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189章:黄河渡口,无声之杀

夜压在水面上,黄河像一条被谁轻轻按住喉结的兽,喘,却不吼。孟津的旧官灯忽明忽灭,灯胆里泡着的油像河水一样黏,灯影被风拉成长线,贴在岸边的木桩与破桥身上。桥下是黑,黑里有一层极浅的银光,是星被水吞下后吐回来的口水。

钟后最深的一道影,仍旧像刀划开的水缝那样静。乌衣立在影里,把四枚封泥依序夹入四只小皮囊,指背在“水、路、言、心”四字上各轻按一下,像按住一枚枚看不见的脉。

“夜半二更,”他压低声音,对站在檐下的四人一一点名,“灰带止水,青带断路,白带夺声,帛带换镜。记密令,三不杀、三可杀。今夜但试刃,先取‘假诏之手’,其余不动。”

“诺。”四人散去,像四道被风带走的墨。

乌衣独自收了影,转身走入廊下小门。屋内只有一盏极小的油灯,灯旁一只罗盘。郭嘉坐在灯外的暗里,手指轻抚铜沿,像在按一只熟睡的猫背。他没有抬头,只说:“水里会有硬胆。记得——不重人,重信;不重杀,重秤。能换,就换;能沉,就沉。须杀,只杀‘牙’。”

“谨记。”乌衣躬身,退去的时候,门槛上那一缕光恰好横过他脚背。他低头看了眼那道光,像看一柄收了锋的刃。

**

同一夜,邺城北门外,沮授用冷茶湿了嘴唇,拿起一支细竹,挑开蜡封,取出一卷薄帛。他的笔极快,在帛上写了三句短话,又顿住,轻轻把笔尖在帛角吐了一点墨。

“‘天子安社稷诏’之样,字骨不用太像。像多了,反露。只抓‘仁’与‘心’两个笔势,其余略放。”他把帛卷进竹筒,递给来人,“记住,只许给懂三十字的人看。走卫水,走滏口,不近孟津灯。若有人问,答‘祠堂请饭’。”

来人白面细骨,唇色淡,眼里却有一点铁。他揖手,抱筒入怀。沮授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你像读书人的手,便去做读书人的事。记两句:‘不入许,不扰民。’”

“谨记。”那人转身,衣影一闪,已入夜。

“大寒将至。”审配从侧门来,合扇,“夜风要比人硬。你这手,硬在水,软在人。”

“人若不软,镜照不出影。”沮授笑,笑意不锋,“奉孝在炉里生火。我把河里的流注调一调——看谁先急。田畴死了,心可惜,局中不亏。今日之人,换明日之鱼。”

“主公知道么?”

“主公要的是‘不输’而非‘急胜’。”沮授合了帛,“他会知道,也会不说。我们都知道奉孝在看水。我们也让他看见我们在看水。看见了——才好斗。”

**

孟津下流,灰带“石狎”在水里摸索,像一条失了鳞片的黑鱼。指腹挨着铅丝线,第一根断,身后的人立刻退去换簿;第二根再断,影吏收起旧簿,换虚簿;第三根,石狎停。他贴上去,贴了很久,确认那根线仍在,才轻轻滑开。他不急。他知道有一双眼睛在上游盯着铅丝的影,一旦三根齐断,那双眼睛会像狼一样追下来。他只要它心里起疑。

他从袖里摸出一枚空铜铃,埋在泥里。铃口朝下,泥里不响,水里会记住它。做完这些,他往下游贴去。河床在这里忽然浅了一寸,沙背凸起。石狎在沙背背风处抬头透了一口气。那一口气太小,小到只有自己听见。

“沙背起脊。”他在心里记下一句,手心贴水,腹上缚着的麻绳张力均匀。这条麻绳是命,是刀,是线,拉紧一分,水会告诉他今晚活得像石,还是像草。

草丛里传来一声极轻的“啵”,像有人把舌尖贴在牙根上弹了一下。石狎身子微沉,手伸向那一片黑。他摸到一条鱼的腹,腹下蜡皮滚润,像嫩藕。他不去撕,他把袖里事先备好的空筒勾在鱼腹,把真筒轻轻拨开,真筒被水一裹,漂向他身后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那一只手,握力像铁。他们之间隔着半个河身的黑,互不看见,却互相知道对方在。石狎笑了一下,笑比水还冷。他用指腹在空筒上按了一下,极浅地按出两道痕:“桩有五”。他知道对面的人会读,会疑。疑比断更伤。

水下又有一线紧,像一条细蛇缠上脚踝。他反手去摸,摸到一个人,胸腔在水里微微张缩。他们都不发力。他们在水里比谁先急。半息后,那人自己松了。他在找信,不在找命。石狎让他走。他不杀。他只是把对方的脚踝上那条细绳一拉,让他心里记住今晚的“慢”。

**

成皋旧桥北侧,青带“戚九”把木驴擦了一遍泥,托住榫卯听了一下梁的声。他不会弹琴,他却听得出梁声哪里空,哪里重。他把麻绳的末端用一个“盲扣”扣在桥背最黑的地方,盲扣一拉,木驴便会松。他知道今晚会有马。马来时,他就让它停一停,让人把心里那股往前冲的气放掉半截。

他把手伸进梁缝,摸到一枚极细的铁沙,指腹一烫,他立刻缩手。铁沙在火上滚过。对面在试他。他不去找。他把另一只空筒塞给那条鱼,看它贴岸而去。风在桥上绕了一圈,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冷笑。戚九也笑了一下,笑得像他袖子里的细工刀,藏而不见。

**

洛西护驾营外沿,白带“嫣栖”把第三枚“霜铃”挂上风口,铃口内壁的冰在夜气里薄薄地析出一层毛刺。她把手背贴在铃口上,握着那股冷。角声在另一边扑起,又被她一枚石子打成闷。他们开始记住“三短一长”的“停”。她知道,过两夜,这一节拍就会成“律”。律一成,夜里少了乱角,城里的人就少惊一次。

她走过角棚,往营外的暗影里退。暗影里蹲着一个少年兵,手里捧着一盏快灭的油灯。他看了她一眼,又低头。他在学字。“米、礼、禁”的笔画在他心里扎了三根小刺。嫣栖把灯替他点旺了一点。少年没看她,他说了一个字:“好。”那字很笨,却稳。

**

换镜的人更静。帛带“文见”抱着三张短簿,从仓司门口出来。短簿上只有三行字:“今日粥四百三十碗;今日医七十三人;今日工二十三束”。字小,印清。他把第一份贴在城门侧壁,第二份送进学宫,第三份塞在“告谕天下书”的夹页后。夹页的边缘沾了点朱砂,是“秤”的印。他把手背轻轻按在那一枚小印上,像按住城里跳动的某一点。

做完这些,他回身走向东市,把一张小纸送进一间茶肆后窗。纸上只有一句:“许下的粥不薄。”他没署名。他让这句话自己长腿。

**

午夜,黄河上起了小风。渡口的芦苇像被人顺着头发摸了一下,全部朝同一个方向卧倒。靠近岸边的一只平头小船里,坐着两个人。一个是渔户打扮,手里拿着一根短篙,篙头裹着麻油布,不出声。另一个白面细骨,唇色淡,胸前衣襟鼓鼓。他正要伸手去摸那鼓起的地方,篙客随手把船头一转,船身微微一晃,白面人便把手收回,从袖里取出一只小毛笔,轻轻沾了点水,在拇指上写了一个“心”字,再抹掉。

“到了?”他低声。

篙客不答,只把篙头抵在水里,船身贴上岸。岸上有一盏小小的纸灯,从屋檐一路走下来,停在渡口酒肆的门前。酒肆名“柳篙”,招牌斜斜地挂着,像一支擦了泥的旧箭。门里有人咳了两声,又静了。

白面人跳上岸,衣摆一收,走进酒肆。酒肆里没有客。柜上放着两盏温了很久的酒,酒面上有一层薄薄的皮。小二是个不出声的哑巴,眼窝深,手臂长,端酒时手腕的骨头只往下一落,杯就稳了。他把酒放在白面人面前,指了指壁上的“官盐”两字,意思是“好盐,不苦”。白面人笑了一下,掏出一枚极轻的铜钱,敲在案上,铜钱不响,像落在棉里。

“借个静。”白面人说。

小二点头,退到帘后。帘后是一条极窄的通道,通道尽头有一扇破门,破门后是河。小二从通道里又转回来,端了一碟花生,花生上有极少许灰,是灯灰。他把碟放下,袖子一翻,一块薄薄的丝绢从袖中滑进白面人背侧的椅缝里,丝绢上似乎粘着极细的灰粉。

白面人不察。他左手按住胸前,右手摸出竹筒,把蜡封用指甲挑开,卷出一寸薄帛。他眼角落在帘子下那条黑缝上,黑缝里有一粒灰正慢慢落下。他抬头,看见了帘子后那一线更黑的影。他没起疑。他把帛压在案上,用酒气去裱那一寸“仁心”两个字。

小二从侧后一步移近,袖子一翻,那块薄丝绢在空气里飘了一瞬,稳稳覆在白面人的口鼻上。丝绢无声,灰粉无味。白面人先是微微一愣,手背在桌沿上抓了抓,抓到的只有酒冷。他的胸腔起伏了一下,又一下,第三下的时候,桌下的脚轻轻蹬在椅脚上,发出一声极轻的“吱”。那声像鱼吐泡。

小二另一手已从案下抽出一根细麻绳,绳头绕过帛角,扣在白面人的后颈与椅背之间。扣的力度并不重,只是让那块丝绢与他的脸贴得更紧。他没有挣。他只是把眼睛睁大了一瞬,又慢慢合上。

整个酒肆只有灯在微微跳。小二的手指在白面人的颈侧停了两息,确认了那个极细极浅的“无”。他把丝绢收回袖里,按住白面人的手,将那一寸薄帛推回竹筒内,蜡皮贴上。他又从柜后抽出一只准备好的空筒,空筒里只压了一个“秤”字的小印,印很浅。他把空筒放在白面人的袖里,把真筒塞进自己怀里。

门外风过,纸灯歪了一下。小二走到门口,扶正灯,把酒肆门板往外推半寸,像是有人半夜出来撒尿又回去。他转身,把白面人的身子往后一靠,靠在椅背上,像喝醉的人。他擦桌,收碟,把那碟花生端回灶里,倒进汤里。灰粉遇热,冒了一点极轻的气。这点气到了窗纸上,化成一个很小很小的白点。明天早上,谁也不会看见它。

他一挥手。两道影从梁上落下,抬人,肩上一搭,出了后门。河边有一条细绳,绳头挂在一块磨得极圆的石头上。两人把白面人放在石头边缘,让他像睡着一样坐着。过一会,风会把他推下去。水会把他抱走。谁也不会知道他去了哪儿。夜里常有人落水。河知道。

乌衣站在更远一点的黑里,看了一眼那条绳。他没有说话。他只是把袖里那枚极薄的纸片夹在门框缝里。纸片上只有四个字:“假诏既息”。字很轻,不压人。风会带它走。

**

同一时刻,上游一处偏滩,一个骑者被木驴绊了一下,心里登时一紧。他以为桥板腐,勒马绕行。绕过的时候,他看见桥下河心有灯,灯冷。他摸了摸怀里的簿,簿角被水沾过,硬得像瓷。他忽然想起白日里在祠堂墙上看见的那四句:“不入许,不扰民。不争功,先立界。”他皱眉,脚下一慢。慢就对了。他不知道对面的“快例”在城里又行了一条。他只觉得今夜风比昨夜重一点。

他不知,桥背处有一个人把袖里的空筒又塞给了一条鱼。鱼腹下那片薄铁只写了两个字:“慢走”。他确是慢走了。慢里,火不着身。

**

洛西义仓门前,辛评分汤。墙上账目今日又加大了一点,老人识不识字都能看懂“粥”的形状。他听见后巷里有人低声说:“许下粥薄。”他没有回头。他只叫人把粥更稠一寸,把十六字又擦一遍,笔画更直。他知道,风里已经有人在讲另一件事——“许下短簿,一日一更”。他让这两件事在同一条街里同时被看见。他知道,士论会分。分,不是坏事。

他没有看见,在义仓对面的破墙后,有一个瞎眼书生用手指蘸水在墙上写“秤”。孩子握着他的袖子,问:“先生,秤是干什么的?”书生笑:“秤是让你知道,别人给你的,是不是与你说的相等。”孩子点头,眼里有光。

**

将近三更,乌衣把酒肆里的空杯摆回原处,走出门时顺手把纸灯吹了一口。灯灭又亮,像人在水里闭了一次气又换了一次气。他抬头看了一眼天。天没有星,只有一层极薄的冷光。他知道,今夜的“牙”已落。牙不见血。牙先被水吞,再被风吹干。

他在渡口石边停了一瞬。石上有湿,他用手背蹭了一下,手背上留下了一点冷。他忽然想起郭嘉说过的那三个“不可触”:护粮、义粥、宗祠。他移开脚,不踩那一点湿。他把手按在自己心口,像按住一面小小的鼓。

“覆。”他低声。

两道影从水里浮出,把绳解,把石推。白面人的身子滑进水里,水轻轻抱他,像抱一个睡着的孩子。然后把他带走。无声。

**

更深。城北小驿的木窗开了一线。戚九把截获的真筒送入窗内。窗内的影子接过,抽出帛一看,冷笑:“‘安社稷’‘委政相府’二字学得四五。是手。”他把帛投进旁边一只小釜里。釜内灰烬温,帛不明火,慢慢化。灰里留了一点点焦黑的线。线像一根又短又细的蛇。他伸手把釜盖盖上,盖的那一瞬,风在窗外停了一指宽。

“报乌衣:‘牙’落。”窗内人压声。

**

许下钟后,乌衣把那枚真筒放在案上。郭嘉不看筒,他先看乌衣的眼。眼里没有血,也没有得意。他露出很浅很淡的笑,像灰上露出的一点红。他咳了一声,还是短。他把筒推给程昱:“禁司记一条‘快记’——‘假诏之手’沉于水,不张。只在‘禁例总簿’上落一笔:‘无声之杀,一’。再添注:‘杀牙,不杀食。’”

程昱点头,写得干干净净。他把笔尾在砚上轻拍了一下,墨花散开又收拢,像一朵极小的水花。

“帛带。”郭嘉看向文见,“短簿明日再添一行,放在最底:‘护从夜半不鸣角,市与坊安眠。’把‘安眠’两个字写得圆一点,像枕头。”

“谨遵。”文见笑了一下。他喜欢“安眠”这两个字。他知道城里的人也喜欢。

“白带。”郭嘉看嫣栖,“角棚之‘停’再吹两夜,便成‘律’。让他们自己怕自己的角。”

“好。”嫣栖应。

“青带。”郭嘉看戚九,“木驴别伤马。伤马者,军心先反。我们是刃,不是槊。刃要在影里,槊露在外。”

“记了。”戚九拱手。

“灰带。”郭嘉看石狎,“水下再留两铃。铃不响,水会响。响在心里。”

石狎低头:“今夜沙背起脊。对方从沙走。”

“懂水的人。”郭嘉轻轻一笑,“叫他‘沙脊客’。告诉你的人——‘见其影,不须杀,须慢。’慢,比杀更杀。”

乌衣看他:“奉孝,你要把杀字写在‘慢’里?”

“杀不在刀。”郭嘉把罗盘轻轻一扣,“在让对手的‘急’活活咬住自己。今晚我们杀了‘牙’,明日他们会杀‘言’。他们会说我们‘暗杀义士’。所以明日‘镜’要先挂。”

“何镜?”程昱问。

“‘粥镜’。”郭嘉道,“仓司把粥棚搬去城门边,正对‘告谕’与短簿。谁说‘许下粥薄’,请他来喝。谁说‘许下杀义’,请他看‘快例’。别辩。让秤自己响。”

荀彧推门入,衣上有寒。他听了这一段,微微颔首:“我明日去学宫讲‘礼三十六字’的‘简’,再讲‘礼不杀’。杀有‘军法’,礼不杀。你杀‘牙’,我护‘言’。”

“好。”郭嘉拱手,“镜与炉相护。风会往我们这边吹一寸。”

曹操从厅后而来,目光在四人之间略一转,最后落在案上那一行“无声之杀,一”。他指背在桌角上轻轻一弹,发出极细的一声。他没有问“杀谁”,也没有问“如何杀”。他只说了一句:

“今日之后,河上多设‘不入民居三步’之界。护从夜半不鸣角,违者军法。这两条,小字写,朱印重。”

“是。”程昱领命。

曹操又道:“半行礼如故。‘钟后’之身不变。奉孝,身后再加一层暗套。有人闯,先套,后言。”

“元让已经布了。”郭嘉笑,“绳先套,箭不出。”

夏侯惇从门外挤进来,肩上湿气未散:“我这个‘套’是拿来‘留脸’的。留给谁?留给那些明天要在城里说我们‘杀义’的人。先套住,再让他们看秤。”说完,他看了看案上那一笔“无声之杀”,憋了半天,憋出四个字:“杀得不坏。”

众人笑。笑意不热,却把夜里那一点冷拨开了一指宽。

**

邺城。沮授端着铜盆,指尖轻点水面。水纹自盆沿回到盆心,绕出一个很小的漩。他看完三封回报:一筒失,一筒空,一人没回。他没有变色。他只是把那支细竹放在盆边,竹尖贴着水面,等水自来贴它。

“假诏既息。”审配把四字放在案上,叹:“他们不出声,反更毒。”

“毒在秤。”沮授笑,“他们要拿秤压人。我便拿镜照秤。明日墙上账刻大字,义仓看得见。请士论来读。读完再问他,谁杀人?人在哪儿?他若说不出,就别再说。若他说出——便是我们的人。”

“河上之杀,许下会不认。”郭图冷冷道。

“他不认,我们替他认。”沮授道,“说‘奸人借我冀州之名过河,许下以法止之。’我们不与他较嘴。嘴越干净,镜越亮。他要秤,我给他镜。镜与秤并照,人心才会迟疑。迟疑之时,局就大了。”

张合站在旁边,手背上的青筋起了又落。他记得孟津水下那一张无声的手。他想说“今晚我们也杀”。又咽下去。他看着沮授,忽然觉得这人比水还难杀。水只会淹人,这人会把人推到水边,让人自己想要下去。

“再发一条‘不入许,不扰民’。”沮授道,“再派一人去旧家祠堂门口讲‘不争功,先立界’。再遣三人入护驾营当角手,三短一长,记‘停’。停,便是我给奉孝的‘慢’。”

“他也在用‘慢’杀人。”审配道。

“杀不是目的。”沮授低声,“目的是‘不急’。谁先急,谁先乱。谁不急,谁布线。我们与他,看谁的线织得密。”

他把铜盆里的水吹了一口。水面起了一圈波,波扑在盆沿,又回心。他笑了一下,笑意淡,“无声之杀,许下第一刀。他不出声。我也不出声。我们让风去讲话。”

**

黎明。孟津的旧官灯熄了两盏,还亮着一盏。渡口酒肆“柳篙”的门半掩,门下有湿,像昨夜有人洒了酒。河边石上空了,石的边缘多了一圈浅浅的湿痕,像某个人坐过。店里的哑巴小二卷出门板,把昨夜的杯碟放在日光下晒。杯里有一道很细很浅的印,像谁的手指按过。他伸手抹掉,抹得很轻。

城门口的短簿加了一行“安眠”,字圆,像枕。学宫里,荀彧讲礼。仓司门口,粥棚搬到“告谕”下。粥热,雾薄,秤在日光里发出一星极细的光。屠夫看懂了“粥”,匠师看懂了“工”,士子看懂了“礼”。他们不一定懂“杀”。他们记住了“安眠”。

黄河渡口,无声之杀。河知道。风知道。钟知道。人心未必知道。可秤会记。秤记住一刀落在哪里,不见血,却在夜里把一个字压得更重——“界”。

到了午时,许下与邺城两地各自鸣钟。钟声不相遇,却在风背后留下两道看不见的痕。痕向两边扩散,像各自的水纹。水纹外的人,睡得更沉一点。水纹里的人,眼睛更亮一点。

郭嘉把罗盘合上,指腹在“秤”印上按了一下。指尖有一抹朱,像极小的火。他轻声:“下一步,镜要比嘴快。”他抬眼,目光穿过钟后的影,穿过河,穿过风,落到一个他看不见的地方。他知道那儿有人正端着铜盆,吹水。他笑了笑,笑意冷,心却稳。

沮授在那边也笑。他听见三短一长的节拍从护驾营传来。他把那节拍记在指骨里。指骨一动,就成了他的“慢”。

夜会再来。水会再翻。有人会在水下把铃按在袖里,有人会在桥背摸到一粒烫手的铁沙,有人会在酒肆里把一块丝绢轻轻盖在别人的口鼻上。杀不见血。杀见秤。等到有人要问“是谁杀了谁”,城门边的短簿会先回答:“今日粥几碗,工几束,医几人。夜半安眠。”——刀,已经移到“秤”的背后。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无敌小兵三国行这个书生不能惹名门医女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极限保卫捡到一只始皇帝帝国雄心穷不拉几的李二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晚唐余晖史上最强庶子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大乾憨婿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砍不平三国江东霸主扛着AK闯大明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殿下,天凉加件衣服吧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宋晋府录天下兴亡红楼之万人之上大明:舞弄乾坤三国:东归志!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锦衣状元朱浩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枌榆草木长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天命玄鸟,华夏始焉惜芳时帝王霸宠:爱妃哪里逃!仙人只想躺着震惊,我居然穿越成了大唐小地主我是科技之王包青天之奇案新妖孽兵王盛宠娇妃我是一个原始人穿越医女嫁贤夫干宋明末之从千户到辽东王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大明:我朱雄英来了盛宠医妃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大宋河山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蓝月闪烁之时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穿越大清,皇帝居然带头剪辫?千秋一烬谁说神罗不算罗多子多福,开局就送绝美老婆退隐江湖那些年开局天幕曝光:我未来统一全球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在造大明灵异中篇小说选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医女楚汉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