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簇拥着帝后返回西安行宫,内侍早已备好家宴,供桌上摆得满满当当 —— 渭河刚打捞的鲜鱼烤得焦香四溢,百姓连夜献上的新米、鲜果透着清甜,处处是人间烟火气。
朱由检走到行宫门前,望着仍围在外侧的百姓,抬手抱拳,声音洪亮:“诸位乡亲!为朕的家事操劳至此,快些回去歇息吧!后日便要春耕,青海调运的耕牛已然到位,咱们今年干波大的!如今渭水、黄河河道疏浚初见成效,往后收成只会越来越好,明年,朕保大伙儿都能吃饱穿暖!”
百姓们闻言,齐齐跪地叩首,呼声震彻夜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叩拜完毕,便井然有序地从行宫门前退去,脚步轻快,满心都是对来年的期盼。
朱由检望着众人远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眸中满是感慨:“百姓百姓,吃饱穿暖,才是真百姓啊。” 转头对身旁内侍吩咐,“快,把供桌上的东西收拾妥当,分些给值守的侍卫和宫人。”
行宫正殿内,烛火通明。高座之上,朱由检身侧坐着周皇后,她怀中抱着襁褓中的三公主,小家伙不知愁绪,正对着朱由检咯咯直笑,眉眼弯弯。
“你这小东西,倒是没心没肺。” 朱由检伸手逗了逗女儿柔软的小脸,目光渐渐深邃,语气带着几分追忆与郑重,“你生于崇祯十二年,恰是朕扫平西北的关键之时。这西北战局,西安一战最为凶险,若非奇袭闯贼粮草大营、烧其粮草,又袭宝鸡粮道断其退路,逼其仓促决战,胜负尚未可知 —— 那一战,可是大明转折之基啊。宝鸡古称陈仓,你既降生在这新生之刻,愿你为大明续命,也为新朝启元。”
他抬手轻抚女儿的额发,朗声宣告:“便封陈曦公主!陈取陈仓之陈,记此战之功,亦以陈仓为你的封地,享其租赋;曦取羲和之曦,效太阳女神之辉。赐名朱媺曦,承长姐朱媺娖之‘媺’,循大明公主命名之制,既承女神之明,亦为新朝盛世曙光之意!”
周皇后闻言,眼中满是欣慰,轻轻点头:“朱媺曦,陈仓为封,好名字!既合宗室规制,又含疆土之重,愿吾儿如晨光破晓,护佑家国安宁。”
朱由检又转向朱媺娖,语气庄重又带着疼惜:“长平旧号,今当废去。西安旧都有万年县,既是兴汉之地,又含福寿绵长之意,特封你为万年长公主,以万年县为封地,享其食邑,此乃朕给你的特殊恩宠,既显尊荣,亦盼你福寿万年,见证华夏万世之基!”
朱媺娖连忙起身跪拜,眼眶泛红,声音哽咽却坚定:“谢父皇恩典!儿臣定不负万年封地之荣,守好这片兴汉故土,辅佐父皇共守华夏!”
随即,朱由检从内侍捧着的锦盒中取出一物 —— 正是那方擦拭得莹润的传国玉玺,入手沉坠,触手微凉。他将玉玺置于桌案中央,目光扫过殿内众人:“你们可知这是何物?”
太子朱慈烺率先起身,快步上前细辨,瞳孔骤然收缩,声音激动:“这是传国玉玺!底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父皇真乃天命所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内田贵妃、颜贵妃等嫔妃见状,连忙起身离座,俯身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周皇后抱着孩子,眼中满是惊疑:“陛下,臣妾曾闻传国玉玺随唐末帝焚于洛阳,怎会重现于世?”
朱由检朗声一笑:“朕近日故游西土,祭拜太宗皇帝陵寝时偶然所得。当夜太祖皇帝托梦于朕,言北京已非国运中枢。”
“陛下莫非想迁都?” 嫔妃们大惊,齐齐抬头。
朱由检摆了摆手,沉声道:“非是迁都,更非弃守。如今大明风雨飘摇,单靠一姓传承易倾颓。得此玉玺,朕想通了 —— 咱们护的从不是一姓江山,而是华夏百姓,筑的是华夏之基!‘大明’二字,格局小了。”
他目光灼灼扫过众人:“朕欲传位于周藩,让其扛起大明血脉延续之责。而朕,要另立华夏之朝,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皆以身为华夏为荣!后金蛮夷、蒙古诸部,皆要臣服于华夏之下,立万世不拔之基!”
“皇上高瞻远瞩,臣等愿追随陛下,共定华夏!” 众嫔妃再次跪地拜服,语气无比坚定。
朱由检抬手虚扶:“此乃朕的家愿,不必多礼,都请坐。如今朕仍是大明皇帝,你们也依旧是大明嫔妃。往后后宫便以你们六位为主,再不多纳。”
他看向周皇后,语气郑重:“皇后执掌中宫,统摄六宫事宜,总揽后宫礼制。”
随即转向颜贵妃:“颜贵妃协理六宫,掌后宫人事调度与宫规督查,替皇后分忧。”
又望向贤妃:“贤妃素来沉稳,便掌后宫仓储、用度开销,务必精打细算,不负民脂民膏。”
目光落向容妃:“容妃晋升良妃,掌后宫礼仪教化,宫中上下言行举止,皆由你规整。”
接着看向先前的静嫔:“静嫔兢兢业业,辅佐皇后、协理各宫,劳苦功高,今晋封德妃,掌后宫医药膳饮,护佑众人康健。”
最后,他看向田贵妃,眼中带着几分笑意:“田贵妃,你本是淑妃,今晋封贵妃,莫要再像从前那般贪玩。你既擅长音律舞蹈,便掌后宫乐舞庆典,兼及皇子公主的启蒙乐教,如何?”
田贵妃闻言,嗔了他一眼,随即调皮一笑,端起桌上酒杯一饮而尽:“谨遵陛下旨意!往后宫中庆典,包在我身上,保管办得热热闹闹!”
殿内众人见状,皆相视一笑,纷纷端起酒杯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