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梭号”成功瞬间抵达比邻星系并安全回传数据的消息,在经过谨慎的信息处理后,终于向全体联邦公民公布。尽管高层对星门彼端的潜在威胁心知肚明,但为了凝聚人心、转移内部压力,并真正开启文明的星际时代,官方宣传有意淡化了“血色能量漩涡”的存在,将焦点完全放在了 “瞬间跨越4.22光年” 这一划时代的科技突破,以及比邻星系内那颗经过“启航号”初步扫描、被命名为 “新望舒” 的类地行星上。
“新望舒”星,大小与地球相仿,拥有含氧大气层、广阔的海洋和未经人工雕琢的原始大陆。虽然其生态系统与地球迥异,且“望舒”古文明的废墟警示着潜在的风险,但经过严格(尽管仓促)的评估,它依然被宣布为 “适宜改造的人类第二家园”。
星门的稳定运行(在蜂群意识的暗中维持下)与“新望舒”的发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核弹,瞬间引爆了一场席卷整个联邦的、狂热的 星际殖民潮。
官方启动了规模空前的 “远星定居计划” ,以极其优厚的条件——承诺分配土地、提供初始建设资源、减免税收、以及最重要的“为子孙后代开拓无限未来”的崇高使命感——招募志愿者。
响应者如过江之鲫。
饱受地球圈日益严苛资源管制和拥挤空间困扰的普通家庭,渴望在新世界获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怀揣冒险精神的年轻人,被未知星域的风景和机遇深深吸引。
在联邦内部竞争中感到失意的企业家和科学家,希望在新兴市场和技术前沿抢占先机。
甚至部分在“生存模式”下感到压抑的艺术家和学者,也期望在新的环境中寻找灵感和自由。
星门所在的太阳系L2点,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巨大的、经过改装的民用殖民舰,以及更多小型的、私人拥有的探险船,排成了绵延数百万公里的长队,如同等待穿越龙门的鱼群,秩序井然地等待着通过那幽蓝色的、通往新世界的光圈。
每一次穿越,都引发着地面观测中心的一片欢呼。一艘艘舰船在星门入口处消失,几乎同一瞬间,其信号便出现在比邻星系那一端的监测屏幕上。
“新望舒”星轨道,迅速变得繁忙。
先期抵达的工程部队,在选定的平原、海岸线和山谷中,利用携带的预制模块和纳米机器人辅助,以惊人的速度建立起一座座雏形城市。洁白的穹顶建筑、高耸的信号塔、规整的农业圆顶,如同雨后的蘑菇,点缀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
空气净化厂轰鸣着改造着大气成分,虽然缓慢,但数据显示氧气含量在稳步提升。从地球带来的改良作物种子,在精心调控的生态舱内发出了新芽。孩子们在新建的广场上奔跑,好奇地打量着天空中那两颗一大一小的“太阳”。
希望与生机,在这片曾经死寂的星系中,顽强地萌发。新闻报道中,殖民者们站在新开垦的土地上,身后是冉冉升起的联邦旗帜,脸上洋溢着开拓者的自豪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整个联邦都沉浸在一种近乎节日般的欢庆气氛中,仿佛“信标”文明的威胁已然远去,人类文明的黄金时代正伴随着星门的开启而降临。
然而,在这片喧嚣与希望的表面之下,冰冷的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奉命常驻“新望舒”轨道、负责警戒任务的神机营小队,是所有殖民者中,唯一无法完全融入这狂欢氛围的群体。他们的任务,不仅是防御可能来自外星的威胁,更重要的,是监控。
监控那颗死寂的、“望舒”古文明的母星遗迹,监控远处深空中那个暂时安静、却依旧散发着不祥波动的“血色能量漩涡”,以及……监控殖民者自身。
苏婉的团队在“新望舒”地表建立了秘密观测站。他们发现,随着抵达的殖民者数量增多,尤其是当那些服用了筑基丹(无论是公开配给还是早期私下流传的版本)的殖民者踏上这片土地后,一种极其微弱、但范围极广的异常灵能背景辐射,开始在“新望舒”的大气层中累积。
这种辐射,与“望舒”古文明遗迹残留的能量签名,以及远处“血色能量漩涡”的波动,存在着某种令人不安的谐波关联。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通过对早期殖民者的定期体检和灵能扫描,他们确认了“影梭号”军医官的发现:所有体内存在筑基丹隐患的个体,在穿越星门并暴露在“新望舒”环境后,其隐患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虽然尚未引发明显的生理或精神异常,但那潜藏的波动,如同沉睡的火山,时刻提醒着他们脚下的土地并非乐土。
林薇(已苏醒,但身体仍需恢复,担任远程顾问)在分析这些数据后,发来了加密通讯,她的结论让所有人脊背发凉:
“筑基丹的隐患,可能不仅仅是一种缺陷或毒素。它更像是一种……定位器,或者说‘同化’的种子。‘信标’文明或许正是通过感应这种特定的灵能波动,来标记和识别潜在的‘净化’目标。星门的开启和大规模殖民,相当于将无数颗这样的‘种子’,主动播撒到了‘信标’文明曾经‘净化’过的土地上……我们可能,在主动将自己,变成黑暗森林中最显眼的靶子。”
殖民的洪流已然不可阻挡,数以百万计怀揣梦想的民众正通过星门涌来。他们以为自己在开拓新疆域,逃离潜在的威胁,却不知自己可能正携带着毁灭的引信,一步步踏入一个早已标注在猎人地图上的……巨大陷阱。
希望与毁灭,在这片新的家园上空,交织成一幅无比诡异而危险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