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热热闹闹地离开之后,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忙碌。
叶青萝也回屋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叶刘氏去了一趟成衣作坊,见一切有序忙碌,老太太也忙得过来便回家了。
前两天叶青萝给了娘十张十两银票,怕娘不肯收又把百两和千两的大额银票也拿出来给一家人都看了看、摸了摸。
有了这么多钱铺垫,叶刘氏才收下那十张十两的小额银票。
有一千多两的底气还有镇上酒楼的进账撑腰,叶刘氏觉得手中这一百两银子好像也拿得住了。
如今家里不需要她去作坊做工,她每天在家洗衣做饭缝新衣裳也好忙,却是不会再为生计发愁了。
一家人都在愁家里竟然有了千两大银票欢喜,却不知道叶青萝怕他们吓到,只说成衣铺分利一千多两。
若知道是几万两怕是又要吃不下、睡不着了。
三月的天气又回暖了些,山林里再不见残雪痕迹,田地间的积雪也早已滋润大地、养育庄稼。
大房那边少了叶林氏在家,洗衣做饭的活计全落在王珍珍身上。
叶青梨答应了娘会分出时间做家务的,每天也还是会找各种机会在屋里只忙自己的事情。
离她的婚期越近她越不会将心思放在家里琐事上,每天想的是多绣几幅小绣屏到时给宋家送见面礼。
嫁衣刚做完,给宋知谦的新郎袍也快做完了,还想多做几双鞋……她想着她也很忙的,家里又没人能帮到她,为何还要浪费她的时间呢。
反正娘不在家,每天做饭时她都去厨房里帮忙了也不能说她有偷懒。
叶青枫去府城之前给了王珍珍十两银票让她记帐,这是年后公帐赚了钱分给他的。
又得十两银子,王珍珍满心欢喜自然不再抱怨什么。
虽然对叶青梨做事不主动总要人喊才动一下的行为不满,但又想到叶青梨下个月就要出嫁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王珍珍便只当叶青梨已经出嫁了。
好在家里出门了四个人只有爷奶和公公还有她和铭儿吃饭,今年家里也没喂猪了,就喂了几只下蛋鸡,也不用每天洗衣裳。
对勤劳惯了的农家人这点活儿真不算多,每天还有空闲可以让她做新衣裳。
叶青枫去镇上买被面料子时也给她扯了几身好看的细棉衣料,她也想多做几身衣裙出来,回娘家时穿着也体面。
被叶青枫用钱和衣料哄好的王珍珍如今是再不会埋怨男人了,每天就是干活也高兴。
只有叶铭少了几个人照看,每天只能跟着爷爷或是跟着太爷在各个作坊里跑,想爹爹了就哭一场。
好在孩子本来就乖巧懂事,牵着出门溜个弯儿就能被哄好,抹干眼泪自己哄自己:爹爹过几天就回来了。
叶青萝不得空去管大房那边的事情,她专注赶话本进度,而后在弟弟们回来后就一起去井边抬水。
刚回叶家时,原主娇气的身体连拿几斤粮都要小心翼翼有些嫌重。
后来她在厨房里做糕点、抱柴禾、磨豆粉、拿着菜刀切菜剁馅几个月下来,力气早就不输村里姑娘了。
何况她每天早起都有练拳,有时也会跟着弟弟们去村里跑步,体能虽比不上穿越之前但也算不错。
她有时夜里也会拿着烧火棍舞了舞,遇上坏人不说一个打几个,一换一应该有机会。
每天中午或是傍晚,姐弟就来来回回抬水,娘也会过来单手拎上半桶。
没了堂哥们来挑水,大伯是要过来的但被他们拒绝了,说不过是多跑几趟的事儿,还能让弟弟们练练力气。
叶长富见姐弟几个配合默契忙得热火朝天的,也就作罢。
叶青萝在大堂哥去小姑家时就托他带信给小姑父,打一副小号水桶。
比现有水桶小一半,不管是单手提桶还是两人抬一桶,都能轻便些,大水桶本身就更占重量。
等打好之后送到福味楼就行,大舅常在福味楼跑收到水桶就会送到家里来了。
只不过小姑父想必并不知道家里用水的情况,没有急着把货赶出来。
但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叶青萝让娘洗衣裳洗菜都直接去水井旁边。
那儿铺着地砖还有水沟,就在水井附近洗东西就能给家里水缸减轻负担了。
虽然附近几家也都在水井挑水用,但水井毕竟是叶家二房的,家里没人挑得动水而只能在水井边直接用水,邻里几家也不能有样学样儿。
水井边上就不会变成河边洗衣裳那么热闹。
三月初五中午刘有成过来送鱼,把陈河打好的小水桶送过来了,竟然有两副。
刘有成担忧地问:“堂哥都去府城了,家里不是大伯挑水吗?”
叶青萝笑着解释。
“大伯作坊也忙,自家也要用水,水井本来就在我家旁边,水桶做小一些,娘就能挑一担了,青宇青宣也能抬一桶。”
叶青萝打量着那两担新水桶,有些惊讶。
“没想到小姑父做了两担水桶,这担也就比脸盆高些,青宣都能提起半桶了。”看来小姑父考虑过家里的情况了。
有一担水桶是家里大水桶的一半大小,娘可以挑得起来。
小的这一担又要再小一半的样子,比洗脸盆小一点儿、高一点儿,青宇应能挑起半担。
只不过孩子都在长个儿,青宇今年五月底才满十二岁,不会让他就去挑水。
就怕孩子挑惯了觉得自己能行,以后早早去挑战大些的水桶最后伤了身体。
虽然小姑父将水桶做得这么小了,但叶青萝还是要去叮嘱弟弟们几句的。
如今洗东西都在水井边了,厨房里用水大量减少,不需要他们早早去挑起重担。
刘有成去水井那儿转了转,叹了口气回来叮嘱叶青萝。
“你娘以前在家也挑起一担洗衣篮去河边洗衣裳,这种小桶她是挑得动的,你们就不要去挑了,还没出力呢。”
“知道了。”叶青萝连忙答应了。
刘有成坐下喝茶时又说起酒楼的情况,经营很顺利,就是刘有顺寄给几个同师门或相熟厨子的信还没有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