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门前,等候入城的百姓正有序列队。一队玄甲精兵分列两侧,严查往来行人。忽闻远处马蹄声疾,但见驿卒背负赤红旗帜,如离弦之箭直冲城门。守城校尉见那猩红令旗,当即厉声喝令清道——但凡赤旗急报,纵是王公贵族亦需退避。
待驿卒绝尘而去,值守士卒难掩惊疑:大人,莫非......
慎言!严守岗位。校尉沉声打断。
此刻皇宫演武场内,刘苍正挥舞霸王枪。枪锋所至,劲风呼啸,那杆神兵在他掌中宛若游龙,招式凌厉非常。
寒光一闪,霸王枪呼啸着破空而出,狠狠钉入地面。
543.刘苍之怒
畅快!刘苍头顶蒸腾着热气,演练完毕,全身汗如雨下。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
望着深深插入土中的长枪,刘苍暗自感慨。自从登基为帝,再难像从前那般驰骋沙场,除非遇到 ** 灭种的危机才可能御驾亲征。
但他宁愿永远不要这样的机会。
贴身太监小德子快步上前,递上温热的毛巾。
刘苍随意擦去汗水,问道:说吧,什么事。
陛下,会籍传来消息,是关于之前派往倭国的探险船队。
刘苍眼睛一亮:船队回来了?臧霸做得不错,走,去看看。
臧霸是倭国探险船队的主将,率领十艘战船,除了勘探着名的石见银山,还要绘制航海路线图。
会籍临近海岸,被选作远洋码头,驻扎着一支舰队。
刘苍匆匆回到御书房,信函已摆在案头。
他急切地拆开信件,脸色骤变,重重拍案怒喝:混账!小小倭国竟敢如此放肆!
臧霸虽然生还,却仅带回三艘残破不堪的船只,千人队伍折损过半。
信中简述了在倭国境内及返航途中连遭袭击的经过。
所幸臧霸已确认石见银山的存在,并带回了矿石样本。
即刻传令六部大臣和军机参谋到偏殿议事。
刘苍震怒不已,倭国竟敢袭击大汉船队。若非臧霸骁勇善战,恐怕全军覆没。
此仇必报。
体内承载着后世灵魂的刘苍,素来对那个岛国及其民族缺乏善意。作为时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国家将在未来给华夏大地带来何等深重的灾难。
谁曾想,早在三国时期,他们便已显露出豺狼般的野心。
片刻后,数十位文武官员齐聚偏殿。此处并非朝堂正殿,却因天子震怒而弥漫着肃杀之气。
刘苍抬手制止群臣行礼,声音如铁:诸位想必已知晓此事。朕断不容此等狼子野心肆意滋长,大汉必须施以雷霆之击!若非顾及 ** 威仪,他恨不能即刻下令将这个民族连根铲除。
群臣虽早有所闻,仍被天子的暴怒所震慑。郭嘉作为文臣之首率先进言:不知陛下欲施何等惩戒?
最低限度,须夺取石见银山,迫其割让或租借一座大岛。刘苍指节捏得发白。他何尝不想种族灭绝?只是眼下尚需权衡利弊,只得暂敛杀机。
殿中顿时响起窸窣议论。武将们彼此虎视眈眈,两年未逢战事的饥渴在目光中燃烧。这可是难得的建功立业之机,谁愿拱手相让?
诸卿拟定方略后,由郭嘉、赵云呈递。刘苍拂袖而去,留下沸腾的偏殿。
末将 ** !甘宁亢声道,跨海征伐岂能缺了水师?
高顺冷笑:痴人说梦!
他向来以儒将自诩,不屑于无谓的争执,但此刻却不得不争。
“高顺,论资历与能力,我更为合适。”张颌在高顺话音刚落时便接上话锋。
“都别争了!”一声洪亮的嗓音骤然炸开,震得偏殿梁木微颤,“陛下若派兵,理当由我前往——还有我大哥、二哥,这才是上选!”
文官们眉头紧锁,纷纷侧目望向声如雷震的张飞。刘备在其身后拱手致歉,却未出言阻拦;关羽半阖凤眼,指节轻叩长须,眼底锐光隐现。
历经数年韬光养晦,借刘苍那奇异进度条之助,大汉国势日隆。周边异族再不敢如昔日般挑衅,反倒战战兢兢,唯恐王师征伐。天下承平,武将们却渐渐闲闷——昔日烽火中的悍将,如今竟连 ** 差事都需拳脚相争。
山贼盗匪本就不堪一击,随着民生安泰,更成了稀罕物。每逢 ** 令出,众将必先打得鼻青脸肿方能夺标。而今匪患绝迹,武将们百无聊赖,正慨叹“日不落”宏图遥遥无期,岂料倭国征伐的契机忽至。
偏殿内的喧嚷尽在刘苍掌握。若非身份所限,他恐怕也会下场与诸将痛快厮斗一场,以定出征人选。聚拢三国英才的朝堂着实可怖——倭国征讨方略片刻即成,却在呈递御前时陡生变数:赵云突被众将合围,一道道目光如铁索般将他钉在原地。
“子龙!”有人捶剑低喝,“若敢私求陛下,休怪我等不讲情面!”
赵云无奈苦笑,指天立誓绝不越矩,又软硬兼施,方得脱身。众将悻悻散开时,犹自回头瞪视,仿佛他怀中揣着十万兵符。
刘苍审阅完六部与参谋司呈递的作战方略,龙颜大悦。
准奏,依此部署施行。另,出征将领可有定论?
郭嘉与赵云相顾无言,暗自扶额。
非是无人可用,实乃猛将如云——自文臣归附至武将投效,儒将、猛将、帅才济济一堂。更棘手者,众将士为争这难得的出征资格,险些在偏殿动起手来。
请陛下圣裁。郭嘉拱手退后半步,示意文官不涉武事。赵云虽有心自荐,瞥见殿外虎视眈眈的诸将,终是缄口不言。
既如此,水战遣二人,陆战调二将。具体人选......明日再议。
赵云喉结微动终究未再多言,与郭嘉躬身退出。待二人离去,刘苍揉着太阳穴苦笑——这大抵是史上最奢侈的烦恼。
甘宁擅水战,关羽曾水淹七军......指尖轻叩案几,陆战人选倒像秋收的粟米,一抓一把。
545.臧霸归途纪略
辗转反侧至三更,人选仍未决断。
罢了,且待臧霸携银矿归来。刘苍挥袖熄了灯。
古时征战非儿戏,粮秣、兵员、辎重样样马虎不得。只要石见银山的矿脉属实,满朝文武怕是要化身饿狼扑向东瀛了。
(刘苍轻抬嘴角,朝堂上的纷乱景象正是他所期待的。借助进度条系统的辅助,如今的大汉正经历着开天辟地般的变革。这个时代需要人们彻底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那套唯我大汉独尊的傲慢心态早已不合时宜。不过刘苍深信,只要持续发展,终有一日大汉必将真正成为世界的中心。
想着想着,他忽然记起司马懿这个人。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他考虑是否该提前征召这位人才。或许可以借着征讨岛国的机会,给司马懿安排个岛国相关的职位来历练。
短短数日间,洛阳城已陷入狂热。街头巷尾到处是激烈争辩的民众,这股风潮更如野火般向周边蔓延。不仅平民百姓,连世家大族也坐不住了,暗地里四处联络,寻找靠山。若有外人此刻来到洛阳,定会惊诧于这座皇城近乎癫狂的景象。
当臧霸入京证实石见银山的消息后,整个京城沸腾了。那座银矿的储量远超想象,人们激动的情绪再难抑制——既然如此,还有什么理由不立即出手?
刘苍登基这些年,早已扭转了儒家那套以德报怨的迂腐观念。朝堂上暗流涌动,人人都明白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虽然汉民币已逐步取代铜钱成为主流货币,但矿产资源的战略价值永远不可小觑。
武将们的反应最为激烈。无论朝堂之上还是街头相遇,他们总要拳脚相向,争相证明自己才是最适合挂帅的人选。这场混战愈演愈烈,甚至惊动了刘苍本人。
刘苍未曾料到众将如此激动难抑,当即拍板定下统帅人选:甘宁任主将,张颌与高顺为副帅。余下事宜交由六部与参谋部共议,末了又补了句:程昱也需参与。
前夜臧霸归京,入宫面圣无人知晓详情。次日朝堂上,他亲自抬着木筐进殿:陛下,此乃石见银山所采矿样。当三块银纹密布的头颅大小矿石现于众人眼前,满朝皆惊。
爱卿辛劳。刘苍示意宦官小德子取来矿石置于案前,端详后颔首道:且说说此行见闻。
臧霸抱拳:海上凶险远非江河可比。 ** 浩瀚无涯,瞬时可从晴空万里转为暴雨倾盆。更遇深海巨兽兴风作浪,折我两船方抵岛国。他顿了顿,得土人协助探明银矿,地表 ** 层极易开采。因兵力有限,携首批矿石返航时又逢暴风,仰赖天威虽损数舰,终归大汉。
546.征伐岛国启幕
臧霸陈述时神色平静,唯提及伤亡时眼中隐现痛色。刘苍见状唤出荀彧:阵亡将士皆为国捐躯,朕必铭记于心。
(**1089**
皇帝望向荀彧,沉声吩咐:荀彧,命礼部在京都郊外划出一片陵园,取名烈士陵园。凡是为国捐躯者,皆可安葬于此。此外,在城内繁华之地修建一座烈士碑,将后世烈士之名尽数镌刻其上,与国共存。
荀彧心头一震,立刻明白皇帝此举意在抬高将士地位。与国共存的碑文,加上专设的陵园,无疑是在向天下宣告:军人的身份崇高而特殊。
朝堂上聪明人不少,荀彧能看透,旁人自然也能。但即便有人心中不悦,此刻也无人敢出言反对——一旦反对,必将招致军中群情激愤。
臣遵旨。荀彧拱手应下。此事于国于君皆有益,他自不会阻拦,只是想到工程耗资,不免暗自盘算。
皇帝目光转向臧霸,赞许道:臧霸,此番你做得不错。退朝后好好休整,待大军集结,你仍任先锋——毕竟你有经验。
臧霸心中大喜。近来朝中武将争功不断,出征机会难得,如今能再领先锋之职,实属意外之喜。其余将领面面相觑,心下暗叹:又少了个立功的机会。
随着国力日渐强盛,皇帝刘苍推行民智启蒙,仿效后世之法,从幼童开始革新教育。但这仅是试探,未敢大刀阔斧——儒家思想早已根植百姓心中,唯有循序渐进。
来自后世的刘苍深知,后世儒家经删改后,只剩奴性,再无热血。他决不容许大汉子民沦为那般麻木不仁的模样。
国家机器轰然运转。征伐岛国的政令一出,无人敢怠慢,更无人敢作梗。谁都清楚,这是刘苍登基后首次对外用兵,忤逆者必遭雷霆之怒。
大汉的异动惊得周边异族惶恐不安,纷纷遣使打探:好端端的为何突然调兵莫非大汉要亮出利爪,开启扩张
对四方的骚动,大汉全然不加理会,继续按部就班备战。即便部分消息外泄也无妨——此次堂堂正正出征,正是要震慑诸国,让他们明白:大汉天威,不容挑衅。