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月余时间赶路,原本送牛羊进京的,鄂尔多斯官员、牧民。
又赶着千余辆双马大车,拉着满满的粮食回来了,额璘臣看着望不到头的车队。
询问后才得知事情始末,内心顿时感动不已,看来内附大明是没错的。
以前跟着建奴,除了整天抢大明的粮食,啥好处都捞不到,还要不停送战马给他们。
没错,就是送!这次送过去六千余匹战马,这一次拉粮车又回来三千余匹。
额璘臣急切道:“快把粮食卸下来,再这三千匹马送回京师,莫要惹陛下不喜!”
随行的朝廷派来赵御史,掏出圣旨道:“额璘臣,接旨吧!”
额璘臣单膝跪地,抚胸低头道:“臣,额璘臣,叩见陛下!”派来宣旨的赵御史。
展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鄂尔多斯济农,额璘臣真情内附!”
“特赐尔部十万石粮食,当人人皆领一石大米,余者为各部台吉之赏赐,钦此!”
额璘臣低头道:“臣,叩谢陛下圣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御史将圣旨,递给额璘臣道:“去召集各部台吉,领取粮食吧!勿切私藏陛下不喜!”
额璘臣点头道:“臣明白,不知天使可还有事,若无事的话不妨,吃点肉喝点酒再回?”
赵御史笑着点点道:“喝肉吃酒可以,送礼大可不必!本官怕陛下砍了我,明白吗?”
额璘臣神经质的扭头,朝运粮队伍看去,赵御史苦笑道:“别看啦,并无锦衣卫。”
“对啦!陛下要你整军备战,你部需出兵五千骑,且要多备肉干等干粮。”
额璘臣询问道:“敢问天使,陛下可曾有说过,要咱们去攻打哪里吗?”
赵御史摇摇头道:“暂不得而知等候即可,会有人来通知你的,这机会可难得……”
额璘臣连连点头道:“臣明白,臣这便去召集各部台吉,鄂尔多斯部整军备战!”
好一顿吃喝,赵御史一行百余人,骑着三百余匹马回京了,回宫交旨时将见闻。
尽数禀报给皇上听后,崇祯询问道:“要他出兵时,额璘臣当时有无犹豫?”
赵尽忠摇头道:“陛下,臣在鄂尔多斯部,吃住了三日时间,期间并无异常!”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挥手道:“很好!下去领赏吧!”
赵尽忠刚出去不久,一个太监匆匆进来跟王承恩,轻声低语了几句。
王承恩走过来,看着在批阅奏折的皇爷,轻声道:“皇爷,军器局那边来消息了。”
“第一门新炮做出来了,炮弹配置了两发。军器局派人来问询,皇爷要不要过看看?”
崇祯惊喜的放下笔道:“当然要去看啦!这都多久了?再不做好朕都打算放弃了!”
“对啦,任忠明那边出去多久了?还没有他回来的消息吗?”
王承恩躬身道:“皇爷,自使节出京已逾五月有余,有消息奴婢会告知皇爷的。”
来到试军器局的试炮场,看着崭新的后膛炮,你还别说真有那个样子了。
炮管泛着幽蓝色光泽,崇祯示意匠人演示操作,只见匠人们熟练的操作着。
扭开锁止螺栓拉开楔形炮闩,将炮弹放入炮膛,再关闭炮闩旋紧螺栓。
发射炮弹采用拉绳式,受制动器简陋影响,只能采用拉绳式触发,相当于大号扳机。
一切准备就绪,试炮的匠人请示道:“皇上,准备就绪!前方标靶距离两里有余。”
看着放平的炮身,让崇祯都忍不住想到,后世一句话:高射放平军事法庭。
那这榴弹炮放平,得去哪里审判呢?当然,靠动能杀敌的威力,肯定不如后世的炮。
锦衣卫护着崇祯退至远处,匠人拉动麻绳蓄力扳机,砸出一道清脆响声。
大炮即使有弹簧止退,也猛然间朝后退了近五尺,这反震力撞上士兵,简直不敢想!
近千余米外的标靶,是一扇换拆下来的城门,其厚度远超所有海船。
炮弹高速旋转着冲出炮管,带着破风声眨眼间,便将城门撞出来个大洞。
洞明显比炮弹口径大,这真是全靠动能撞出来的,不过效果也很可观了。
匠人们又一通忙活,拉开炮闩弹壳被弹出,崇祯看着操作流程,还是很满意的。
发射药是颗粒无烟火药,除了制退器有问题,暂时尚未发现太大的缺点。
退出来的黄铜弹壳,是可以收集回来二次利用的,重新装个底火、火药、弹头就行。
崇祯兴匆匆跑上前,查看标靶的损坏度,暗自估算着这玩意,砸到木船上能不能击沉。
既然,打穿船板没问题,那就可以着手推进量产了,军器局也是吃了肉了。
崇祯对作头道:“今后,每日工作便全改了吧,只做后膛的枪炮,以及弹药就行。”
“另外,提升待遇每人每月三两银子,每做成十支后膛枪,军器避每人皆赏银一两。”
“每做成一门新式重炮,军器局每人也赏赐一两,做出多少赏多少,何时停产朕会讲。”
一应匠人,跪地叩首高声道:“草民,叩谢陛下天恩!”
崇祯好的问道:“此炮,可曾试过极限射程?”作头摇头表示没有,称军器局就这么大。
崇祯搓着手兴奋道:“那还等什么,走!把炮拉到城外去试试,看看到底能打多……”
“皇上,锦衣卫来报!皇上,锦衣卫千户任忠明,回来了!”一名小太监匆匆跑进来道。
崇祯听后急步往外走去,临行前转头吩咐道:“就照这个炮生产,越多越好!”
“有时间,测测炮的极限射程,以及穿透两尺厚木板的,有效射程是多少。”
回到东暖阁,崇祯都未来得及更衣,便着急忙慌的见了任忠明,听完其详细述说后。
崇祯嘴角扯出个,意味深长的弧度!好你个叶尔羌,敢‘杀’朕的使臣……
崇祯一拍桌子,扭头对王承恩道:“备马,朕要去西郊大营。”
内阁大臣,听说皇帝回来了,正兴冲冲的来皇帝议政,刚到乾清宫门口。
看到皇帝,又匆匆的小跑着出去了,杨嗣昌摇头苦笑道:“陛下整日,忙得脚不沾地。”
“傅大人,你说我等做臣子的,拿着陛下的高额俸禄,是不是该为陛下分担些忧愁?”
傅永淳双手一摊道:“下官倒是想分忧,可陛下不说呀!走吧,回去处理公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