的事情就只能先说到这里了,刘有顺也还要回大厨房去忙。
不过他走之前又回头看了一眼外甥女,有些欲言又止。
“二舅怎么了?”叶青萝看向刘有顺。
刘有顺纠结了一下,还是开口道:“我还是觉得现在就去府城太远了,可以先去县城。”
“如果没有合适的掌厨,我可以去县城,有我盯着你可放心酒楼的事,其他人手还可以像现在这样用原来的人手。”
“你刘阳表哥虽说年轻,但他在大厨房里这么多年又不怕东家为难,再找个副手就可以把镇上大厨房撑起来了。”
“最主要的他做菜是我一个路数,分开掌厨就能把招牌菜分到两家酒楼去。”
刘有顺的意思,不算刘阳资历还差些火候的话,从做菜风格和招牌菜的问题上说是客观的。
现在福味楼的招牌菜就是以前柳风酒楼的招牌菜,柳风酒楼生意一向很好,刘有顺走后生意慢慢淡了一些。
刚掌控大厨房的原林副厨肯定是不会承认这个问题,也不会就让柳东家知道这个问题的。
但是刘有顺自己清楚,叶青萝也清楚。
所以,刘有顺擅长的那些菜式现在成了福味楼的招牌菜,而刘阳是刘有顺一手培养出来的徒弟。
如果叶青萝在县城再开一家福味楼,刘有顺过去就等于把招牌菜带去了县城,镇上福味楼又有刘阳在,招牌菜同样还在。
就像叶青萝以前卖食方给顾子熙,顾子熙在各地开酒楼就将同样的食方带去了不同的酒楼里。
从而实现生意红利最大化。
叶青萝懂了二舅的提醒,笑着点头:“好,那就先找两个副厨,县城的十二两、镇上的十两。”
叶青萝的态度很干脆。
原来柳东福顺酒楼的掌厨工钱十二两,副厨是八两工钱。
刘有顺过来是按柳风酒楼的掌厨待遇给的还是十五两,除了工作环境不闹心了,其他待遇没变。
副厨仍保持原来的八两不变,刘阳从下手工钱二两,来福味楼升副厨的工钱则是八两,待遇差别这么大他自然很高兴。
同样的副厨八两,对老厨子而言嫌低会不高兴,对新副子来说却是很好待遇,各人情况各自感受吧。
但叶青萝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特意提到副厨工钱涨到十两,则是对原来福顺厨子内讧问题的引以为鉴。
柳风的镇上副厨正是十两,福顺的县城副厨正是十二两。
所以叶青萝给出的工钱十分合理不能说低,刘有顺笑着点头,没再说什么就匆匆回大厨房去了。
叶青萝在院子角落又站了会儿,想着不用她手头的那些食方,仅靠二舅的厨艺在县城开酒楼是没有问题的。
镇上这边交给刘阳表哥没问题,因为酒楼其他人手上经过这些天的相处和观察都没出现过问题。
只要大厨房里忙得过来,酒楼经营就不会有问题。
叶青萝在酒楼吃了中饭之后就和刘阳再回书局那边去,让刘招把碗盘什么的收进食盒拿回酒楼去,她则留下来继续赶剩下的细纲进度。
杜掌柜亲自提着一小壶茶过来,还拿了一包明悦楼的桃花酥放到角亭的桌上。
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照进角亭里,没有早上那么清寒,在这里写字还是很舒适的。
杜掌柜在对面坐下来笑眯眯道:“你这丫头辛苦这么久总算见着一些钱了,这时候可要稳住心态别浮躁啊。”
“财不露白的道理你这么聪明肯定懂得。”杜掌柜压低了声音叮嘱。
叶青萝连连点头表示记下了。
“你想买下府城那宅子的事,明天正好这边要给东家传消息,会给你带一句的。”
“这样你们去到府城就可以和干货铺那边说,已经和东家说过了,也好不得罪人。”
连着吃了叶家酒菜两次,这好吃好喝也不能白消受,在买府城那宅子的问题上便提醒了一句。
叶青萝眼睛一亮,连忙起身朝着杜掌柜福了福,笑道:“好,多谢先生提点。”
他们暂时只说到要带泥瓦匠过去,还真没想到可以这么处理问题。
和顾公子传过消息就可以当作是打过招呼,到府城那边就当是过了明路,不至于顾公子毫不知情,没有及时知会干货铺那边。
最后容易让干货铺那边觉得,好心租宅子给你们结果你们擅动宅子?
同样的,既是要买,那就不给租钱直接买下。
那现在就和干货铺说这事还是先租到顾公子回来再说呢?
她坐下后连忙求教,杜掌柜笑道:“你不差这几两银子,最多下旬东家就回来了,那时再说买也不过是多付了一个月租钱。”
“同样还是直接和东家说,交易让东家这边处理。”
“知道了。”叶青萝连忙应下。
杜掌柜没有多待,午后铺中生意忙些,他起身回前头去了。
叶青萝倒了杯茶又吃了块桃花酥,这才继续忙。
今年第一次吃桃花酥,她将剩下的重新包好放进背篓里。
她也可以做桃花饼,她空间里有大量桃花可用,但她开的是酒楼,暂时不会在糕点上费心思。
她现在是要再开两家酒楼,多两个赚钱平台,剩下更多成本则是要留到南下买田地庄子。
或者说,还不知道顾公子买了多少田地庄子,当时约定的他去办这事,同样还是他们各担一半成本。
为了保障干货作坊的原材料,他们双方都需要集中种植大量的黄豆和红薯,这一半成本应该也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