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语气依旧平静,但胡秋萍却能感觉到那平静之下的一丝真诚谢意。
她心里有些甜,又有些酸。她佩服眼前这个男人,佩服他的远见卓识,佩服他在危机面前的沉稳如山,更佩服他为了守护家人和村子所展现出的魄力与手段。
这种佩服,不知何时,已经悄悄掺杂了女儿家更细腻的情愫。
可她不敢表露分毫。
她比他小了十多岁,还是个知青,而他有四个女儿……她知道自己不该有这些念头,可心思却像是不受控制的藤蔓,悄悄缠绕。
李满仓何尝没有察觉。
胡秋萍聪明、坚韧、有文化,在他重生后这段充满荆棘与黑暗的道路上,她是难得的一抹亮色,是能理解他部分谋划的知己。
他对她,也存着一份超越寻常同志关系的好感与欣赏。
但他同样有顾忌。
自己这副皮囊下是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灵魂,还拖着四个女儿。
胡秋萍正值青春,前途光明,他不能,也不该耽误她。
这份刚刚萌芽的情愫,只能被理智死死地压在心底,不敢让它见光。
两人之间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沉默,只有刨子摩擦木头的沙沙声,和火云偶尔甩动尾巴的声音。
“菌厂选址,定在村西头那片缓坡了,离水源近,地方也宽敞。”
胡秋萍终于找了个话题,打破了沉默,语气恢复了平时的干练,“招工考试就按你说的,等厂房建好就举行。”
“好,你安排就行。”李满仓点头。
又说了几句关于菌厂和学校修建的闲话,胡秋萍便起身告辞了。
她走出院子,回头看了一眼,只见李满仓依旧坐在磨盘旁,身影在冬日阳光下显得格外挺拔,也格外……孤独。
她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刺了一下。
李满仓看着她远去的背影,直到那抹红色消失在村路尽头,才缓缓收回目光,低头继续打磨手中的木棍,只是动作似乎比刚才慢了些许。
树倒了,猢狲散了,外部的威胁暂时解除了。
但他知道,脚下的路还长。
而心底那点不该有的波澜,也只能随着这沙沙的刨木声,深深埋藏。
王德贵及其党羽的倒台,如同搬走了压在李家坳头顶的一块巨石。
先前那些若有若无的掣肘和潜在的麻烦一扫而空,村子发展的车轮,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滚动。
李满仓没有浪费这宝贵的窗口期。他深知,打铁需趁热,根基要扎牢。
正月末,村西头缓坡。
寒风依旧料峭,但这片原本荒芜的土地却热火朝天。
王振山亲自带着全村的壮劳力,清理地基,搬运石料。
有了王德贵事件后县里,尤其是赵卫国副书记的默许甚至是间接支持,砖瓦、木材、水泥等紧俏建材,竟然比预想中更快地运抵了李家坳。
李满仓没有过多参与具体的施工,他的角色是规划和监督。
他站在坡顶,目光扫过忙碌的人群和初具轮廓的厂房地基,心中已有蓝图。
菌厂的生产区、培养区、晾晒区,功能划分明确。
他没有追求华而不实的规模,一切以实用、高效、易于扩大生产为原则。
三月中旬,菌厂开始建设。
李满仓找到王振山和周建党,提出了一个让两人眼前一亮的想法:“菌厂要建,娃们的读书事也不能再拖了。
以前孩子们起早贪黑走一两个钟头去公社上学,太遭罪。我看,就在菌厂旁边,先紧着修几间结实敞亮的教室。”
“不过,”他话锋一转,“教室修好后,先别急着让孩子们搬进来。
眼下最要紧的是菌厂招工考试,还有村里那些想进步的年轻人。
这几间教室,白天给备考的年轻人当复习的地方,晚上让知青们组织学习。
等九月一号新学期,再正式作为村小启用。”
王振山略一思忖,猛地一拍大腿:“妙啊,这样既不耽误娃们上学,又能让那帮小子丫头有个正经地方学习,就这么办。”
周建党也连连点头:“教室既然要修,这老师人选也得早点定。满仓,你看……”
李满仓早有打算:“老师也通过考试选拔,八月初考试。
成绩最好的几个,优先录用为民办教师。这样既公平,也能保证师资水平。”
消息传开,村里准备考试的年轻人和知青们更是干劲十足。
原本只能在仓库或者家里挤着学习,现在有了明亮宽敞的专用教室,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菌厂的建设工地上,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旁边的临时教室里,朗朗书声不绝于耳。
整个李家坳都弥漫着一股奋发向上的气息。
四月中下旬,厂房竣工。
当最后一片瓦盖上菌厂厂房的屋顶,当临时教室的窗户安上明亮的玻璃,时间才过去不到两个月。
这种速度,在以前的李家坳是不可想象的。
菌厂没有搞任何庆典,胡秋萍带着第一批选拔出来的工人直接进驻。
蒸料、接种、上架……熟悉的流程在新扩建、更规范的环境下高效运转起来。
空气中弥漫着菌丝特有的清新气味,预示着更大的产量和收益。
而那几间崭新的教室,则成了村里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
白天,备考的年轻人们在这里埋头苦读。
晚上,煤油灯下,知青们为有兴趣的社员们扫盲,讲解基础知识。
李满仓贡献出来的那些高中课本,在年轻人的手里阅读学习。
李满仓站在菌厂和教室之间,看着这边厂房里人们忙碌的身影,听着那边教室里传出的认真读书声,心中涌起一股难得的满足感。
产业与教育,如同鸟之双翼。
菌厂是当下增收的保障,是集体经济的基石。
而这即将在秋天正式启用的村小,以及正在苦读的年轻人,则是未来的希望,是改变命运的起点。
这两件事办成,李家坳的根,才算真正扎稳了。
胡秋萍从菌厂里走出来,看到负手而立的李满仓,阳光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侧脸。
她停下脚步,没有打扰。
她看着他为这个村子谋划的一切正一点点变为现实,那种运筹帷幄、脚踏实地改变一方水土的能力,让她心折。
李满仓似乎感应到她的目光,微微侧头,两人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
胡秋萍慌忙移开视线,脸上有些发烫,快步走向教室那边,说是要去看看复习的情况。
李满仓看着她略显慌张的背影,目光深邃,随即也转身,朝着北坡参田的方向走去。
基石已筑,但远未到可以松懈的时候。
参田的越冬管理,山林里隐约的不安,都需他时时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