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期盼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中悄然滑过,转眼便到了约定第一次交货的日子。清晨,天刚蒙蒙亮,沈微婉便雇了一辆稳妥的驴车,带着一颗七上八下的心,再次踏上了前往破瓦村的路。春风拂面,已带了些许暖意,却吹不散她眉宇间凝聚的凝重。
这不仅仅是验收一批腌菜,更是对她提出的“合作模式”和那套“统一标准”的第一次实战检验。成败在此一举,关乎的不仅是聚福楼的订单,更是破瓦村那几户人家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以及她未来可能拓展的这条路子能否走得通。
驴车停在村口,沈微婉深吸一口气,稳步向李婶家走去。李婶家的院子里,已然摆开了阵势。四户人家都将自己精心腌制的成品陶坛搬了过来,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扫得干干净净的泥土地上。李婶、张嫂子、王婆和孙寡妇都站在自家坛子前,脸上混杂着劳动后的疲惫、交作业般的紧张,以及眼底深处那掩藏不住的期盼。她们的家人也大多在一旁,屏息凝神地看着。
“微婉来了!”李婶眼尖,第一个迎了上来,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沈微婉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那二十多口陶坛,心中稍定。至少从外表看,坛体都擦拭得干净,封口也做得仔细。
“咱们开始吧。”她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进入了工作状态。她先让每家依次打开一坛作为样品的紫苏萝卜和一坛雪里蕻。
开坛的瞬间,一股混合着咸鲜与紫苏清香的熟悉气味弥漫开来,这让沈微婉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了一线。气味是对的。
观其形。 她俯下身,仔细查看。李婶家的萝卜条切得最为匀称,色泽黄亮;张嫂子家的稍有些粗细不一,但整体尚可;王婆做的雪里蕻颜色翠绿,菜叶完整;孙寡妇的坛子里最为干净,卤水清亮,几乎看不到杂质。
尝其味。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沈微婉取出自己带来的干净竹筷和小碟,从每一家的样品坛中都夹取一些,仔细品尝。她闭上眼睛,充分调动味蕾,感受着咸度、酸度、脆度,以及紫苏香气与蔬菜本味的融合程度。
院子里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那张平静无波的脸上,试图从上面读出评判的结果。
大多数味道是令人惊喜的!李婶和王婆做的,几乎与她预期的标准风味完全吻合,咸鲜爽脆,紫苏的清香恰到好处地中和了腌菜的厚重,留下满口清爽。张嫂子家的略咸了一分,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且脆度极佳。孙寡妇的则味道稍淡,但异常干净,菜蔬的本味更为突出。
然而,也并非全无问题。有一坛雪里蕻(是张嫂子家的另一坛)打开后,隐约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并非发酵产生的酸败气,沈微婉尝了一口,眉头微蹙,果断将其剔除。还有一坛萝卜(是王婆家儿媳初次独立尝试的),切制过于随意,粗细不均,影响了品相。
沈微婉没有立刻宣布结果,而是将发现的问题当场指出。她拿着那坛有异味的雪里蕻,耐心询问张嫂子可能的原因(或许是某次取用时带了生水或油星进去);又拿着那坛切制不匀的萝卜,再次强调了规格统一的重要性。
她的态度严肃而认真,但没有丝毫责备,更像是师傅在指点徒弟。张嫂子面红耳赤地记下,王婆也赶紧表示会回去严加督促。
最终,经过近一个时辰的仔细验收,第一批共二十八坛腌菜(紫苏萝卜二十坛,雪里蕻八坛)中,有二十五坛被评定为合格!
沈微婉当场拿出准备好的工钱,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一一发放到四位妇人手中。当那沉甸甸、叮当作响的铜钱实实在在落入掌心时,几位妇人脸上的紧张瞬间被巨大的喜悦和激动所取代!
李婶捧着钱,手都有些发抖,眼眶瞬间就湿润了:“这……这么多……顶我以往忙活大半年了……”
张嫂子更是高兴得直接跳了起来,扯着嗓门喊道:“当家的!你看!快看!钱!咱家也能挣这体面钱了!”
王婆摸着那还带着微温的铜钱,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连连对沈微婉道谢。
就连一向沉默的孙寡妇,也紧紧攥着钱,嘴角难以抑制地向上弯起,眼中闪烁着晶亮的光芒,低声对身边的女儿说:“丫头,娘能挣钱了,以后给你扯块新花布做衣裳……”
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那是由辛勤劳动获得实实在在回报后,最质朴、最发自内心的喜悦。这喜悦,也感染了沈微婉,让她多日来的担忧和疲惫一扫而空,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成就感。
她当场将合格的二十五坛腌菜小心搬上驴车,仔细垫好防震的稻草,告别了依旧沉浸在兴奋中的众人,马不停蹄地赶往县城。
聚福楼的后厨管事早已收到消息,验货时亦是十分仔细。在品尝过样品,又抽查了几坛后,那位严肃的管事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对沈微婉点头道:“沈掌柜办事果然稳妥,这味道、这品相,与赵掌柜带回来的样品一般无二。甚好!”
结款爽快利落。当沈微婉拿着那笔远比平日里丰厚得多的货款走出聚福楼时,春日阳光正好,洒在她身上,暖洋洋的。她回头望了望那气派的酒楼招牌,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初尝协作,虽有波折,但成果喜人。破瓦村的妇人们用她们的勤劳和诚信,赢得了第一桶金,也证明了这条合作之路的可行性。而“安食铺”不仅顺利完成了聚福楼的首批订单,更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扩大生产之路。
回程的路上,沈微婉的心如同这春日的田野,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她知道,这只是开始,但这是一个无比坚实的、充满温情的开始。姐妹同心,其利断金,此言不虚。未来的路,似乎在这一刻,变得更加宽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