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改革的浪潮在议会和资本市场掀起狂澜的同时,另一条战线——科技研发领域,也悄然迎来了一项可能颠覆传统工业模式的突破。这项突破,并非源于官方科学院的核心项目,而是来自一个边缘星域的工业实验室,其灵感,竟部分追溯至江辰在第二世(古代异界)所接触过的、关于能量载体(类似灵石)的模糊记忆与理论推演。
随着基因原能与灵能修炼法在联邦的逐步普及,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将这种源自生命本身的神秘能量与工业技术结合。在“铱星-1”开发带来的巨大资源需求压力下,一种名为 “灵能机械” 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迅速获得了江辰的密切关注和资源倾斜。
其核心设计理念在于:利用一种特殊合成的、能够稳定储存和传导灵能的高纯度晶体(被非正式地称为“人工灵石”或“灵核”)作为能源核心,替代或辅助传统的聚变能源,驱动自动化机械。
首个成功的原型机,是一台名为 “探矿者-I型” 的自动化采矿机器人。
与传统依靠电力或液压驱动的矿机不同,“探矿者-I型”的关节和工具臂内部,铭刻着微缩的灵能传导回路。其胸腔位置,镶嵌着一块拳头大小、散发着柔和微光的“灵核”。驾驶员(或远程操作员)无需复杂的操控界面,只需佩戴特制的灵能感应头盔,将自身微弱的灵能波动与机器人核心的“灵核”共振,便能以一种近乎“意念驱动”的方式,如臂使指地控制机器人完成精准的挖掘、破碎和筛选作业。
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 极致精准与控制: 灵能共振操控远比机械信号传输和程序控制更为灵活和精准,能完成许多传统自动化设备难以实现的复杂、精细操作,尤其在脆弱矿物采集和复杂地质环境下优势巨大。
· 环境适应性强: 灵能机械对极端温度、强辐射、强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的耐受度远高于精密电子设备,非常适合在小行星带、高辐射矿区等危险地带作业。
· 能量利用高效: “灵核”能量释放稳定且易于控制,能量损耗远低于多次能源转换的传统机械,续航能力显着提升。
· 潜在的心灵感应应用: 理论上,若操作员灵能足够强大,甚至能通过机器人搭载的灵能传感器,模糊感知到矿脉的灵能辐射(不同矿物因其元素构成,可能具有极其微弱但独特的灵能场),实现某种程度的“直觉式”探矿。
雷娜在视察原型机测试时,亲眼看到操作员操控“探矿者-I型”在模拟的复杂矿洞中,如同穿花蝴蝶般灵巧地避开脆弱支撑结构,精准地剥离出高纯度矿石,她的眼中充满了震撼。
“这不仅仅是采矿工具,”雷娜对陪同视察的江辰和项目负责人说道,“这是战斗工程器的革命!如果能把这种技术应用到前线工事构筑、装备维修甚至小型突击机甲上……”
江辰颔首,目光深邃地看着那台运行平稳、几乎听不到噪音的灵能矿机。他想起了第二世帝国时代,那些依托地脉能量运转的古老机关术,虽然原理粗浅,却暗合某种能量运用的至理。如今,结合联邦的科技与对灵能的理解,终于走出了这一步。
“尽快完成‘探矿者-I型’的极限测试和数据收集。”江辰指示项目负责人,“同时,启动‘灵能工程机甲’和‘灵能环境探测器’的预研。这项技术,必须掌握在联邦手中。”
然而,新技术的光芒也引来了阴影。
消息无法完全封锁,灵能机械的概念和初步成果,很快通过某些渠道流传出去,引起了墨菲斯的极大兴趣,甚至是一丝不安。
“用意念控制的机器?比AI更灵活,比传统机械更智能?”墨菲斯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看着模糊获取的测试影像,眼神闪烁不定,“这技术……必须拿到手。如果不能掌控,就必须在其成熟前,将其扼杀,或者……让它变得不可靠。”
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又一项新技术,它可能重塑整个工业和军事格局,进一步巩固江辰和联邦官方对核心生产力的控制,这是他绝对不愿看到的。
一方面,他命令旗下媒体,开始谨慎地散布关于“灵能机械可能产生未知辐射”、“灵能操控存在精神反噬风险”、“技术不成熟,仓促应用会酿成大祸”等质疑言论,试图延缓其推广。
另一方面,他启动了安插在相关研究机构内的暗线,试图获取核心设计图,尤其是“灵核”的合成工艺。同时,他秘密联络了星贸控股的几家精密制造和能源企业,要求他们不惜代价,加速类似技术的逆向研发。
灵能机械,这颗科技树上的新芽,尚在襁褓之中,便已成为了各方势力瞩目的焦点。它能否顺利成长,改变“铱星-1”乃至整个联邦的开发模式,还是会在内外的明枪暗箭中夭折?一场围绕未来生产力的无声角逐,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