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6年 汉文帝二年 农历五月中至六月
五月中,北地高原的夏日气息渐浓。阳光变得炽烈,广袤的田野里,粟黍苗已长至半人高,绿浪翻滚,预示着夏粮丰收在望。湟水奔腾,水量充沛,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农人们正忙于夏耘的最后阶段,除草追肥,引水灌溉,期盼着一个月后的丰收。狄道城内,市井繁华,因官府有效治理和西域商路带来的利润,民生恢复迅速,显得颇有生机。然而,这片祥和景象之下,战争的阴云却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骤然压境。靖王李凌此前预判匈奴右贤王部可能在秋高马肥时大举入寇,然边关急报传来,匈奴人竟提前发动了!五月二十,朔方故地以北的烽燧台接连燃起冲天狼烟,示警的鼓声震动边塞——匈奴右贤王亲率主力骑兵近三万,辅以各部仆从,号称五万,浩浩荡荡,越过边境,直扑防御相对薄弱的朔方、窳浑方向,其兵锋迅猛,显然意图趁北地夏粮未收、军民疲于农事之际,发动一场大规模的闪电掠夺,以雪去岁高阙之耻,并抢夺过冬物资。战报传至狄道,靖王府气氛瞬间紧绷。李凌虽早有预警和部署,然敌军来得如此之快、势头如此之猛,仍超出了部分预料。一场关乎北地存亡的夏季防御战,猝然打响。李凌临危不乱,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坐镇中枢,依据既定方略,调兵遣将,统筹全局。都尉赵破奴则亲赴前线,指挥御敌。与此同时,内部夏耘扫尾、夏税征收准备等事务亦不能停滞,战争与生产必须兼顾。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战中,世子李玄业被赋予了更具体的职责,协助长史周勃统筹后方粮草军械调度,亲身参与支撑一场大战的后勤运作,迎来了其成长道路上又一次严峻的考验。北地郡再次面临战火洗礼,靖王李凌能否如同去岁高阙之战一样,砥柱中流,击退强敌,守护住这片土地来之不易的安宁与希望?
五月廿二,狄道靖王府正殿。战报如雪片般从北方传来,气氛肃杀凝重。李凌一身戎装,端坐主位,虽未亲临前线,然目光如电,不怒自威。长史周勃、郡丞公孙阙等核心僚属肃立两侧,世子李玄业亦在旁聆听,面色紧绷。
“王爷!”一名信使满身尘土,疾奔入殿,单膝跪地,“朔方急报!匈奴右贤王主力已突破我外围烽燧,前锋已抵窳浑塞外五十里!其兵分两路,一路约万骑猛攻窳浑,另一路约两万骑,绕过窳浑,似欲直扑朔方郡故治所在!赵都尉已按预案,命窳浑塞坚守待援,亲率主力驰援朔方!”
“胡虏来得好快!”周勃沉声道,“果然是想打我个措手不及,抢我夏粮!”
李凌面色沉静,并无慌乱,手指迅速在地图上划过:“破奴应对无误。窳浑塞城坚粮足,守将韩成沉稳,顶住万骑进攻,问题不大。朔方故地方向,地域开阔,利于胡骑驰骋,乃此战关键。传令赵破奴:朔方之战,不必拘泥于一城一池之得失! 依托各处军堡、烽燧,节节抵抗,大量杀伤其有生力量,迟滞其推进速度,迫其分兵!命李敢所部三千精骑,不必固守朔方城,而是作为游军,专司袭扰匈奴粮道、劫掠小队,打击其士气! ‘猎杀小队’全体出动,潜伏于其进军路线侧翼,狙杀其斥候、将领! 各塞守军,加强夜间戒备,防敌偷袭!”
“诺!”信使记下令谕,飞奔而出。
“勃兄!”李凌转向周勃,“后勤乃此战胜负之关键! 立即启动战时粮草军械调度!命各县,即刻组织民夫,向前线输送箭矢、礌石、火油、医药!征调医匠,组建伤兵营!通往朔方、窳浑的官道,设兵保护,确保畅通!”
“老臣遵命!已按预案,第一批物资半个时辰前已发出!”周勃慨然应道,展现出不俗的效率。
“子通,”李凌又对公孙阙道,“情报一刻不能停! 我要知道右贤王的具体位置、兵力分布、伤亡情况、以及……其后方的任何异动!加派斥候,不惜代价!”
“臣明白!‘夜不收’已全部撒出去了!”公孙阙肃然道。
最后,李凌看向李玄业,目光深邃:“业儿,大战已起。前线将士浴血,后方支撑尤为重要。你随周世伯,专职协助粮草军械调度、民夫调配、以及与前线的文书传递。要亲眼看看,一场大战,需要多少粮秣,多少箭矢,多少民力支撑!要体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真意!”
“儿臣领命!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王所托!”李玄业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郑重应答。他知道,这是父亲让他真正接触战争核心运作的开始。
【系统提示:宿主面临突发大规模军事入侵,展现出卓越的危机反应与战略指挥能力,迅速启动战时机制,部署精准,兼顾前线指挥与后勤保障… 宿主状态:于大战骤临之际沉着应对,统治体系高效转入战时轨道,多线指挥有条不紊,继承人首次深度参与核心后勤运作,经历重大考验…】
军令如山,北地郡这架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边境线上,战火纷飞。窳浑塞下,匈奴骑兵如潮水般一波波涌来,箭矢遮天蔽日。守将韩成沉着指挥,弩炮齐发,滚木礌石如雨落下,砸得胡虏人仰马翻,城下尸横遍野。朔方故地方向,战况更为激烈。赵破奴亲临前线,指挥各军堡、烽燧进行顽强抵抗。北地军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依托工事,以强弓硬弩大量杀伤敌军。李敢率领的三千精骑,则如同幽灵般,时而突袭匈奴运粮队,时而冲击其侧翼,时而截杀其散兵,搞得匈奴军不胜其烦,不得不分兵护卫。那些神出鬼没的“猎杀小队”,更是屡建奇功,冷箭射杀多名匈奴百夫长、千夫长,极大打击了敌军士气。
然而,匈奴此次有备而来,兵力雄厚,攻势极其凶猛。数日后,战报显示,朔方外围数个军堡失守,守军全部战死。匈奴军已逼近朔方旧城,并分兵四处抄掠乡村,焚烧农田,虽被李敢骑队和各地游骑不断截击,仍造成不少损失。
“王爷!朔方方向压力巨大!赵都尉请援!”信使带来赵破奴的求援信。
李凌凝视地图,沉思片刻,决断道:“告诉赵破奴,援军即刻便到!但不是增兵朔方城!”
他随即下令:“命狄道大营留守的五千步卒,立即拔营,驰援窳浑塞! 窳浑压力稍轻,增兵于此,可加强防守,并可威胁攻朔方匈奴军之侧翼!命高阙塞抽调两千精锐,出塞北上,袭扰匈奴后方部落,迫其分兵回援! 再传令河西休屠王,依前约,出兵袭扰匈奴侧后,所获战利品,尽归其所有!”
这是一招“围魏救赵”兼“侧翼牵制”的组合拳,旨在减轻朔方正面压力,而非简单添油。
“诺!”
命令发出后,李凌对周勃和李玄业道:“前线激战,物资消耗极巨。勃兄,业儿,第二批、第三批箭矢、兵甲、药材,必须尽快送达!尤其是箭矢!告诉工曹,工匠全员上阵,日夜赶制!可发动城中妇孺,协助制作箭羽、捆绑箭杆!”
“老臣(儿臣)明白!”周勃与李玄业立即投入紧张的调度工作中。李玄业更是亲自前往仓库清点物资,与吏员核算数目,安排车队,体验到了后勤工作的繁重与精细。
就在北地东部战线激战正酣之际,五月末,郡丞公孙阙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王爷,西域密报!乌孙方面有变!”
“讲!”李凌目光一凝。
“张骞密报:军须靡得知匈奴大举进攻我北地后,态度有所转变!其似乎认为匈奴主力东移,其压力减轻,加之对我直接出兵援助的期望落空,对与我合作的热忱有所下降。然,其仍希望获得物资支持,尤其是药材和铁器。”
李凌闻言,冷笑一声:“此子倒是精明,想趁火打劫,待价而沽。然,亦在情理之中。告诉张骞,稳住他! 可酌情再提供一批药材,彰显我诚意。但必须明确告知:匈奴乃你我共敌,其若坐视匈奴击败我北地,待匈奴腾出手来,下一个必是他军须靡!唯有我北地顶住匈奴压力,方能牵制匈奴,予其喘息之机! 合作方能互利,背信必遭反噬。此外,可‘不经意’向其透露,我已在河西策动羌胡袭扰匈奴后方,以增其信心。”
“王爷英明!此乃釜底抽薪,攻心为上!”公孙阙叹服。
“此外,”李凌补充道,“令玉门外屯所,提高戒备,预防西域其他势力趁火打劫。尤其要盯住车师国,防其受匈奴指使,截我商路。”
西域方向的这一微妙变化,虽未直接影响东部战局,却牵动着更长远的战略布局,李凌在应对眼前大战的同时,依旧牢牢掌控着西方的棋局。
六月初,经过十余日的惨烈攻防,战局开始出现转机。赵破奴依托朔方旧城及周边军堡群,顽强顶住了匈奴主力的猛攻,杀伤大量敌军。李敢的骑队和“猎杀小队”的袭扰战术效果显着,匈奴后勤吃紧,士卒疲惫。高阙塞出兵北袭的消息传至,右贤王不得不分兵一部回防。河西休屠王虽未大规模出兵,但也派出了数千骑在边境游弋,牵制了匈奴部分兵力。而窳浑塞在得到增援后,防守更加稳固,甚至开始组织小规模反击。
此时,北地军的坚韧和战术执行力发挥了关键作用。赵破奴见敌军攻势稍挫,果断抓住战机,亲率精锐,趁夜出城,突袭了匈奴一处前锋大营,焚毁其大量粮草辎重,斩首千余级!
此战犹如一记重拳,狠狠打击了匈奴的士气。右贤王见攻势受挫,伤亡惨重,后勤不济,又担心后方有失,终于萌生退意。
六月中,匈奴军开始交替掩护,向北撤退。赵破奴并未挥军盲目追击,而是下令各军紧守要隘,派出精骑尾随骚扰,扩大战果,直至将胡虏彻底逐出境外。
朔方之战,以北地军的又一次惨胜而告终。虽未能全歼敌军,但成功粉碎了匈奴抢夺夏粮、挽回颜面的图谋,再次沉重打击了右贤王部的气焰,巩固了边境安全。
战后,李凌第一时间下令厚恤伤亡,嘉奖有功将士,并亲赴朔方前线劳军。看着残破的城垣、疲惫却目光坚定的将士,李凌动容不已。
回到狄道,他立即召集重臣,总结此战得失。
“此战,我军胜在预警及时、部署得当、将士用命、后勤稳固。”李凌沉声道,“然,亦暴露诸多问题:朔方方向防御体系仍有漏洞,个别军堡过于孤立;弩箭消耗巨大,战时补充仍显不足;对匈奴提前发动大规模进攻的预估仍不足。勃兄,破奴,需立即着手改进!”
“臣等(末将)明白!”
李凌又看向李玄业:“业儿,此次协助调度后勤,有何感悟?”
李玄业面容憔悴却目光炯炯:“回父王,儿臣深感,一战之胜,非仅前线将士之功,更是举国之力支撑之果。 粮秣、箭矢、医药、民夫,缺一不可。统筹调度,千头万绪,分毫差错,便可能影响战局。儿臣更知父王平日厚植国力、整顿吏治之深远用意。”
“嗯,能见于此,此番辛苦便值了。”李凌欣慰道,“然,更要记住,止战方能言战。 我北地励兵秣马,非为扩张,实为自保,为换取和平发展之机。此战之后,右贤王短期内应无力再犯,我辈当时时警醒,倍加努力,固本强基,方不负将士鲜血。”
“儿臣谨记父王教诲!”
夏日的阳光照耀着历经战火的北地大地,硝烟渐渐散去,田野重归宁静。靖王李凌再次砥柱中流,引领北地郡渡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世子李玄业在战火与后勤的磨砺中,进一步走向成熟。而西方的博弈,仍在悄无声息地继续着。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匈奴传:“(文帝)二年夏,匈奴复入寇北地,都尉破奴击却之。”
*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二年夏,匈奴右贤王寇朔方,凌公督师御之,破敌,复斩获甚众。是役,世子玄业协理后勤,深知战事之艰。乌孙军须靡态度游移,凌公从容应对。”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胡骑再至,上帝挥斥方遒;砥柱中流,圣域安如磐石;圣嗣历战,益明根基之要。”
* 北地秘录·朔方夏守:“匈奴趁夏来攻,李凌指挥若定,赵破奴力战却敌,世子协理粮秣,西域棋局未弛,北地再经考验而愈坚。”
(第三百七十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